周浦镇:这里的河道一条都不能填
日前,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义无反顾地否决了一个含有“填河”意图的房产规划,在上海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据悉,有开发商要在轨道交通16号线周浦东站周边打造1平方公里的“澧溪城”,其中居然要填埋一条河。在申报时当场遭到周浦镇的严词拒绝。周浦镇党委书记张长起明确表示:这里的河道只允许加深拓宽和生态绿化,一条都不准填埋。
要以水环境支撑城镇发展建设
周浦为何要向填河说不?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历史上被称为“小上海”,可见当年之繁华景象。她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河网密布,水系发达,河道是周浦镇的命脉之所系。镇里目前正在大力整治河道,除了要保持水清岸洁的环境面貌外,也是为了保留一幅文化画卷的肌理。
“江南小镇的魅力缺不了水系,如果开发商要填掉河道,我们就取消其建设的资格。”张长起一语道出了这一坚持背后的深意:通过保护恢复现有历史文化遗产,打通水系,恢复其勃勃生机,让周浦镇的江南水乡风貌自然而然地展露出来。
张长起透露,周浦镇正在规划一张星罗棋布的文化地图,等水环境整治好了,周浦镇就能将一张文化地图付诸实践,“今后游客来周浦游玩的时候,既可以欣赏水乡风景,也能去老百姓家中看一看别有趣味的各式展示,或者就住在特色民宿来一番深度文化体验,还能坐着船直达上海迪士尼乐园。”这一切,没有美丽的水环境做支撑能行吗?
不遗余力保留江南小镇独特的魅力、良好的水文资源和怡人的生态环境,周浦镇有着自己的坚持。一条小河被填掉,看似不起眼,但会从根本上摧毁周浦镇水系的命脉,破坏自然生态水环境,周浦镇江南水乡的命运可能就会发生改变。这也是为什么周浦镇要否决“填河规划”的真谛所在。
良好的水环境是兴旺发达的基础
周浦别名澧溪,就是因为水域资源比较丰富。周浦因水而生,因水而兴,良好的水环境是其兴旺发达的基础。“江南小镇,水是灵魂。”拥有厚重历史底蕴的周浦镇,密布河湖网络水系,水在建筑布局中起着重要作用,建筑又与水环境和谐相生,同时不失其功能和色彩,形成水乡典型的建筑形制。
目前,全镇共有700多条河道,将力争借助今年的全市中小河道整治,使以前一些断头的、遭到填埋的河道恢复流通,恢复水清岸洁的容貌,保护好水环境。
因水而兴的“文化周浦”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具备了历史传承、人文基础、资源禀赋、产业支撑。有悠久历史的周浦镇,曾涌现出以傅雷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化名人,保留着永定寺、浙宁会馆等一批历史文物建筑,“浦东宣卷”“杨氏针灸疗法”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也在此传承。这份人文底蕴是周浦镇独特的资源禀赋,也是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
就在去年底,在征得傅雷后人同意后,周浦镇启动傅雷专项基金,聘请“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主持傅雷旧居及周边地区、棋杆村百年老房“绞圈房子”的保护修缮工作。
按照初步规划,不单傅雷居住过的西厢房将得以修缮,周边区域也将得到整体保护。目前,围绕着傅雷旧居的“一撇一捺”区域,周浦镇正抓紧制定详细的保护规划。“一撇”,即傅雷旧居及周边一片将完整地保留下来,面积2000多平方米;“一捺”则是周市路往南,年家浜路北侧一带。整个修缮工作预计年内启动,几百米范围内还将同时新建傅雷纪念馆和傅雷广场等,使傅雷文化元素融入周浦镇的建设发展和整体环境之中。
周浦镇最东边的旗杆村,两处比石库门年代更悠久、样式更地道的上海本地特色民居——“绞圈房子”已被列入浦东新区文物保护点。这幢保护比较完好的清代民宅共有28间房,至今仍住着顾家的多位老人。推开老宅厅堂的木窗,不远处就有一条清澈的小河浜,两岸种着四季桂、桔子树,盛夏时节河中央开满野生睡莲。
城市要为生态留白
闫海超
一座城市的规划建设,是需要不断添砖加瓦增加稠密建筑,还是需要适当为生态“留白”?显然,周浦镇选择了后者——河道只允许加深拓宽和生态绿化,填河建房在这里行不通。
保留河道舍弃高楼,周浦镇生态建城的背后,一方面正是执政观念和发展理念的变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另一方面更是百姓对生态环境改善的需求。
“江南小镇的魅力缺不了水系。”与水相依、临水而建、因水成镇、枕水而居,可以说,水是江南小镇的灵魂,是水乡城镇恬淡、灵秀的自然特色和地方特征。
自身独特的水乡风貌,被周浦人视为不可多得的财富,视为区域发展的重要根基。保护好当地的水系和水质,是周浦人的重要任务,因为良好的水环境是周浦镇兴旺发达的基础。
以生态立城,努力打造生态宜居之城的周浦人深谙其中的道理,生态就是资源,生态投入就是对未来最大的投资。从长远来看,这既是周浦镇转型发展的方向,也是城市未来接力发展的目标。“留白”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人们在城市建设的进程中,需要越来越多的生态留白。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