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PM2.5浓度“出奇”上升14.3% 专家称环保技术创新仍需加力
一个PM2.5的最新数据,又吸引了各界的眼球。
本周三(19日),环境保护部通报上半年重点区域和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细心的人注意到,上半年,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50.7%,同比下降7.1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72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4.3%;PM10浓度为1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3.2%。
环保部环境监测司司长刘志全解释了PM2.5、PM10“双升”的原因:上半年,全国发生多次沙尘天气,影响范围涉及23个省208个城市。
但剔除了沙尘天气影响的因素后,6月,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8.4%,同比仍下降了7.2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同比有所下降(-3.3%),但PM10浓度为56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8%。
有专家对记者表示,这说明我国节能环保仍需加力,节能减排需要更多的创新举措。
我国有世界最大的节能环保市场,有良好的产业基础。21日下午,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孙晓华表示,当前,我国节能环保技术快速发展,但总体而言,技术创新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
当日下午,环保部所属中华环保联合会与中国节能协会、中国循环经济协会联合在京宣布,将搭建节能环保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应用的社会化服务平台,发现并推广应用先进节能环保技术与创新成果,解决我国紧迫的资源环境问题。
中华环保联合会秘书长张永红告诉记者,上述各方近期将联合举办以“绿色发展、创新驱动”为主题中国节能环保创新应用大赛,侧重节能低碳、环境保护、循环经济、模式创新等四类内容。
张永红说,从即日起,大赛向全国节能、环保、循环经济及模式创新领域的企业及创新团队发出参赛邀请。凡从事节能环保技术与产品的科研生产活动、经营规范、社会信誉良好、具有创新能力和较高成长潜力的企业和团队均可申请参赛。
“大赛组委会还将通过项目对接、用户推荐、融资支持、技术合作等途径,对角逐出的优秀项目进行支持,促进项目产业化。”张永红对记者说。
去年底,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提出,加快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新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不断优化工业产品结构。支持重点行业改造升级,鼓励企业瞄准国际同行业标杆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加快节能减排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示范推广,遴选一批节能减排协同效益突出、产业化前景好的先进技术,推广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推进节能减排技术系统集成应用,完善节能减排创新平台和服务体系。
第一财经记者从环保部了解到,为不断提升环保基础能力,环保部正完善环境标准和技术政策体系,并着手开展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
环境保护部部长李干杰日前在参观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环保展时明确表示,当前环保工作正处在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也是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要加强环境保护科技支撑,加快成熟适用技术示范和推广,广泛开展先进技术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壮大环保产业,在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同时,全力打赢补齐环保短板攻坚战。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表示,改善环境质量需要加大环保技术的开发和投入力度,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推动环保科技落地,探索建立可持续的环保科技交流平台。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