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洋垃圾”入境 为国内推行垃圾分类制度让路
去年年底,一部名为《塑料王国》的纪录片被众多公号推荐,进而在朋友圈开始流传。影片中,小孩子在垃圾场边拿着废弃医疗垃圾针管子玩的场景,令人唏嘘不已。
“这些进口的塑料垃圾中,时常还可以看到严禁进口的医疗垃圾。这些布满细菌甚至可能携带病毒的医疗垃圾到了孩子们的手中却成为了玩具。”让该片导演王久良揪心的是厂区里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孩子。“他们或者是父母在工厂里打工,或者自己家便是从事塑料分拣行业。对于这些孩子们来说,危险一直伴随在他们的左右。”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提出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完善进口固体废物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管理。根据这份实施方案,2017年年底前,我国将全面禁止进口环境危害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固体废物;2019年年底前,逐步停止进口国内资源可以替代的固体废物。
与此同时,实施方案提出了完善堵住洋垃圾进口的监管制度、强化洋垃圾非法入境管控、建立堵住洋垃圾入境长效机制、提升国内固体废物回收利用水平等几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
“洋垃圾”是一个俗称,而非专业用语,特指以走私、夹带等方式进口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或未经许可擅自进口属于限制进口的固体废物。根据环保部2009年第36号公告,禁止类的固体废物,也就是真正的洋垃圾,有12大项、80多个小项,包括废动植物产品,矿渣、矿灰及残渣,废弃的机电产品和设备等。另外,限制类的固体废物也有10个大项、50多个小项,如废纺织原料、废塑料等。
据环保部土壤环境管理司负责人介绍,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缓解原料不足,我国开始从境外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并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体系。
但是,近年来,洋垃圾已经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我国生态环境安全。虽然,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在打击洋垃圾走私、加强固体废物进口监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由于一些地方仍然存在重发展轻环保的思想,部分企业为谋取非法利益不惜铤而走险,洋垃圾非法入境问题屡禁不绝。
对此,今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会议指出,要以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核心,完善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分行业、分种类制定禁止固体废物进口的时间表,分批分类调整固体废物进口管理目录,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的手段大幅度减少进口固体废物的数量,同时我们国内要加强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管理,发展循环经济。也正是为此,我们先行将环境污染风险很高、群众反映十分强烈的废塑料、未经分拣废纸、废纺织原料、钒渣等24类固体废物禁止进口,并根据WTO有关透明度义务的要求,在相关委员会项下进行了通报。”环保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郭敬说。
据郭敬介绍,在过去特定的发展阶段,有一部分进口原料的固体废物在弥补国内资源短缺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暴露出不少问题,污染了环境,损害了群众的身体健康,尤其是洋垃圾问题,已经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对固体废物的年进口量占全球年产生量的56%,去年进口量高达730万吨,总值达37亿美元。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不法商人看中“洋垃圾”的暴利,顶着“进口固体废物”的名头大肆走私二手服装、废电子等洋垃圾。
暴利的背后还有毒气和病菌
作为全球最大的塑料生产国和消费国,自2010年后中国就生产了全球1/4的塑料,而消费量占全球总量的1/3。即便在塑料加工业增长开始放缓的2014年,中国的塑料制品产量也有7388万吨,国内消费量则高达9325万吨,分别比2010年增加了22%和16%。
巨大的需求量使得塑料原料也成了规模庞大的必需品,其生产来源就包括了废塑料的回收加工。从国外进口一吨废塑料的价格只有进口塑料原料价格的三分之一,算上加工成本也只有使用原料的二分之一,对商人们来说,这显然是一门有利可图的大生意。
而在非法入境的“洋垃圾”中,除了废弃的塑胶、纸类、废弃炉渣等,还有一些纺织品、垃圾衣物。据媒体报道,有些垃圾衣物来自国外的二手市场,甚至是太平间,是从尸体上扒下来的。这些衣物未经任何杀菌消毒程序,往往携带大量的传染病菌。去年11月,深圳海关集中销毁441吨走私废旧衣物。这批衣服被鉴定为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携带大量细菌,而不法分子将它们翻新后,以每件几十元的价格卖给消费者。
除此之外,还有电子垃圾。据联合国曾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世界生产的大约70%的电子产品最终变成垃圾并流向中国,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子“垃圾场”。
2012年时就有报道指出,在中国最大的电子垃圾循环加工区——广东汕头的贵屿镇,就有相当数量的贵屿镇儿童都患有铅中毒。一项针对该镇的研究显示,一群6岁以下的农村儿童中,有81.8%的孩子出现铅中毒现象,毒源可能就是拆解电路板和融化铅焊料过程中产生的含铅粉尘。
做好垃圾分类是转型的关键
“洋垃圾”的出现,让我们在发展阶段获得了价格低廉的生产原料,然而它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公共卫生隐患是无法估量的。
那么,是什么让这些商人铤而走险,为了“洋垃圾”而屡犯法律底线?有数据表明,是因为相比国产垃圾,“洋垃圾”性价比高。
洋垃圾出口国多为发达国家。例如美国为全球最大的废纸出口国,年出口量近两千万吨,其中一大部分来到了中国。在日渐扩大的国内需求背景下,大量的废旧资源出口意味着其国内较高的资源回收率,比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的废纸回收率均在60%以上,而中国不到40%。
更高的回收率也意味着更完善的资源分类回收体系,从而带来更低的单位回收成本。即使在相近价格下,部分洋垃圾的分类、切割、包装也要比国产垃圾有序得多。
由于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垃圾回收体系,废物回收主要靠小商小贩完成,居民垃圾分类意识还未普及,导致国内固体废物中往往是生活垃圾、废纸塑料、石头沙子甚至医疗垃圾掺杂一起,回收利用既费时又费力。
环保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1.856亿吨,而其中大部分的固废没有得到再利用。
这一现状不禁让人尴尬万分。
“要立足国内,做好自己的事情,解决自己的问题。”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循环经济科技转化促进中心副主任曲瑞晶表示,《方案》的出台,正值中央要求普遍推行垃圾分类的节点时期。杜绝洋垃圾,减少进口固体废物也是为国内推行垃圾分类制度让路,“如果我们将垃圾分类推行到位,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做好资源化综合利用,替代进口固体废物完全可行,甚至可以扩大到固体废物出口”。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