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初步建成废弃农膜收集和处理体系
本报讯 李红涛最近忙得晕头转向。他所在的供联致顺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是四川省广元市市政指定的废旧农膜回收处理点。进入11月以来,白天,他往返于广元市的各县(乡、镇),给乡镇回收站的工作人员普及废旧农膜的回收知识,还要忙于给工人讲解废旧农膜回收后的机械操作要领。晚上,他还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农膜使用情况,更改培训PPT内容。
李红涛介绍说:“进厂筛选、粉碎、沉淀清洗、分送熔化,大量废旧农膜经过这样一系列工序,变为聚乙烯高压PE颗粒,最终成为生产地下排水管道等塑料制品的再生料。11月29日,这条生产线正式投产,从而实现了废旧农膜的回收再利用。”
2020年基本实现废弃
农膜零污染目标
广元地处秦巴山区,农膜运用在广大农村地区相当普遍。不少农地往往旧的农膜没有处理完,新的农膜又铺上。时间一长,在作物根系和土壤之间,农膜残破的碎片就像棉絮一样,密密实实地裹在中间。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李保国介绍,散落在自然环境中的废旧塑料膜进入自然环境后难以降解,目前使用的聚乙烯材料地膜,埋在土壤中长达百年都难以降解。
大多数农民已经认识到残留农膜的危害。由于缺乏长效机制,加之地膜使用量大、污染面广,仍有大量地膜残留在土地中,直接威胁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经济理念,广元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市场运作”原则,力争2017年底基本建成完备的废弃农膜收集和处理体系,2018年全市废弃农膜捡拾回收率达到80%以上,2020年基本实现农业生产环境废弃农膜零污染目标。
市内禁止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1毫米农膜
今年2月,广元出台了《关于推进废弃农膜收集和处理体系建设的意见》,力求把推进废弃农膜收集和处理体系建设作为防治环境污染、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同时,采用“村回收、乡镇转运、县区集中、市处理”模式,构建集销售、使用、回收、加工于一体,能可持续运行的废弃农膜收集和处理体系,切实解决废弃农膜露天焚烧、随意弃置和残留土壤等问题。同时,成立了广元市废弃农膜收集和处理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根据《意见》,广元境内禁止销售和使用厚度小于0.01毫米的农用地膜,要求推广使用厚度大于0.01毫米、耐候期大于12个月且符合国家标准的农用地膜和厚度大于0.12毫米的农用棚膜。
李红涛告诉记者,广元以朝天区、昭化区、利州区的蔬菜基地,旺苍县、青川县的茶叶基地以及剑阁县、昭化区的烟叶基地等三类农膜用量大的区域为重点,正全面推进废弃农膜、棚膜、建设工地废弃塑料薄膜及种子、农药、肥料等投入品塑料包装袋(瓶)等的回收利用工作。
全市已建成乡镇回收站233个
“大棚膜每公斤1.8元,透明膜每公斤1元,黑色膜每公斤0.4元,农药容器0.1元1个。”12月12日一早,昭化区柳桥乡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外,店主李泽金正在给前来售卖废旧农膜的村民报价钱。
这样的回收站全市已有200余家。截至10月底,广元各县区已全面完成了乡镇回收站和村级回收点建设,覆盖了全市所有乡镇和行政村。全市合计建成乡镇回收站233个,完成村回收点建设2520个。
目前,作为全市废弃农膜集中处理企业,广元市供联致顺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已完成设备安装和调试工作,进入生产阶段。李红涛说:“公司业务主要为对接广元地区垃圾分类中可回收资源,如农膜、日用塑料桶等塑料类,废木料、废家具等生活物质。可对废旧电器、其他工业边角、下脚料进行分拣和循环再利用。”
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元是四川首个建立废弃农膜收集和处理体系的地级市。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