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朗尼玛委员:加大对西藏垃圾污水处理和供暖设施建设投入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之称,是亚洲水塔。全区面积120余万平方公里,地域辽阔,工业化程度低,垃圾污水处理、城镇供暖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内容。
全国政协委员、西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斯朗尼玛
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西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斯朗尼玛在发言中呼吁加大对西藏垃圾、污水和供暖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支持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发言中,斯朗尼玛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十二五”、“十三五”项目的强力支撑下,西藏的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生态文明建设得到了全面加强,垃圾、污水和供暖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有力推动。全区共建成104座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日处理能力2241吨,县城及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4.12%;共建成13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29.5万吨,县城及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51%;实施了拉萨市城区供暖供气项目、那曲地区那曲镇集中供暖项目、阿里地区狮泉河镇热电联产项目和4个高海拔县城集中供暖项目,供热面积2934.88万平方米。
斯朗尼玛提到,垃圾、污水、供暖项目的实施,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各族干部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保护了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为建设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西藏的垃圾、污水和供暖等环境基础设施项目起步晚、基础弱、规模小、欠账多、建设滞后,垃圾污水处理能力与国家确定的目标差距很大。
据斯朗尼玛介绍,西藏全区685个乡镇中还有560个乡镇未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已建成的生活垃圾填埋场,由于设计标准低等原因,面临着改扩建;全区74个县(区)中还有52个县城未建设污水处理设施,685个乡镇中仅2个乡镇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全区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33个县城(其中边境县11个)中还有29个县城未实施供暖项目,在高海拔地区,干部群众仍然依靠传统的牛粪、木柴取暖,给脆弱的高原生态保护造成了压力,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能够尽快用上环保清洁的新能源取暖。
西藏是特殊的边疆地区、民族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市场化程度低,斯朗尼玛建议国家给予倾斜政策,加大对西藏垃圾、污水和供暖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支持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积极转变农牧民群众烧牛粪、木柴取暖的传统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改善干部群众工作和生活环境,树立长期建藏的思想,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牢记使命、扎根边疆、艰苦奋斗,守护好雪域高原的一草一木,保护好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