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管网入手还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景象
5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保障饮用水安全,基本消灭城市黑臭水体,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笔者认为,水体黑臭,多为污水未经处理直排河流造成。因此,消灭黑臭水体,提高城市污水收集处理能力甚为关键。
生态环境部近日通报,今年一季度全国地表水Ⅰ~Ⅲ类和劣Ⅴ类断面比例分别为66.3%和9.6%,与近年来第一季度水质相比,优Ⅲ和劣Ⅴ类断面数量都相差两个百分点以上。这彰显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以来,以提高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为主要举措的综合施策取得实效。此外,2018年第一季度,全国共有73个城市(区)存在水环境质量达标工作滞后的问题,显现了“环境基础设施薄弱,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滞后,城市生活污水未经收集处理直排河”的诟病。
提高污水收集能力是提高污水处理能力的前置条件,而城市污水管网的覆盖、配套和完善程度,又决定着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当前,市、县及乡镇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处理能力不算差,可是因为存在污水管网不配套、不完善等问题,一些污水处理厂建好后,污水收集量小,影响正常运行,有的甚至成了晒太阳工程。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一些城市和县乡的污水管网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管网配套建设滞后。一些县、乡镇政府迫于上级施加的压力,匆忙上马污水处理厂,但对污水处理厂建成后,污水如何收集和保障到位、污水管网如何规划建设、管网建设资金从哪来等问题准备不足、计划不周。往往厂建成了,配套管网迟迟没有完工,导致污水处理厂没足够污水可收。
二是老城区污水管网欠账多,改造难。有的城区因早期规划和财力原因,雨水污水管道未分开建设,雨污混流入河。有的由于施工环节不严,雨污错接、漏接情况严重,造成污水混入雨水管道排入河里。有的因当初埋设的污水管道流径小,已不适应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污水排量大幅增加的现实需要。有的在城市建设施工中,污水管道屡遭损坏又未及时组织修复。而实施老城区管网改造“牵一发而动全身”,投入大、融资难,实施难度大。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消灭黑臭水体,应从抓好城镇污水管网建设、配套和完善,实现污水全收集入手,才能还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
首先,高标准做好污水管网规划。应借鉴国外城市建设污水管网规划的经验,请专家把脉,用城镇化发展目标对接城镇污水管网规划目标,周密考虑城市发展规模、人口增量、污水排放增量、区域水环境容量、自然环境条件、城市防洪等综合因素,立足高标准规划。在总规划目标的指导下,合理设计阶段性管网实施规划,增强管网规划的科学性、战略性和可操性。
其次,抓好老城区雨污管网改造。在改造之前,应全面查清雨污管网现状,重点查清管网布局、管道收水能力以及错接、漏接、断接等情况。可采用智能设备加人工排查,提高排查效率和准确性,绘制管网排查图,为改造打好基础。根据排查情况,精准制定管网改造方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先急后缓,量力而行,分步分区分年度改造,先抓好重点区域、路段和小区,再进行其他区域、路段的管网改造、配套和完善。可采用地下顶管技术,减少路面开挖,减轻交通压力和施工矛盾,加强施工监理、督查、指导与验收,确保改造质量。同时,做好与新城区管网同标对接。
第三,加强工业园区和乡镇集镇管网规划建设和配套。工业园区应重点打击企业私设暗管的违法行为,加强园区管网配套完善,修复损坏管道,确保工业及生活废水100%入网进入污水处理厂全处理。乡镇集镇应完善雨污管网,实现污水分流,提标管网规划建设,扩大污水管网覆盖面,保持乡镇污水处理厂收水量。
第四,多元化解污水管网建设及改造资金难问题。地方政府财政应作出计划安排,环境基础设施及城市污水管网改造是民生工程,应建立优先安排和保障常态化稳定的投入机制。抓住国家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政策,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采取融资措施,争取金融机构支持。充分利用市场手段,运用环境资源价格机制,激活社会资本注入,政府可与社会资本实施项目合作,可从城市土地资源收益中拿出一部分投入管网设施。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