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长江经济带农药减量增效
2018年9月,农业农村部正式发布了《关于支持长江经济带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长江经济带“实施农药使用量负增长行动”。
2011年~2016年,长江经济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保持在40%左右,是全国农药生产、消费以及投放的重点区域。探索长江经济带农药减量增效的有效路径,研究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长江经济带农药使用与经济增长之间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
农药的使用是为了防治病虫害及调节植物生长,以达到作物增产的效果,然而农药的滥用会大大危及到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从而对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农药使用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趋势,发现长江经济带农药使用量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之间存在倒“U”形曲线关系,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结果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模型对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指标之间的演变模拟。即存在一个拐点,随着农药使用量接近拐点时,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逐渐降低,当超过拐点时,农药使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由正相关转变为负相关。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农药滥用而导致的生态恶化、食品安全威胁等对社会经济造成的负效应已然超过农药施用对提升作物产量和品质所形成的正效应,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威胁。
通过进一步运算结果表明,上海、江苏、浙江、湖北、重庆5个省市现今已然超过倒“U”形曲线的拐点位置,安徽、江西、湖南、四川四省也已接近拐点位置,表明这些区域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与农药使用量之间已然或即将呈现出负相关关系,这也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模型的理论假设。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生态环境的恶化,资源环境约束对经济增长的负效应和环境治理支出的大幅增加,农药使用量的增加不但无法对农业经济起到提升作用,反而对经济增长起到阻滞的作用。
长江经济带11省市积极推行农药减量
加强统治防治,减少农药用量和防治次数。如江苏利用病虫害的检测预警机制,积极促进农药防治次数降低;浙江等地区通过实施农药的精准应用,提高农药的使用效率。
调整农药品种,促进高效植保机械推广。如,上海等地开展了新农药机械示范,推广有机替代无机、生物替代化学的农药减量措施;江苏等地通过推广绿色(农业、物理、生物)防控技术,压缩化学防治面积,推进植保专业化服务。
此外,四川、湖北、江苏等地大力实施了绿色防治的示范和宣传,坚持大基地、大示范、大推广,推进农企合作共建,应用绿色防控技术推进病虫防控生态化治理。
经过近年来不断推进实施农药减量措施,当前长江经济带9省2市除贵州和云南外,农药使用基本实现“零增长”。
长江经济带农药减量使用仍存在问题
农药减量使用制度滞后。关于农药使用的规章大多集中在生产环节,缺乏对投放阶段的约束,如施药器械管理、专业施药人员管理、产品召回制度、小作物登记以及废弃物和废包装处理等内容暂无明确的处理规定,在管理制定执行环节存在缺口,令农药监管效果大打折扣。对于各省市出台的农药减量使用措施,部分举措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农药从业者绿色防控理念不足。病虫害防控对于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作业风险大,长江经济带西南地区的一些省市群众,缺乏绿色治理和污染防控意识,尤其是在封闭、落后的山区,还存在农药乱用、滥用乃至误用的现象。
未能建立专业的治理管理系统。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农业经营主体大多仍是个体经营,通常依赖个体经验调整农药喷洒计量以及选择农药品种;同时喷洒农药的器械手段较为传统,使得农药利用率低下且农药残留问题严重,对农药减量行动造成许多阻碍。
构建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加快农业绿色防治产品和技术研发。拓宽病虫害防治思路,采取一些非化学手段的病虫害治理方法。积极培育抗病能力强的品种,组建一批农药成分分析实验室等,确保技术研发的先进性。
建立专业化统治防治管理体系。建立乡镇一级的专业基层病虫害防治组织,组织病虫害防治作业环节的专业统一实施,推行太阳能杀虫灯诱捕器等无污染的物理防治手段,严格执行农药施用安全标准和科学的使用方法。全程以作物为着眼点,利用微生物或害虫天敌防控病虫害,从作物整个生长期考虑病虫防治取代农民自主用药。
树立和推广绿色防控理念。开展农业从业者教育培训、农业安全施用教育培训以及安全器械操作培训等,规定只有经过系统学习并取得相关资格证的农民才具有施用农药的资格。通过建立完善的“标识制度”来发挥市场引导作用,加大“无农残”标识的检测和推广,监督和激励农药减量的行为。
加大政府购买、认证补贴扶持力度。在推进过程中,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操作过程中所需要的机械设备和各项用品的实际需求。积极发挥政策的引领作用,帮助做好新技术、新设备、新理念的推广宣传工作,有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服务供给。结合长江经济带一些省市的实际情况,如云贵地区,在必要时可采用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合理促进农药减量增效。
推行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加快现代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淘汰落后低效的农业器械,积极开展高效植保机械适用机型试验示范,提高现代农业机械的普及率,推进长江经济带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利用现代技术提高农药使用效率,增强生态效益。通过建立高效植保机械示范区,逐步推行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逐步实现长江经济带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组织开展绿色防控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继续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完善产业链结构,把产学研三者融为一体,实现长江经济带绿色农业技术研发、转化、推广的全面展开。开展适合在乡村推行的绿色防控技术研究,组织成立产学研中心,为实现长江经济带乡村绿色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倒查追溯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行业的协同管理作用,通过投入品备案许可、种植记录管理、加工管理、流通等管理制度共同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倒查追溯机制,探索政府企业联合成立行业监管机构的道路,建立一条从开始生产到售出的一整套监管系统,在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建立跨省市的信息平台和追溯机制,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本文系四川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重大项目“四川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绿色发展”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黄寰,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研究员、成都理工大学教授;秦思露、雷卓亮,成都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