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难减行业零碳排放会有时
能源转型委员会(ETC)近日在北京发布最新的全球报告《可完成的使命——到本世纪中叶实现难减行业净零碳排放》(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难减领域实现净零碳排放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行。到2060年有可能实现难减行业零碳排放,而发达经济体有望更早实现这一目标,且成本低于全球GDP的0.5%。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能源转型委员会专员赵昌文指出,“净零碳排放在技术上可行的条件是依靠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提升。技术的大规模使用需要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加强节能减排的监管,对减排企业进行正向激励。同时,要强化国际合作,推进商业模式的转型。”
《报告》显示,利用现有技术实现完全脱碳在技术上可行。同时,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碳密集型材料的使用以及限制碳密集型运输的需求增长,脱碳成本可以大幅降低。以汽车工业和日用品为例,采用绿色钢材对汽车的售价影响是一辆车上涨大约1250元;采用绿色运输方式对一条进口牛仔裤售价的影响不足1%;采用低碳塑料对一瓶苏打饮料的售价影响为价格上涨1美分。
赵昌文指出,《报告》分析了水泥、钢铁、塑料、卡车运输、航运和航空全面脱碳的可能途径和存在问题。“要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市场机制,让整个行业形成经济上可激励机制。”
目前,重工业和重型运输行业的碳排放量占能源排放量的30%。随着其他行业排放量的进一步降低,到本世纪中叶,这个比例可能增加到60%。
比如,在重型运输行业,到2030年,电动卡车和公共汽车(采用电池或氢燃料电池)可能变得具有成本竞争力;而在航运和航空领域,液体燃料可能仍然是远距离运输的首选,但可以通过使用生物或合成燃料实现零碳化。
在重工业领域通过提高材料效率、促进循环来实现净零碳排放。《报告》指出,截至2050年,更加循环的经济可以实现4个主要工业领域(塑料、钢材、铝业和水泥)在全球初级生产量和排放量的降幅高达40%,而在发达经济体,这一数据更加可观。此外,塑料和金属行业中蕴藏的机遇最大。
《报告》强调,中国企业将在重工业和重型运输行业进行脱碳投资,这其中蕴藏着巨大商机。中国的优势在于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现在正是其重塑工业、转而采用更具竞争力的低碳工业模式的绝佳时机,这样做还可减轻空气污染。
此外,加快难减行业脱碳步伐的关键政策杠杆包括:强化对工业流程、重型运输和消费品碳含量的碳强度(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求;引入适当的碳定价机制,在理想目标下,建立一个国际范围内认可的综合定价体系。
同时,业内人士建议,也可以采用按行业、下游消费品适用情况和其他提前议定的标准区分确定价格;通过对材料效率和回收进行适当监管,鼓励经济体由线性转向循环性;投资绿色产业,通过研发支持、部署支持和公共采购刺激对“绿色”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加速公私协作,建设必要的能源和运输基础设施。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