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上海“强推”垃圾分类 怎么个“强”法?

更新时间:2019-01-21 10:32 来源:智慧环卫联盟 作者: 阅读:3962 网友评论0

所谓生活垃圾的全程分类,其实就是“一分到底”:从源头的投放,到中端的收集、运输,再到末端的处理。然而,要让垃圾真正减量化、资源化,真正的关键在前端分类,即要从各个街道、各个小区、各户居民的家中做起。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但是真正做起来,却并非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上海市区东北角新江湾城街道的尚浦名邸小区,最近成了“网红”,不断有其他街道、小区甚至外地的人来“取经”,原因就是这里垃圾分类率达到了95%以上,去年以来,垃圾减量超过35%。这里推进垃圾分类的做法被称为“尚浦模式”,获得了上海市领导的肯定。  

其实,在取得垃圾分类这份阶段性的成绩单前,这个小区在垃圾分类这件事上,也充满着烦恼、抱怨、矛盾、曲折。有人为了反对垃圾投放点减少而撒泼打滚,有人因不满垃圾分类评星而“偷星”。推行垃圾分类,过程必然充满阻碍,但上海新一轮垃圾分类已经列出明确时间表,困难再多,也要推进。  

作为中国首批垃圾分类八个试点城市之一的上海,垃圾分类进程一直备受关注。2011年,上海开始实施新一轮垃圾分类试点,虽然收到了成效,但也有太多不如意之处。“铁了心”要把这项工作全面推进的上海立下“军令状”,又开始了新动作。  

2018年3月,上海出台《关于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的实施方案》,明确规定要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全程分类体系,与其卓越的全球城市发展定位相适应。4月又出台了《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底,基本实现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居民区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  

对于垃圾分类的立法,上海也已经走到了关键一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在去年提交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二审后,将提交给即将举行的2019年市人代会审议。  

所谓生活垃圾的全程分类,其实就是“一分到底”:从源头的投放,到中端的收集、运输,再到末端的处理。然而,要让垃圾真正减量化、资源化,真正的关键在前端分类,即要从各个街道、各个小区、各户居民的家中做起。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但是真正做起来,却并非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不过,一些已经行动起来的街道小区,用自己的努力与探索,建立起了行之有效的实践样板,为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在全上海的铺开提供了先行经验。  

垃圾分类“小红花”,挺管用  

尚浦名邸小区是如何做到的?记者的采访中,“红蓝榜”的做法被反复提及。  

尚浦名邸小区是2013年建成使用的中高档小区,共26栋高层,总户数945户,当初规划建设时,只为每层楼的一梯两户或一梯三户居民在后楼梯配置一个垃圾桶,干湿垃圾都往里面投放。2016年小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但居民参与度仍然较低。  

2017年下半年开始,杨浦区绿化市容局牵头发起“垃圾分类品质提升项目”,尚浦名邸被选定为垃圾分类典范试点小区之一。当时,街道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党支部书记康清德在小区做了一项调查,居民的垃圾分类参与率只有30%。  

街道和小区的管理者意识到,推广垃圾分类最大的难点,就是让每家每户都建立起垃圾分类的意识,自觉地去做。从那时起,一场深入推进垃圾分类的“战役”在尚浦名邸小区打响。物业、居委、业委会全体总动员,一幅幅宣传展板、横幅出现在小区各处,社区多媒体播放器在各楼的电梯里循环播放垃圾分类视频,社工、物业安保和第三方组织的宣讲团逐层入户宣传。同时,业主微信群发布垃圾分类的宣传信息以及24小时在线答疑。硬件上,小区内每个楼层的一个垃圾桶也变成了干湿两个垃圾桶。  

要调动起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这显然还不够。小区还开展了以居民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为着力点的垃圾分类“楼栋评比”活动,“红蓝榜”的做法起到了关键作用。  

走进小区每幢楼的门厅,记者看到,电梯口处有一个贴满星星的排行榜,横坐标以周为单位,纵坐标是每层楼的层数。每层楼都用一颗星星代表一周的垃圾分类情况,红色星星表示优秀,蓝色星星表示一般,黄色表示较差。每栋楼的保洁员兼任垃圾分类指导员,每周会对每层楼居民垃圾分类的情况进行评分,到年终评出垃圾分类“五星楼栋”。  

楼栋保洁员反映:“居民一开始不耐烦,但自从打分制度实行以来,居民的态度慢慢改变。”为了维护自己楼层的荣誉,大家开始真正在意这件事了。慢慢地,黄星没有了,蓝星也只是寥寥可数。楼组长每次只要发现有蓝星,马上会把保洁员拍下的分错的垃圾照片发到楼栋业主群里,然后找到那一层的几户居民,告知并进行指导。  

经过一年多努力,尚浦名邸的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均达到100%,居民湿垃圾分类正确率90%,二次分拣正确率达到98%,绝大多数居民已经养成了垃圾干湿分类的好习惯。  

在新江湾城街道“垃圾分类品质提升项目”的另一个试点小区政立路711弄小区,评比活动同样收到成效。据政立一居委会党总支书记朱莉介绍,该小区是传统老小区,小区内建有两座简易垃圾箱房,居民每日将垃圾按照干湿分好以后在上午和下午固定时间到垃圾房投放,扫描员对居民投放垃圾开袋进行检查,符合要求给予绿色账户刷卡积分,不符合要求的进行提醒注意。该小区开展了以“小区垃圾分类达人”和“优秀楼组”的评比,分类情况良好的楼组合影以光荣榜的形式张贴在宣传栏醒目位置,久而久之,各楼组居民为了这个荣誉都积极参与到了垃圾分类工作中来。经过努力,小区每天产生的约1000公斤垃圾总量中,分类出的湿垃圾和可回收物占比已经达到35%左右,超出了同类小区的优秀水平。  

为社区量身定制,矛盾一个一个解决  

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中,居民区的源头分类占了很大的比重,如何建立切实可行源头分类管理模式,改变原先杂乱、随意的垃圾投放习惯,切实提高时效,一直是垃圾分类过程中的难点。  

新江湾城街道副调研员卞洪斌介绍,整个街道辖区的小区虽然数量不算多,但是分为老小区、中高档居民区、特大型居民区以及别墅区等不同类型,小区形态、占地面积、管理模式、居民构成、人口密度等各不相同。根据实现居民生活垃圾的“定时定点”投放管理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居民的源头分类质量,街道将辖区各小区原先共3000多个垃圾投放点缩减到500个点以内,通过分类指导员定时定点值守的方式,改变原先分散投放、无人监督管理的状况。  

原来楼栋口就有垃圾桶,现在只能在指定地点投放,“定时定点”改变了一些居民的投放习惯,牺牲了一些投放便利性,也遇到了很多阻力和困难,甚至有部分居民通过各种渠道“投诉”。  

鉴于各自小区不同的复杂情况,街道相关部门在推进垃圾分类的工作上并没有停滞不前,也不采取“一刀切”的模式,而是对部分实行困难的小区确定了“一小区一方案”、“因地制宜推广”的垃圾源头分类原则。  

比如在一些大型小区,改变了原先每个门栋甚至每个楼道投放的模式,对原先散乱的垃圾投放点位进行优化合并,新的安排原则上是每200户一个点,一些小区由原来的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点缩减至10个以内。在江湾国际、尚景园两个2000户以上的大居民区,原本每个楼栋口的80余组垃圾桶目前撤并为10个集中投放点,投放点告示牌上分类方法、投放时间等信息一目了然,指导员每天都会在点位指导居民分类投放。  

而在银亿领墅、首府为代表的一些高端别墅小区,建造的时候,就是人车分离的,地面只有绿化和人行道,没有设计垃圾箱房。因此这里的垃圾投放点位因地制宜地放在了地下车库,考虑到别墅区面积比较大,户数少,居民不可能为了扔个垃圾走上十几二十分钟,从人性化考虑,酌情减少每个点位对应的户数。  

对于一些确实因小区场地、前期物业合同规定、居民投放习惯等原因不适合执行上面两种方案的,则在街道指导下,开展以红蓝榜评比为主要手段的居民自治模式。尚浦名邸、加州水郡、嘉誉湾等小区就是成功的例子,这种模式也在更多的小区被推广开来,取得了和传统“定时定点”同样的良好效果。  

在上和园一期小区,起初推行定时定点投放模式时,街道撤走了原本所有15个单元门口的投放点,在两处大门设置集中投放点。居民对原先每个门栋设置的垃圾桶突然消失,变为集中投放反应激烈,到居委会“上门讨说法”,一些居民甚至乱扔垃圾作为“抗议”。街道相关部门多次前往寻找原因,发现由于小区结构原因,虽然定时定点监督指导做到了,但确实给居民投放带来了一定麻烦。  

街道相关部门没有立刻“让步”,而是通过居民代表大会的形式与大家沟通,经过反复的协商,最终由居民主动提出,恢复原先垃圾投放点,前提是大家签署“自治协议”,做到自觉分类,物业居委会每日拍照监督留档,楼组长带头互相监督,责任到楼,评比优秀楼栋等,所有措施试行一个月,如做不到继续恢复集中指导投放。经过两个多月的实践,居民源头分类的效果完全超出了预期,变成了从“要我分类,到我要分类”的自律行动。哪个业主被看到没有分类,立刻会在业主群里受到大家“指责”,久而久之,该小区由原先的分类“困难户”,变为了80%分类正确率的优秀小区。  

新江湾城街道办事处主任孙红兵说,垃圾分类现在还处于鼓励、提倡、引导阶段,还没有强制措施,所以有的工作还是比较难做一点。“但是既然开始了,就要坚持,一点都不能退,一退就要反复,只能往前走。红蓝榜、垃圾分类达人评比、积分奖励等,都是通过各种方式来激励和鼓励居民在源头上把垃圾分类做得更到位,让大家形成一种自觉的行为。”2018年,通过这样为小区“量身定制”源头分类管理模式,新江湾城街道实现了所有50个小区源头分类管理模式的建立,在解决以往居民投放实效管理难这一问题上取得了一定进展。虽然绝大多数居民还是拥护垃圾分类的一系列举措,但还是有极少数的住户对此有抵触情绪,甚至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举动,成为小区管理者眼里的“刺头”。如何让这些“刺头”也最终自觉自愿地进行垃圾分类,新江湾城街道各小区的管理者没少费脑筋。  

银亿领墅是纯别墅区,有234户业主,占地达11万多平方米。原先业主入驻时,都是在地下车库里一家一户一个桶,地上甚至还有业主自己放置的垃圾桶。尽管垃圾分类工作开始前期进行了广泛宣传,但还是有业主不太理解和支持。尤其是这里很多三代人居住的家庭里,保姆和长辈对此相当抵触。银亿领墅物业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前期为了定时定点投放,每家户外的垃圾桶都撤掉了,设置了7个投放点,但是在近一个月实践里,住户还是炸了锅,用乱扔垃圾的方法来抗拒。  

这位负责人还说了这样一件事:有户业主是两亲家住在一起,总是因为家庭琐事天天吵闹,自从垃圾分类开始,两位老人的关系却突然变成了“战友”。原来,老人们觉得新的投放点离家远,地下车库面积大,走路要5分钟左右,而且地库车来车往,不安全。于是,两亲家轮流将垃圾扔在自家地下车位上,表示自己的不满,一致反对物业在垃圾分类管理上的新做法。  

物业、居委会的领导和业主志愿者上门调解,没有用!两位老太太甚至使出了“杀手锏”——躺在垃圾里耍无赖。物业将老人们的行为告知了这家住户在国外生活的子女,没想到子女也不理解,认为到比较远的地方扔垃圾不安全。  

在“刺头”的抗拒面前,物业采取了让业主将垃圾放在门口,请保洁人员迅速清理的方式。时间一长,老人终于被物业的真诚与耐心打动,逐渐自觉地将垃圾扔到指定的地方了。  

在加州水郡小区,楼道里保留了垃圾桶,同样采取“红蓝榜”的评比与居民自治形式。但是居委发现,有的住户尽管承诺,但垃圾还是不分类,目的为了“打迂回战”,保留这个垃圾桶。物业上门指出,这家业主态度很好,嘴上一个劲说知道了,会改进,结果背地里却去唆使保洁阿姨去把自己的黄星撕了,换成人家的红星。  

物业了解到了这个情况,不断地继续进行宣教工作,业主终于被物业的工作精神打动,逐步养成了自己的垃圾分类习惯,后来还成为分类工作坚定的支持者。  

科技+创意,垃圾分类变“高级”  

引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鼓励政策必不可少。绿色账户、智能设备在沪上的一些小区中也被逐步引入,增加了居民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尚浦名邸是新江湾城街道第一家“两网融合”二类网点。在小区垃圾集中回收点的一旁,设置了一处“两网融合回收服务点”。这个黄色的玻璃小屋,墙上有一个“可回收物投递口”,门外是一个自动投递机。小区居民可将家中的塑料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物投递至此处,相应的积分就会自动进入个人账户里,这个账户在线上可以通过手机APP或微信公众号打开,线下是一张小磁卡。服务站里有一个智能交易机,上面是屏幕,下面是电子秤。居民投递时,把磁卡往机器上扫一下,账户的信息和当前积分便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目前,新江湾城街道紧紧依托“两网融合”“绿色账户”平台,丰富街道的分类体系,已经建立了多个两网融合服务点,目前绿色账户已经覆盖辖区近2.1万户家庭。  

在静安区芷江西路街道的北方佳苑小区内,名为“邻道通”的垃圾房今年初投入了使用。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座垃圾房一改以往人们印象中臭味四溢、污水横流的印象,窗明几净,屋内还安装了电视机和空调。  

一大早,小区居民们陆续拎着分类好的干湿垃圾袋前来,在垃圾桶边的智能电子秤上将垃圾分类称重进行投放,手机APP上可以看到积分,通过积分的累计,将来可以一站式直接在垃圾房换取洗涤用品等奖励。  

据引入该项目的上海邻道商贸公司负责人介绍,这座垃圾房内的两个不锈钢水斗下安装了研磨粉碎机,可以把湿垃圾打成0.5毫米的颗粒,直接通过下水道冲走。打开手机APP,这个小区每天产生多少干湿垃圾等数据实时更新,一目了然。该负责人表示:“通过这种方法,我们最终的目标就是实现垃圾减量。经过与居委合作推广,目前已经有90%的居民都安装了手机APP,希望所有居民都来这里投放。相信经过一个月到3个月的教育,达标率能到95%,这样对于减量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据悉,在芷江西路街道,“邻道通”项目已经有四五个小区已经在开始造了,在松江等别一些的区也开始动工。  

培训指导员,层层责任制  

记者了解到,在垃圾分类模式建设中,新江湾城街道的垃圾分类“督导员、指导员、分拣员”这三支队伍,对分类实效起到了巨大作用。街道在充实壮大这支队伍的同时,在培训、管理、考核方面也下了大力气。  

街道的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在一些党建基础比较扎实的居民区,以基层干部、社区党员、积极分子为主,在其他中高档小区,以居民和物业现有工作人员相结合。每个督导员在正式上岗开展工作前,都经过了多场次的严格培训。  

为了更好发挥垃圾分类指导员对居民源头分类的宣传引导作用,达到进一步规范居民分类投放习惯的效果,街道在指导员实际工作中总结出“一迎二接三看四讲五分”的工作五步法。这支队伍风雨无阻每天守候在投放点,对居民的分类情况进行监督、宣传、指导。分拣员队伍主要由各居民区垃圾房管理人员构成,对每个小区的垃圾进行二次分拣。目前,经过指导员的二次分拣,每个小区的湿垃圾量都达到约每200户一标准桶,纯净度达到98%以上。为了在指导员、分拣员的管理上更加有效,补上居民投放时间上的管理空白时间,街道还成立了一支特聘人员和居委干部联合的督导员队伍,对小区垃圾分类各个环节工作进行实地督导检查,形成督导员——居委、物业——街道的三方问题解决机制。  

通过三支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新江湾城街道让社区垃圾分类真正做到在每个环节有人运作、有人宣传、有人管理、有人考核,形成管理闭环。  

与此同时,街道还探索建立了“双联席会议制度”和“居民区书记第一责任人负责制”,街道书记和主任、居委书记和主任都是分类工作的“双召集人”。通过完善制度和机制建设,从最高层面将责任层层压实,以“绣花针”式的精细化管理,把居民小区的垃圾分类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目前,新江湾城街道的居民区垃圾总量已经减少20%-25%,一些比较好的小区能达到30%-35%。街道党工委书记杜娟说:“新江湾城街道作为一个国际化、智能化、生态化社区,把垃圾分类做好,提高生活品质、人文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应有之义,对于建设宜居宜业宜创的示范社区,无疑有巨大意义。”  

上海居民在家如何做好垃圾分类?

居民家庭日常按照“一严禁、一鼓励、两分类”实行垃圾分类。“一严禁”即严禁将废电池、废灯管等有害垃圾混入干、湿垃圾,可定期投入小区有害垃圾桶。“一鼓励”即鼓励居民将废纸张等价值较高的可回收物拿到可回收物容器或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点。居民家庭日常只需放两个垃圾桶,按照“不容易腐烂的”和“容易腐烂的”的标准,做好干湿“两分类”即可。  

马路上产生的垃圾如何分类?  

不在公共场所进食是绝大多数发达城市的惯例,作为文明城市的上海,未来原则上不鼓励市民在道路和公共场所进食。所以,目前本市道路废物箱也是对标国际大都市废物箱设置趋势进行设置的。  

今后,上海还将进一步精简道路废物箱设置。参照国际经验,逐步减少道路边的废物箱数量。若市民确实在路上有食用需求且产生了湿垃圾,或是偶尔有废弃药品等丢弃,建议携带至单位或小区等场所进行分类投放。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上海“强推”垃圾分类 怎么个“强”法?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