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首创物联网监控农村污水
为有效杜绝农村生活污水设施“晒太阳”,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在省内创新运用物联网技术实施环境监管,既破解了过去维护成本高、监管人手不足等难题,又减少了建管过程中的“推诿扯皮”,实现了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远程控制低成本运行。
通过手机APP,淮安市淮阴区环保局生态科刘磊科长对全区农村为主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营情况了如指掌,人为破坏也是尽收眼底。“一旦设备出现故障,系统报警后,驻点的运维人员就能够迅速赶赴现场处置。如果24小时内问题没有得到处置,运维方将被处罚。”刘磊科长说,生态科一共就两名工作人员,过去要想监管到位可以说是难上加难,如今只要一个人通过手机随时翻阅各项记录及查看各点运转情况,就能够监管整个区的设备。
据了解,目前,淮安市淮阴区共有105个行政村,纳入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累积建设污水管网260公里。
“淮阴区现建有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81座,分建在全区80多村庄里。全部巡检一遍,按照基层现有的监管人手就要用上将近10天左右的时间。”淮阴区环保局朱崇锎局长说,农村地区环境意识相对薄弱,污水管道内杂物多,易对污水处理设备造成损坏,这给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据朱崇锎介绍,目前,一些县区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的运维委托给第三方,表面上解决了有人管的问题。但是,第三方单位为了降低运维成本,偷停设备问题依旧突出,致使很多设施处于闲置状态。“无论开展第三方运维或交由所属镇、村监管,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成本和交通成本,本来就短缺的运行费用更显得捉襟见肘。”
在淮阴区环保局的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监控大屏上,记者看到,区内已投运的设备运行状态一目了然,操作人员正对设备进行远程操控。据了解,每个设施通过绑定单个或多个摄像头,实时回传现场摄像并上传存储于阿里云数据库,管理人员可随时随地调取30天以内的视频录像。
“在设计中通过引入远程监控系统、数据传输系统和故障报警系统,建设了监管监视平台。整套系统可以通过手机APP、电脑系统等方式,解决人力巡视不足问题,并通过网络实现区、乡、村三级实时监管,确保出现的故障得以及时维修、问题得以及时解决,保障了已建设施稳定有效运行。”项目建设方、江苏南大生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顾文柳总经理透露,目前,包含前期建设、运维及电费在内,一个监控点位每年的总费用约1.5万元。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