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入海排污口排查|"不放过一个口子"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用了“了解又不够了解”,来回答本报记者针对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提问。这是实话,也是现实。
渤海作为中国唯一的半封闭型内海,到底承载了多少污染物?有多少排污口?都排些什么?而摸清渤海入海排污口的“家底”则是回答这一系列问题的基础。
6月24日-6月28日,生态环境部在河北唐山、天津(滨海新区)、辽宁大连、山东烟台等4市区开展了一次入海排污口现场排查工作,也拉开了全面打响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序幕。
由模糊到清晰
伴随着卫星、无人机遥感监测和780名排查人员的脚步,环渤海入海排污口的轮廓逐渐显现出来,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模式更加清晰起来。
相比全长约3600公里的渤海海岸线,此次排查的4个市区涉及的海岸线长度约为1700公里,排查的具体范围为4628平方公里。
上万个不同类型的排口被列入清单:城镇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养殖废水、农田退水……而此前它们分属于城建、环保、渔政、农业、水利、工业等不同部门管理。
“这是因为海洋是所有纳污的终点。”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的一位专家这样解释说。对入海排污口的划定标准不一,数量不清,给海洋环境治理尤其是渤海污染防治攻坚战增加了难度。
而对于这场攻坚战,去年刚完成机构改革的生态环境部也已经没有了退路。
“背水一战”。李干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表示,改善渤海生态环境质量要“三管齐下”,即污染防治、生态保护、风险防范协同推进。在污染防治方面,查排口、控超标、清散乱,即排查入海排污口,治理超标企业,清理整顿“散乱污”企业。
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牛鼻子”被抓住了——摸清排污口底数,查清家底。
在大连金普新区张圈的一个废弃养殖池边,大坝上一道宽十几米的缺口阻断了排查人员前进的脚步。接到排查组的求助,国家海洋监测中心海域监管中心副主任宋德瑞带领攻坚组迅速赶往现场。很快,在无人机和红外成像设备的帮助下,养殖池周边的排污口无所遁形。
这种“天地”结合、“人机”互补的排查方式是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的创新之举。
今年2月,在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沿海的黑沿子镇,生态环境部对入海排污口进行了试验性排查:第一次使用无人机大规模执行沿海排污口的排查任务。随后3月底在江苏省泰州市、4月初在重庆市,这种“人机”结合的排查方式在长江沿线被进一步推广使用。
“这次渤海入海排污口现场排查是这种新型排查模式的一次‘中试’。”生态环境执法局的一位负责人表示,这次的现场排查很有成效,“排查工作既有高科技,又下笨功夫,基本把排污口清单确定了,有利于真正打通陆地、海洋。”
在大连等4个城市试点的成功,让生态环境执法局看清了李干杰部长提出的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路径。排查模式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完善,立足海上看陆上,工作人员也不再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是有了更为清晰的前进道路,渤海生态环境治理的步伐更加坚实。
由数量到质量
一张小卡片,72个字,将整个环渤海排污口排查工作要点囊括在内,每位排查人员人手一张,大大提高了排查效率和质量。
微信工作群里,数十个技术保障人员严阵以待,任何现场排查中出现的问题都会被他们“秒回”解决。
每天晚上工作例会,各现场组逐一“过堂”,分析难点、查找遗漏,强化质量保障要求。
排查模式方式更加突出质量效能,逐渐形成从无人机航测、图像解译、资料分析,到现场质控、数据审查、责任落实等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
在排查中,天津工作组现场8组发现了一个疑似排污口。秉承着“不放过一个口子”的原则,排查人员扒开层层的垃圾,铲开厚厚的礁石,终于发现了一根入海排污的暗管。
……
“不放过一个口子。”这是记者在现场听到排查人员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现场排查的点位数量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排查质量。“一定不放过任何一个口子。”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现场排查人员的努力,此次排查有10%-15%的新增点位。
大连入海排污口现场排查(金普新区、普兰店区)组组长华冰群将寻找不在APP推送点位上的排口称为自选动作。“‘三下五处二’,尤其要重点排查。”林下、桥下和水下是卫星遥感和无人机监测无法监测的盲区,在这些地方,排查人员用强烈的责任感、用双手双脚来一一排查。
面对码头垂直90度的排口,大连工作组旅顺口片区69组排查人员胡正方、梁青文显得有些无奈。来自华南科学研究所的钟超,给两位监察老大哥带来了新办法。他们利用望远镜、自拍杆、周边船舶等辅助工具,采取远近结合、陆海结合的方式,顺利完成了5个码头的核查工作,不放过、不错过、不遗漏,最大程度做到了“有口皆查”。
“以战养战”,执法局将现场排查当作培养人才的“速成班”。“这780名核查人员就是未来780个核查组组长。”生态环境执法局的工作人员说。
大连入海排污口现场排查甘井子区组长杨科璧来自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他说:“参加现场排查的每个人都是四川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种子。”要把好的做法和先进工作经验带回去。“这些种子将在四川生根发芽,为下一步工作打下基础。”
由忐忑到坦诚
以往说起排查,很多地方避之不及,一方面担心面子上过不去,另一方面是担心查出问题要被追责问责。甚至一些地方隐瞒事实,阻挠排查组排查。但是,在此次渤海入海排污口排查过程中,试点城市的群众和地方政府反而非常支持排查工作,坦诚以待。
在大连现场排查时,大连长兴岛I区91组的陈杰发现一个疑似排口位于渔民家旁边。
“你们干什么的?”门口正在收拾渔具的阿姨看到排查组非常警惕。
“我们是环保的,来排查排污口。”组员们赶紧解释。
“我们一直住在这里养鱼捕鱼,能有什么污染!”阿姨的语气不太好。
排查组同志就势蹲下来耐心解释:“我们是来帮大家查污染海洋的排污口的,目的是把那些排放污水的、影响老百姓生活的口子找出来,帮着地方把严重污染的口子堵住后,你们这儿的水质就会变好,鱼儿也会越来越多,品质也会越来越好!”
阿姨一听,立刻喜笑颜开:“那你们得认真找,好好找啊,把这儿水弄好,把那些违法排污的企业治理好……”
无独有偶,记者在大连也遇到了一些群众,最初得知排查组在大连进行入渤海排污口排查工作时说“大连这次又丢人了。”但当得知此次排查工作不是为了追责问责,而是为了摸清“家底”以便今后更好地综合治理渤海的生态环境时,市民们都纷纷表示支持和欢迎。
由忐忑地迎接排查组到衷心欢迎,地方和排查组双方合作互相支持,顺利完成排查任务。
在大连松木岛化工园区,记者见到了园区管委会的相关负责人。为了这次排查,他们不仅派出了对当地情况非常了解的干将,而且还提供了快艇以备沿岸巡视,全力保障排查工作顺利进行。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排查也是帮助园区管委会加强生态环境管理工作,是对地方工作的促进和帮扶。
尽管这些排查组成员来自四川、福建等地区,但是为给保护渤海的生态环境尽一份力,他们有时甚至不顾个人安危。
蔡建龙来自福建省环境监察总队,担任大连排查工作组瓦房店片区的现场组组长。他在排查三台乡某海参育苗场排污口时,发现了一个排污口。排污口边上的地形复杂,乱石较多,一不小心就会失足跌入波涛汹涌的大海里。蔡建龙身先士卒,越过乱石堆,一点一点爬到排污口边。他用一只手撑住地面,另一只手伸至排污口附近,完成了高难度的采样任务。
在与排查组一同工作以后,地方的工作人员也被排查组工作人员强烈的责任感和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所折服。
大连80组的最后一个点位通不了车,需要步行5公里。当地陪同的司机师傅李文文,怕排查组不熟悉地形,顶着烈日全程陪同,让排查组的同志们非常感动。
几天来,排查组和地方的同志们互相感动着、激励着,原定一周的工作量,缩短到5天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了。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