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源普查数据审核要防控五类问题
在工业源普查数据审核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以下五类典型问题:行业系数及产排污系数选用不合理;对污染治理工艺等把握不准造成数据核算出现较大偏差;对排污工段排查不全面造成漏填漏算;对报表填报要求理解不透造成污染物排放量重复核算;污染物排放量核算数据异常。
为有效破解和防控以上五类问题,全面提升普查数据质量,笔者有以下建议。
一是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状况,准确把握工艺、工段隶属的行业类别,合理选取行业系数及产排污系数。行业系数作为一项基础数据,对污染物源核算具有直接影响,普查人员应高度重视系数选取和复核。例如,锅炉SO2排放量取决于燃料含硫量,燃煤、天然气、生物质的含硫量系数均不同,在无监测数据时,应依据燃料类型选取含硫量系数计算SO2排放量,避免误填误报。此外,产排污系数与行业类别紧密相关,实际工作中,应结合企业原辅材料、生产设施准确判断工艺、工段隶属的行业类别,确保产排污系数选取准确。
二是准确把握数据填报要求,科学评估治污效果,确保核算结果准确。例如,普查报表制度规定,废水污染物排放量为最终排入外环境的量,但有不少企业废水排入了城镇污水处理厂,但排放量却按企业排污口污染物监测浓度核算,造成排污数据显著偏大。排水去向为城镇污水处理厂、其他单位污水处理设施和集中式工业废水处理厂的排污单位,其废水污染物排放量应为经污水处理厂(或其他单位)处理后最终排入外环境的量。
三是全面掌握企业生产工艺及产污环节,排污工段应填尽填。化工企业生产工艺往往较为复杂,有的装置既是治污设施,又是资源回收利用设施和生产设施,只有在全面深入掌握企业生产、产污及治污工艺的基础上,才能准确核算污染物产生、排放量。污染源排查既要分析主产品,也要分析副产品、中间产品的生产过程,才能确保污染物排放量真实准确。
四是理清报表功能及相互关系,避免污染物排放量重复填报。以水泥行业为例,一般包括水泥及熟料两个产品,通过表G103-7专报表核算水泥、熟料、一般排放口(粉磨站)三个排污工段,已覆盖所有废气工段,无需再重复填报水泥窑、粉磨站废气。
五是分行业筛查成果数据,及时消除数据异常。通过分行业筛选污染物排放清单,及时识别污染物排放量异常情况。对数据审核中发现的数据异常大的情况,普查人员应掌握企业生产工艺及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状况,复核燃料类型及其消耗量、含硫量、灰分含量等基础数据,并核实计量单位、监测数据,重新核算产排污结果。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生态环境局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