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加强污染源动态监管平台建设
自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开展以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高度重视,成立了以主管领导为组长的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并在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设立了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全面完成了普查任务。
普查范围全面,治理成效显著。按照“应查尽查、不重不漏”的原则,中国石油组织国内全部106家生产型企业、34192个基层单位参加了清查建库和普查核算。涉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07)及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业(2511)等主营业务及辅助业务共计18个行业门类、92个行业大类、274个行业小类。开展了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挥发性有机物等22个专项普查,按总部和企业两个层面核算了污染物排放量。
摸清、摸准了各类污染源数量、结构和分布状况,建立了数据库。开发建设了污染源普查信息系统,通过GIS手段绘制出污染源动态分布一张图;建立了一套核算方法体系;对2019年重点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了更新调查核算;建立了中国石油污染源档案、污染物排放清单;实现了环境管理“一套数”“一张图”“一套核算方法”。
中国石油近十年来的污染治理成效在普查数据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指标排放总量均有较大幅度下降。
健全监管机制,强化固废监管。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监管是中国石油环保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本次普查中工作量最大,数据、资料追溯核实难度大的环节。为从根本上建立固体废物源头管控、过程跟踪、末端监管机制,充分发挥普查数据作用,中国石油从本次普查中总结经验,制定了进一步加强固体废物管控工作的方案。
按照“统一规划、集中管控、资源利用”的原则,严格落实各级生态环境主体责任,依法做好固体废物的源头管控、统计填报、合规贮存和合规转移等工作。提升固体废物信息化监管能力,建立统一的固体废物全过程管控直报信息平台,实现“产生单位填报、企业审核、总部监管”的危险废物三级管控机制。利用固体废物直报平台实时统计监管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转移、运输、贮存、利用、处置情况,达到动态统计、动态监管目的,解决固体废物统计工作量大,数据、资料追溯核实难度大,核查周期长的难题,从而持续提高固体废物管控能力和管控水平。
扩大在线监测,推进智慧管控。本次普查共使用了750万条监测数据,其中在线监测数据达581万条,极大地方便、保障了本次普查工作的快速完成和普查数据的真实、准确、全面。
目前,中国石油全部废水污染源排放口、催化裂化装置、硫磺回收装置等重点废气排放口100%安装了在线监控设施,但从本次普查情况看,加热炉等排放源在线监测覆盖率还需要不断提高。预计将在2020年底以前,按照国家要求,排气口高度超过45米的加热炉在线监控设施安装率达到100%。同时,针对油气田企业加热炉吨位小、数量多、分布广、管理难度大的特点,研究制定油气田企业加热炉在线监测实施方案,综合考虑区域、炉型等因素,选取有代表性的加热炉安装在线监控设施,实现“零”的突破。
污染源在线监控方面,中国石油在2011年建成了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1.0,2014年升级建设了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2.0。近年来,通过对标国家在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方面的新要求,持续对系统进行升级完善。目前系统具备6个模块53个功能项,能够对污染源排污状况实时监控、超标预测预警、数据统计分析等,为促进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环境管理科学决策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一步,将持续加强污染源动态监管平台建设,全面识别环境管理现状及问题,依托现有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建立以环境风险管控为主线的综合管控预警体系,将生态状况环境监测与污染源监测相统一、空间立体监测与污染源在线监测相补充,实现“一张网、一套数、一平台、一张图”4个“一”的体系搭建,全面提升污染源排放动态监管、环境风险动态管控水平。
中国石油将进一步总结普查成果,开展动态普查,持续加大普查数据应用,促进现代生态环保监管体系建设,推进绿色发展。
作者系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