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嘉兴市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规划(2022-2025年)》发布

更新时间:2023-05-06 10:28 来源:嘉兴市发展改革委 作者: 阅读:3474 网友评论0

谷腾环保网讯嘉兴市发展改革委 市生态环境局印发《嘉兴市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规划(2022-2025年)》,围绕“十四五”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重点任务梳理重点项目25个,涉及投资金额超过9.17亿元。目标到2025年,全市产业结构趋向绿色发展,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控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全流程监管能力基本满足实际需求。全市危险废物、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基本落实,利用处置能力与实际需求基本匹配、布局更加合理。

嘉兴市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规划(2022-2025年)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打好“十四五”清废攻坚战,切实加强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和综合利用水平,提升工业固体废物环境监督管理能力,防范化解环境风险,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全力打造“江南美窗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浙江省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规划(2022-2025年)》等法律法规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背景与形势

(一)“十三五”以来主要成效

“十三五”以来,嘉兴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省域内率先启动“五废共治”三年行动,持续强化源头减量,着力完善工业固体废物收运体系,强化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加快构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贮存、转运和利用处置全过程的“全链条式”监管体系,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管理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围绕固体废物全过程监管工作,嘉兴市陆续出台《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规范管理和依法处置的意见》《嘉兴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规范管理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关于推进嘉兴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情况核查和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边角料管理工作的通知》《嘉兴市小微产废企业危险废物统一收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嘉兴市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等制度文件,创新工业固体废物信息化监管方式,强化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安全处置的全过程监管和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考核,进一步压实产运贮处企业责任和各部门、县(市、区)、镇(街道)监管责任,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严格监管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机制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二是“减收处”水平统筹提升。“十三五”以来,嘉兴市积极落实工业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不断提升固废处置能力,基本实现处置能力匹配化。依托企业绿色转型推动源头减量。截至2021年,全市共创建“无废工厂”3家、“无废细胞”467个。依托市域统筹破解收集难题。创新建立“小微产废企业危险废物收集平台”7个,签约企业4210家,发起联单10027单,累计收集危险废物10977吨,转移10524吨;建成54个一般工业边角料临时贮存场所,切实解决企业边角料涨库和处置难题。依托项目落地提升处置能力。列入“五废共治”三年行动计划的46个固废补缺口项目全部建成,新增固废处置能力587.7万吨/年,填埋能力86.2万吨。2021年,嘉兴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99.7%。持续推进危废“存量清零”行动,创新建设惠禾源生活垃圾焚烧飞灰高温熔融项目,有效解决飞灰处置出路问题。全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达112万吨/年,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达到99.8%以上。

三是数字智治提升管理效率。嘉兴市率先建成“嘉兴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信息化监控系统”,与嘉兴生态环境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纵向对接环境管理业务板块和数据,与交通、卫健等各个部门横向共享环境数据,实现“风险可预警、过程可跟踪、事件可追溯、数据可统计、信用可评价、责任可认定”,截至2021年,已纳入1.01万家企业。建设运营“禾小微”收集平台,打破了小微产废企业危险废物“自寻出路、分别转运”的传统模式,构建了“企业自主纳入、管家规范指导、多方合作协调、安全转移处置”的全过程危险废物处置新模式,实现应收尽收,打通固废处置“最后一公里”。

四是除险保安能力持续提升。嘉兴市开展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领域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企业专项整治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制定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排查整治“一企一策一方案”,优化全市处置企业工业水平和生产环境,有效防治二次污染;持续推进固废收运处置过程中企业规范化管理。建立“公众参与防治、网格落实排查”机制,切实规范企业行为,从源头上消除环境风险隐患。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仍需推进。目前,嘉兴市产业结构调整任务依然很重,大量消耗、大量废弃的生产模式仍旧存在。2021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724.7万吨,电力、纺织和造纸等3个行业产生量占 75.3%。而相应减量措施不够有力,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在短时间内难以明显削减。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缺乏技术支撑、评价机制,企业开展源头减量工作动力不足。

二是回收、利用和处置环节仍有短板。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场所固定性差,贮存条件差。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企业培育手段不足,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企业排摸不够。危险废物“趋零填埋”目标尚未完全实现。部分表面处理废物、废酸处理企业处置利用产能有所过剩,处理技术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是预测预警和协同治理机制仍待完善。目前,工业固体废物治理平台全面感知能力仍有待设计完善,智慧预测预警和溯源分析能力不足,数据协同共享和评价能力较弱,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环境污染问题发现能力有待提升,用能、排污等监管难度较大,部分企业违法违规问题仍然存在。

(三)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嘉兴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嘉兴的时期,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工业固体废物防治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

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嘉兴工业固体废物防治提出更高标准。嘉兴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奋力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业固体废物作为五大类固废重要组成部分,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不但要在无害化上规范力行,更要稳步提升减量化、资源化水平。

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为嘉兴工业固体废物防治提供更大空间。嘉兴市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向高效能绿色经济发展转型需求,为新技术研发提供更多支持,为再制造技术应用创造更大空间。新发展格局促进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研发工业固体废物核心利用技术和多元利用途径,提升工业固体废物防治领域技术水平,提高居民居住环境质量。

新时代重要窗口使命担当为嘉兴绿色低碳发展锚定奋斗方向。嘉兴市作为浙江“三个地”的典型代表,应立足更高站位、更宽视野,要以政治责任砺行政治担当,定准方位、奋发建设、示范展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绘就“五彩嘉兴”,打造“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率先实现共同富裕。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新时代美丽浙江建设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科学治废、依法治废、精准治废、数字治废”,以全域“无废城市”建设为新起点,秉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坚持严管危废不放松,加强“线上+线下”监管,持续落实落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全过程管控,互相督促落实政府、部门和企业的环境保护责任,发动社会各界力量进一步精准防控安全风险,努力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打造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贡献更多“嘉兴智慧”。

(二)基本原则

源头减量,统筹处置。按照优先源头减量、充分资源化利用、全程无害化原则,持续推进企业内部清洁生产,推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储存处置总量趋零增长。拓宽资源利用途径,始终坚持“利用优先”,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紧盯产废企业实际需求,科学规划处置项目建设,提升处理水平,协调联动机制,严控增量,削减存量,覆盖总量,合力推进问题解决。

科技驱动,绿色引领。以技术创新驱动加快产废企业自身产业转型发展,加速推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加大政策力度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着力解决企业产业发展中的结构性、素质性问题。坚持节约先行、绿色引领,推进绿色产业改造升级,引领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数字赋能,精准治理。以数字化、信息化为牵引,进一步规范产废企业报备,系统摸清产废底数,扩大数字化应用覆盖度。在更细分领域、更关键节点和更全面过程中不断深化信息化监管,为“线上+线下”双监管机制提供更充分的信息支持。

政府主导,共同参与。持续发挥政府试点示范、要素投入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加强政府服务监管职能。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加大政策力度提升企业研发的积极主动性,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主导的工业固体废物治理机制。倡导发挥社会监督执行的关键性作用,健全固体废物产生处理信息公开制度,充分尊重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作用,促进共同参与。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市产业结构趋向绿色发展,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控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全流程监管能力基本满足实际需求。全市危险废物、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基本落实,利用处置能力与实际需求基本匹配、布局更加合理。

——加快产业结构绿色转型,推动全市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推广运用绿色制造技术,大力推行绿色产品设计。到2025年,建成“无废工厂”300家、“无废园区”14个。

——推动实现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减收处”体系完善成熟。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零增长或负增长,收集体系总体完善,综合利用率和安全处理率进一步提升,推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产业绿色发展,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9%。

——实现工业危险废物“趋零填埋”(工业危险废物填埋控制比例5%以下)。建立健全“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危险废物环境监管体系。实现工业危险废物“趋零填埋”,工业危险废物填埋控制比例在5%以下,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抽查合格率达到90%以上,小微产废企业危险废物统一收集平台实现市域全覆盖,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与实际需求基本匹配。

——深入细化风险预警能力建设。全面有效防控工业固体废物环境与安全风险的预警体系基本建成。在更细分领域、更关键节点和更全面过程中不断深化信息化监管,实时监测预警产废企业工业固体废物动向,废物非法转移倾倒案件多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

——持续提升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能力。基本形成“略有富余,适度竞争”的良好局面,利用处置设施全面升级,低碳利用方式和先进技术装备得以普及。

表1 嘉兴市2022-2025年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主要目标

三、重点任务

(一)聚焦源头治理,提升工业固废减量潜力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严格按照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治理等相关技术规范核发排污许可。严控产生需填埋处置工业固体废物的建设项目。从严把关新建项目环评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内容审查和验收。按国家名录限期淘汰产生严重环境污染的工业固体废物的落后生产工艺设备,按照增加碳汇、减少碳源的原则,限制和淘汰落后的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能源(电力、热力)行业稳步扩大水力、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利用,减少固废产生源。

推动企业绿色生产。推行绿色生产和产品绿色设计引导企业使用环境友好型原料和再生原料,提高源头替代使用比例。构建绿色供应链,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结合工业领域减污降碳要求,加快探索钢铁、有色、建材、纺织、造纸等重点行业工业固体废物减量化路径。推动工业固体废物减量化工艺改造,鼓励产废单位内部开展循环利用。深化绿色制造生产体系建设,持续推动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开展绿色循环低碳改造。推动园区企业内、企业间和产业间物料闭路循环,推进废水、废气、工业固体废物协同治理体系,推动形成工业固体废物共享消纳、集成控制、转化利用为核心的生态链接发展模式。

专栏1推进无废集团建设

积极推进浙江省首家“无废集团”试点——桐昆集团建设工作,作为嘉兴市乃至浙江省大型企业建设“无废集团”树立模范带头作用,带动更多企业参与“无废城市”建设。桐昆集团依托数字运营平台,打造从生产落筒包装入库到发货全链条自动化无废生产线,并实时显示生产数据、排废产废数据。与传统生产线相比,无废生产线基本实现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下降30%左右。复制推广桐昆集团试点经验,推动有潜力的企业固废产生量最小化、资源利用最大化、末端处置规范化,最终实现集团整体绿色转型。

(二)统筹一体建设,健全工业固废收运体系

深化实施工业固体废物分类贮存。严格落实国家危险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名录和贮存标准,统筹推进工业固体废物精细化管理和规范化处置,开展工业固体废物历史堆存点分级管控等技术和管理试点工作。严格落实工业危废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填埋、焚烧污染控制相关标准要求。

规范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统一收运。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废旧物资回收、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回收等“多网融合”的回收站点。利用生活垃圾分类系统收集废旧纺织品,大力推动城市废旧纺织品工业化利用分拣中心的试点示范,探索高效循环利用模式。积极构建精准化源头分类、专业化二次分拣、智能化高效清运、最大化资源利用、集中化统一处置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到2025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收运体系覆盖率100%。严格嘉兴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信息化监控系统中固废电子台账管理,依法如实记录固体废物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利用、处置等有关信息。

专栏2收集转运提升工程

1.工业固体废物精细化分类提升工程。整合提升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废旧商品收运体系,探索构建智能、高效、线上线下协同的“多网融合”回收处理体系。推行生产责任延伸制度。

2.工业固体废物收集示范工程。探索建立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回收评价体系,开展相关营业主体分级评价,开展差别化监管措施,推动收运平台长效运营。

确保危险废物统一收运保质增效。推动小微收运平台参照危险废物持证经营单位进行管理,优化服务功能,健全危险废物全过程闭环管理体制机制。督促落实收运单位主体责任,进一步提升智能化物流仓储、规范化管理、标准化运营和安全生产能力水平。支持收运单位为产废单位提供危险废物分类、收集、暂存、预处理、申报、建章立制等延伸服务。到2025年,全市危险废物统一收运体系专业化、标准化和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升,实现动态全覆盖。坚持危险废物就近处置原则,维护危险废物跨界转移公平竞争市场秩序。

(三)强化能力建设,推进资源利用拓径提效

拓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渠道。推动粉煤灰、冶金渣、工业副产石膏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在建筑材料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地下采空区充填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提取固废中有价元素,生产纤维材料、白炭黑、微晶玻璃、超细填料、节能建材等。鼓励采用厌氧消化、好氧发酵、干化焚烧、建材利用等多元化组合方式处理污泥。到2025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9%以上。

推动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鼓励大型造纸、塑料聚合加工等企业与再生资源加工企业合作,建设一体化大型废纸、废塑料等绿色加工配送中心。推动再生资源产业集聚发展,鼓励再生资源领域小微企业入园进区。推进退役动力电池、光伏组件、风电机组叶片等新型废弃物回收利用。推进支持金属冶炼、造纸、汽车制造、光伏行业等龙头企业与再生资源回收加工企业合作,扩面推广“企到企”利用模式。重点联动嘉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及嘉兴市本级、平湖市、海宁市、桐乡市、海盐县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城市(基地)建设,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集聚发展。

推进危险废物“趋零填埋 ”。实施危险废物综合利用三年攻坚行动,拓宽工业危险废物利用途径。开展危险废物“点对点 ”定向利用试点。推广飞灰处置高温熔融。加强飞灰处置设施的协同建设,探索完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处置技术,逐步实现垃圾焚烧飞灰处置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建设活性炭公共基础设施,2023年底前,全市活性炭集中再生设施规模力争达到2.5万吨/年,2025年底前力争达到6.5万吨/年。到2025年,全市工业危险废物填埋控制比例下降至5%以下。

专栏3危险废物综合利用三年攻坚行动

2021年,嘉兴市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75.9万吨。危险废物产量前3位为废酸(HW34)、表面处理废物(HW17)和焚烧处置残渣(HW18),分别占全市危险废物产生量的41.4%、21.6%和10.4%。废酸主要来源于金属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等行业,表面处理废物主要来源于金属制品、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行业,焚烧处置残渣主要来源于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等行业。截至2021年底,嘉兴市持有危险废物(除医疗废物)经营许可证单位有21家,处置能力为112.02万吨/年,铅酸蓄电池收集能力6万吨/年。为贯彻落实《浙江省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浙政办发〔2021〕53号)要求,深化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推进危险废物“趋零填埋”,实行危险废物综合利用三年攻坚行动。

目标:2024年底前,形成满足实际需求的焚烧灰渣等大宗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能力,实现全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充分保障,设施布局和能力结构进一步优化,技术和运营水平进一步提升。

工作任务:

1.严控源头新增。严控新上产生危险废物量大且需填埋处置的工业建设项目。严格产生危险废物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加强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等非填埋处置可行性分析。产业产能准入落地时要自行配套或园区配套落实危险废物处理设施或处理路径。研发、推广减少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和降低工业危险废物危害性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推动危险废物填埋处置量较大的企业开展减量化清洁生产,推进老旧生活垃圾焚烧设施炉型改造、工艺优化和技术升级。到2025年,生活垃圾焚烧厂平均产灰比控制在3.5%。

2.提升资源化水平。稳步推进“飞灰水洗+高温熔融”等新处理技术项目,加强飞灰处置设施的协同建设。以“原料替代、产品质量达标、环境风险可控”为原则,持续巩固提升废酸(HW34)“点对点”定向利用成效。焚烧飞灰资源化项目落实《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试行)》(HJ1134)要求。鼓 励 经 营 范 围 中 有“772-002-18、772-003-18、772-004-18”的现役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单位进行适配改造协同处理焚烧灰渣。到2025年,全市焚烧灰渣年资源化利用能力不低于30万吨。

3.统筹填埋资源配置。原则上不再规划新建危险废物刚性填埋场和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填埋场。现役危险废物填埋设施应统筹用于全市危险废物处置兜底保障,逐步减少可利用危险废物入场填埋。

4.切实防范环境风险。督促危险废物集中预处理、集中利用单位建立效果跟踪评估机制,加强水洗飞灰、精制废盐等预处理产物检测和管理。加强对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副产品危险废物属性判定和流向监管。

加快培育再生利用产业主体。以秀洲区、平湖市、海宁市为重点区域,在造纸、化纤、经编、光伏等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开展固体废物全过程精准管理,推动形成产品设计、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利用、处置全过程绿色发展模式。推进优势循环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推动以龙头企业带动再生利用产业发展,完善综合利用产业布局。推动建立以汽车零部件、电气机械等行业为重点的再制造产业体系,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再生利用产业主体,促进城市资源化高值化发展。

(四)补齐处置缺口,持续构建多元处置体系

补齐工业固体废物处置能力缺口。突出问题导向,推进处置能力匹配化,落实省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建设规划,重点推进“飞灰水洗+高温熔融”、“活性炭脱附再生”等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项目建设。鼓励县(市、区)开展区域合作,统筹建设区域性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提升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协同处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能力。尽快形成能力充沛、竞争充分、就近便捷的固废利用处置设施体系。

鼓励产废企业自建危废利用处置设施。鼓励危险废物年产生量较大的企业和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配套建设危险废物自行利用处置设施。鼓励已自建危废处置设施的产废企业依法申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开展有条件的社会化服务,提升相应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和途径。

开展“领跑”评选活动,推动行业提档升级。定期发布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产业发展引导性公告,科学引导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产业发展,鼓励采取国有、民营多元投资和市场化方式建设规模化、先进性危险废物利用设施。对涉危企业通过帮扶提升一批、倒逼规范一批、关停淘汰一批,促进行业提档升级。落实生态环境部《“十四五”全国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工作方案》要求,对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基本情况和经营行为进行实时评价,差别化监管。到2025年,现有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行业提档升级完成率达90%。

(五)深化数字赋能,构建闭环监督管理体系

推进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数字化改革。持续迭代升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在线”、“小微危废收集在线”智能闭环监管系统,实现工业固体废物从产生到处置全流程“一码到底”“一链溯源”。督促工业固体废物产废量较大企业开展视频联网工作,进一步扩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监管覆盖面,实现工业固体废物全生命周期的有效管控。推动建立部门联动的监管机制,建立覆盖产业链上下游的工业领域有害物质数据库,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推动数据汇聚、共享和应用。

严格固体废物产生单位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市域内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运输、利用、处置各环节的企业监管源清单,完善企业清单动态监管机制和物质流流向管理机制。建立工业固体废物重点监管单位清单,推动落实工业固体废物信息报告制度。推动环境统计、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监督性监测和日常执法检查等信息纳入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动态更新全口径固体废物产生单位清单。推行危险废物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完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规范管理信用评价体系,加强工业固体废物运输和处置企业的监管。

加强工业固体废物各环节监管。打通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和危废联单系统。通过危险货物运单将产废企业运营、行业监管、部门协作、应急救援、监测分析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实现对危险货物全链条、全要素、全环节的监管,使用信息化手段遏制非法运输、非法转移等违法行为。全面实现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运单和危废联单互联互通。

(六)抓实执法应急,切实防范化解环境风险

开展工业固体废物企业排查见底行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结合全国污染源普查、环境统计、排污许可等工作制定行动方案,开展工业固体废物底数大排查。实施危险废物治理专项行动,强化危险废物鉴别组织管理。依法严格开展危险废物鉴别,规范鉴别流程和鉴别结果应用。

将工业固体废物纳入“双随机”环境执法计划。对涉危大案开展联合会商、联合打击、联合督办,重拳打击非法倾倒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犯罪行为,对固体废物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做到有案必侦破、露头必狠打、违法必严惩。完善固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强化协同配合、案件移送、证据收集保全、强制执行等工作机制,实现行政处罚与刑事司法的无缝对接。建立健全事前预警遏制、事中追踪阻断、事后追溯严惩的长效机制。统筹市域信用信息平台信用评价结果共享,加强对信用等级较低企业的联合监管。

提升全市应急能力建设水平。深入推进跨区域、跨部门协同应急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建立协同应急处置设施清单,完善现场指挥与协调制度以及信息报告和公开机制。加强危险废物污染事故应急处置专业化队伍和应急处置网络建设。提高危险废物污染控制应急处理技术、装备水平,配置专业化的危险废物环境监测装备,督促产生、收集、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单位依法制定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且备案,并进行定期检查。

开展历史堆场填埋场排查和清理整治。全面排摸非正规工业固体废物堆场和填埋场,制定实施“一场一策 ”的清理整治方案,同步开展土壤、地下水环境监测,加强堆放或填埋地块的污染管控。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规划实施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分工,强调多元联动、共同参与,制定规划实施方案,认真实行目标任务推进机制建设。加强部门协调,切实履行职责,按照职能分工,建立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有力的工作协调机制,强化政策联动,统筹推动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各项工作,全面形成政府负责、部门联动、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现代化治理体系。

(二)加大要素保障,完善各项制度

完善工业固体废物领域政策研究,探索制定促进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规范分类、收集、贮存及综合利用,危险废物“点对点”定向利用、危险废物豁免管理细则等领域的政策文件,用制度促进治理效能。落实举报奖励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落实国家相关财税优惠政策,利用好绿色金融产品和工具,实施绿色金融激励机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相关产业规模化良性发展,探索依靠市场机制推动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路径和模式。

(三)健全考核机制,实施规划评估

建立规划实施年度评估考核机制,及时评估总结规划确定的目标指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等落实情况。开展规划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对评估考核结果进行通报,并向社会公开。将规划实施进展成效和考核结果作为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构建跨市互联机制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智库、第三方机构的桥梁作用,鼓励有条件地区加强交流合作,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地区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纵深开展。推动与周边地市在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互促互补共赢,在一体化进程中补齐短板、强化优势。建立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创新合作平台和培训基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形成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先进适用技术体系。

(五)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引领打造社会共治

结合《固废法》普法和全域“无废城市”建设,连同多部门大力开展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宣传引导,组织各类专题宣传活动,加强各类媒体、公益组织舆论引导,强化典型选树,在社会各主体间积极营造社会氛围,积极引领践行工业固体废物防治。

附件

嘉兴市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十四五”建设项目清单

围绕“十四五”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重点任务梳理重点项目25个,涉及投资金额超过9.17亿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嘉兴市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规划(2022-2025年…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