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部长暗访后还没改好?中央督察再点名河南这两地大气污染问题!

更新时间:2023-12-25 09:04 来源:中国环境 作者: 阅读:874 网友评论0

谷腾环保网讯12月22日,第三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向社会公开第四批典型案例,其中包括河南许昌市长葛经济技术开发区、平顶山市宝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力,违规新增钢铁产能、淘汰落后生产设备不到位、非法排放大气污染物等问题突出,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责任不落实。

河南大气污染,再一次被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点名,有三个现象值得关注:一是每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进驻河南时总能发现大气污染防治问题;二是典型案例中被通报的地市在今年2月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还突击暗访查出问题要求及时整改;三是被点名的许昌市和平顶山市为“2+36”中的新增城市。

河南大气污染为何在处理“当下改”与“长久立”的相结合上总是存在短板?被通报的两市的治气重任如何破局?

空气质量排名堪忧、督察组频频点名:河南大气污染问题“司空见惯”

河南,地处中原,位于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地理位置特殊备受重视,属于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关注省份。

但是,长期以来,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尽如人意。

记者梳理近5年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发现,2018年—2022年五年间,河南省多个城市在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处于倒数,有的城市甚至从未退出后20——数据显示,安阳、焦作、新乡一直位于后20位,安阳更是从未退出后10位。

空气质量排名为何一直靠后?在前两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中,督察组其实已经指出了表象问题和个中原因。

2016年,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对河南省反馈意见体现出一些问题。一是河南省不少干部存在诸如短期内牺牲环境换取增长不可避免,大气污染严重主要受地形、降水、风力等外部条件影响等认识上的错误和偏差。二是不作为、慢作为问题比较突出,河南省质检部门安装注册燃煤锅炉不合格,违反了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三是濮阳市、新乡市大气污染严重。

2018年,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河南省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并针对大气污染问题统筹安排专项督察。督察“回头看”指出,河南考核工作流于形式,2016年商丘、洛阳PM2.5、PM10平均浓度大幅上升,但大气考核结果均为合格;2017年多数地市未完成优良天数考核目标,但都通过了考核;郑州市大气污染治理没有达到河南省确定的目标要求,但仍被评为优秀,并获得奖金150万元。同时,针对大气污染的专项督察指出,河南省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迟缓,散煤和扬尘管控不够有力,机动车污染日益凸显。

2021年,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河南一些地方认识和行动仍存在偏差,控制“两高”态度不坚决;一些部门履职不力;部分督察整改推进不力;污染防治攻坚仍需进一步深入等问题。督察更是严厉指出了安阳的大气污染问题。

记者总结督察反馈意见得出,河南省大气污染问题从思想认识层面就出现了问题,然后再是多点开花呈现“通报你完了通报我”的被动局面,最终反映出全省在结构调整、产业转型等方面缺乏强劲的绿色动力,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上没有找到长久平衡之路的窘境。

部长刚突击暗访完又“爆雷”,不禁要问:当下改好了吗?长久立了啥?

典型案例点名的平顶山市和许昌市,以及企业平煤神马京宝公司,并不让人感到陌生。因为就在今年2月,它们曾出现在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的一次突击检查中。

据本报报道,2022年底以来,河南省南部出现长时间、大范围的“跨年霾”,多个地区持续出现重度及严重污染天气,大气污染治理形势十分严峻。2月以来,生态环境部持续派出工作组对河南省开展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监督帮扶工作。

2月20日一早,黄润秋一行从北京赶赴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带领监督帮扶组先后对7家企业开展突击检查,现场仔细查看核对企业生产台账、生产工况、在线监测等情况,详细了解企业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执行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等情况。

检查发现,企业普遍存在不正常运行污染治理设施、超标排放、不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生产台账弄虚作假、在线监测和手工监测数据造假等违法违规问题,其中6家企业问题较为突出。其中包括河南平煤神马京宝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环保设施未正常运行且烟气长时间超标排放,未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出焦计划报表和手工监测数据存在人为造假现象,在线监测数据与实际生产状况不符,涉嫌造假。

平顶山市与许昌市拿出了“当下改”的态度,分别部署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平顶山发布”微信公众号2月23日凌晨发布通报称:平顶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21日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要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零容忍”态度,依法查处相关企业和人员。在生态环境部和省厅帮扶工作组指导下,成立市县两级联合调查组和工作专班,对存在问题的企业,开展驻点帮扶,深挖细查存在问题,限时全部整改。目前,相关责任人已被依法刑事或行政拘留。同时,深刻汲取教训,举一反三,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大排查、大整治,督促各级各部门、各企业严格落实属地责任、监管责任和主体责任。

2月22日,许昌市副市长李朝锋主持召开生态环境部空气质量监督帮扶发现问题整改工作推进会,李朝锋提出坚决落实生态环境部帮扶组工作要求,对存在问题开展深入调查,找准问题症结,强化标本兼治;迅速彻底整改。要把抓好问题整改作为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从严从快、动真碰硬整改存在问题,对整改情况要逐一核查验收,坚决杜绝虚假整改;严格执法监管。要深刻汲取教训,切实举一反三,对全市排放企业全面开展排查整治。

在平顶山市和许昌市的整改表态中均看到了“彻底整改”和“举一反三”的字样,但是典型案例中河南平煤神马京宝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再曝光侧面反映“彻底整改”的不到位,而许昌市长葛经济技术开发区、平顶山市宝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气污染防治不力曝光则反映出两地没有真正做到“举一反三”,才会出现“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状况。

许昌和平顶山为“2+36”城市中新增城市:体现两地大气污染防治重要且严峻

2017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明确了“2+26”城市的大气污染控制任务。根据当时的大气污染防治形势和科学研究结果,原环境保护部将“2+26”城市确定为京津冀空气污染的传播通道城市,作为大气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

而在国务院近日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中明确了今后一段时间大气污染治理的工作重点和行动举措,将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定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和汾渭平原,但所涉及的城市范围有所调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由原来的“2+26”城市调整为“2+36”城市。

记者注意到,城市名单新增14城、调出4城。其中,河南省从7个城市增加到14个。新增加的有洛阳、平顶山、许昌、漯河、三门峡、商丘、周口市以及济源市(周口市以及济源市合并算1)7个城市。

本次督察典型案例通报的许昌市和平顶山市处在新增城市中,也反映出当地大气污染治理的严峻形势。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3年12月11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在介绍《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有关情况上指出,“2+26”变成“2+36”,十年的持续攻坚,现在发现,在长三角地区和京津冀及周边交界的地方,苏、皖、鲁、豫四省交界地区城市PM2.5浓度和原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的PM2.5浓度几乎接近,成为一个污染比较突出的地区,每次污染过程发生的时候,这个地方是起点,污染一发生,北上京唐、南下苏杭。根据这个特点以及多年的监测观测、气象参数和科学研究成果,把这个地区纳入进来。

刘炳江指出,纳入到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城市,国家支持的力度要大一些,任务压得也要重一些。

在典型案例中,记者注意到,许昌市长葛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平顶山市宝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部分企业还出现了谎称“暴雨冲走生产记录”、违规新增钢铁产能、依旧不淘汰落后产能、偷排漏排、不正规应急减排等问题。这更是反映出这两地缺乏对企业生产的重点关注、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缺乏统筹性安排。

从这次典型案例中,还可以看出,大气污染治理非一日之功,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地方必须足够重视,并拿出久久为功的韧劲来干。《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印发后,许昌市和平顶山市作为新增加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城市,必须把当下发现问题改好了,并举一反三建立长久大气污染治理机制,才能不一直处于大气治理的被动状态,才能让老百姓对蓝天白云的渴望变成现实。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部长暗访后还没改好?中央督察再点名河南这两地大气污…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