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快推进农业碳汇价格实现?
【谷腾环保网讯】农业减排固碳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促进农业减排固碳的有力举措。笔者参与的一项研究表明,作为新质生产力范畴的生物质炭有望成为绿色有机稻田减排固碳的关键技术。
施用生物质炭能够促进农业减排固碳
2022—2023年,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联合南京农业大学和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组建攻关团队,坚持科技创新,在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东坝街道建设500亩有机水稻种植示范基地,开展施用生物质炭促进农田减排固碳研究。笔者认为,生物质炭在农业减排固碳方面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生物质炭能够有效实现稻田减排增汇。使用生物质炭的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4%;有机水稻基地的CH4排放降低16%,N2O排放降低23%,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降低16%;土壤固碳量平均增加89%;温室气体净排放量平均减少51%。
二是生物质炭能够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在有机示范稻田施用了生物质炭,同时实施秸秆离田利用,与周边继续实施秸秆还田的有机稻田相比,示范基地纹枯病发病率降低约20%,二化螟虫害发生率降低约15%。
三是生物质炭能够促进农业碳汇价值实现。在500亩有机稻田施用生物质炭,农田碳汇量达到130.67吨CO2当量,2024年在高淳区政府的支持下,完成了江苏省首笔农业碳汇交易,为村集体带来了近万元“卖空气”的收益。
促进农业碳汇价值实现提升农业减排成效
目前,农业碳汇交易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还是空白点。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农业碳汇价值实现,是强化以经济手段保护生态环境的实践创新,为此,笔者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加强农业减排增汇政策扶持。当前,我国在工业能源领域实施了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碳交易与农业的衔接不够,各级政府对保护性耕作、有机种植等有利于农田减排增汇的措施缺乏引导激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田减排增汇项目的开发和推广。建议加快构建农业减排固碳的政策扶持体系,建立正向激励和负面约束机制,提升农业碳减排量和农业碳汇的价值,探索建立体现农业碳汇价值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二是完善农业减排增汇计量方法学研究。农业碳汇交易市场的建立与运营,首先需要完善相关的方法学。截至目前,尚未发布农业减排增汇有关的方法学。建议相关部门参照《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加快制定自愿减排农业碳汇项目开发操作流程,引导和鼓励高校及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自主开发与编制农业碳汇项目方法学。通过试点实施,探索总结形成农业碳汇技术标准体系、计量监测体系和综合服务体系。
三是推进秸秆碳化的产业化。现阶段,国内生物质炭的制造企业较少,原料和成品的长距离运输导致了终端销售价格偏高,限制了生物质炭的推广应用。生物质炭的生产技术门槛低,原材料充足,基础投资可控。建议相关部门组织开展生物质炭的产业化研究,通过提高生物质炭产能、降低终端成本的方法,促进生物质炭在农田的规模化应用,同步解决秸秆处置难题、焚烧污染大气、直接还田带来的病虫害高发等问题。
四是创新农业固碳减排碳汇开发新场景。坚持农业绿色发展、数字发展及可持续发展,拓展减排固碳技术开发应用场景,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循环农业,倡导科学农兽药使用方式,促进节肥增效,实施农药减量行动,建设绿色碳汇型果茶园,增强作物固碳能力,持续推广畜禽健康低碳养殖。提升农业废弃物回收及资源化利用水平,提高农业废弃物处理中心效能,将农业废弃物发酵后作为有机肥料循环使用,促进农业增强“固碳释氧”能力。
作者单位: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