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机构弄虚作假,空气质量反弹,上海一些地方大气污染防治仍存短板

更新时间:2024-06-14 09:49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 薛丽萍 阅读:663 网友评论0

谷腾环保网讯近年来,上海市的“气质”名列前茅,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但数据显示,上海市PM2.5浓度出现反弹,优良天数比例同比下降。

为何治气“优等生”成绩下滑?2024年6月,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上海时发现,一些地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存在短板,机动车污染防治不到位,扬尘污染管控不力,企业违法排污问题时有发生。

虚假检测、虚假维修,冒黑烟车辆仍“带病上路”

氮氧化物(NOx)是形成PM2.5和臭氧的重要前体物,也是大气污染治理需要聚力攻坚的对象。上海市机动车保有量超过500万辆,其NOx排放量占全市排放量超4成,意味着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不能松懈。

机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简称I/M制度)是开展移动污染源“源头治理”的关键举措之一。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I站)定期对机动车进行排放检验,不合格的应当前往维护机构(M站)维修,凭合格维修记录获取复检资格后,再去同一I站检验,实现检验维护闭环,保障机动车排放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然而,上海部分检验、维护机构弄虚作假问题突出,虚假检测搭配虚假维修,导致I/M制度流于形式,车辆“带病上路”,超标排放。

督察发现,白玉兰检测、康花检测、利港检测等3家检验机构并未建设重型柴油车检测线,根本不具备检测重型柴油车的能力,在2021年—2023年却违规检测重型柴油车高达864辆(次)。

机动车检验视频中可见,多辆柴油车一踩油门,排气管就冒出阵阵黑烟,本应直接判定不达标,却仍然通过检测。

甚至还出现冒名顶替、换车替检情况。5月15日,乐欣检测初检不合格的一辆柴油车,在次日复检时,除了车牌一致,车灯、车标、年检标识都变了样,对伪装后的“替检”车辆,工作人员依然放任其成功过检。此外,督察组还发现未使用流量计管套、双排气管汽油车未使用Y型取样管同时取样等多种违规行为。

一些检验机构检测方法使用不规范。按要求,柴油车优先采用加载减速法检测,在无法使用这一方法的前提下,才可使用自由加速法作为补充方法。然而,2023年乐欣检测、浦东检测等机构使用自由加速法的比例超过50%,最多的超过87%。抽查发现,不少柴油车曾在同一检测机构有使用加载减速法检测的记录。

即便使用自由加速法检测,发动机转速曲线本应呈现波峰波谷状态,实际却为一条直线,对这样明显有问题的“非曲线”,工作人员却视而不见,依旧出具合格报告。

检测不合格的超标排放车辆应前往M站维修,但一些M站同样造假严重。

一些维修报告无中生有。柴油车通常不会配备三元催化器,2021年以来,上海翔胜汽修共维修873辆次尾气超标柴油车,竟有796辆次的维修报告标注清洗、维护三元催化器。督察组随机抽查其中42辆发现,车上均未配备三元催化器。

一些机构捏造维修事实,帮超标车辆骗取复检资质。上海中规汽车沈浦泾路分公司多次为超标车辆出具虚假维修记录,今年1—5月出具维修记录的26辆机动车中,就有7辆未实际维修。

督察组跟踪维修车辆的复检视频发现,多辆超标车辆并未得到有效的筛查和维修治理,一些显示“修好的”部分车辆仍明显排放黑烟。

2020年,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建立实施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的通知》,明确各省级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部门要落实部门职责分工,建立健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和人员保障,确保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扎实有效落地。

然而督察发现,上海市各个部门联防联控机制尚不健全,部门间定期会商、信息通报、联合监管落实不到位,各管一段现象明显,监督管理弱化。同时,对基础数据的上传、分析、使用也存在薄弱环节。

管理I站的汽车排放检验信息系统和管理M站的机动车维修公共服务平台尚不完善。一些超越检验、维修机构资质的纪录却可以顺利上传至两个平台。“管理部门间数据共享不够畅通,两个平台均存在改善空间。”督察组成员说。

治理设施形同虚设,企业超标排放乱象频现

督察组随机抽查部分中小企业废气治理设施运行状况,发现企业违法排污问题多发频发,一些企业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超标排放,有的甚至偷排直排。

一些企业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工作成为“表面文章”。5月21日,督察组前往上海晶欣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检查,督察组成员爬上企业厂房楼顶,发现集气管上竟多出6处排口,喷漆房废气尚未抵达集中治理设施,就经此偷排。督察组成员将口罩放在在排口前,只见口罩被大量废气吹起,随风飘荡。进一步调查发现,该公司私设排口竟多达10余个。

image.png

督察组现场督察发现,上海晶欣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私设10余个排放口偷排废气。

此外,企业的两台燃油锅炉未配套任何废气污染治理设施,同样存在直排现象。“这两个排放口已在排污许可证中载明,是日常应当监管的对象,而且与其他的私设排口在同一个车间,只要检查过这两个排放口,其他私设排口就必然会被发现。”督察组成员说。

然而,2023年以来,青浦区、白鹤镇相关部门共6次前往该企业检查,从未发现私设排口。

当天,督察组还前往上海展辰涂料有限公司检查。这一公司采用活性炭吸附工艺处理VOCs,活性炭吸附饱和后需进行脱附,脱附后的废气本应进行回收或燃烧等处理,但废气却在脱附环节集中偷排,废气进去多少就直排多少,治理设施形同虚设。脱附排口处甲烷检测值最高达到21732.4mg/m3,超过上海市相关标准限值434倍。

督察还发现,个别企业存在燃油锅炉脱硝系统无法抽取药剂,在脱硝设施前私设废气排口,违法排污等现象。

周边群众反复举报扬尘污染,相关部门29次反馈“无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工地设置硬质围挡,并采取覆盖、洒水抑尘、冲洗地面和车辆等有效防尘降尘措施。

但督察发现,一些地方工地扬尘问题突出,相关部门对工地扬尘污染问题监管不力。

在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岑卜路南侧一大型建设项目工地,扬尘污染问题突出,周边群众反复举报,但问题始终没有彻底解决。

督察组前往现场,只见工地尘土漫天,一副“灰头土脸”的景象,令人不禁捂住口鼻。

督察组成员使用无人机巡查发现,建筑工地主要道路浮尘未采取防尘降尘措施;大面积裸土未使用防尘网遮盖;部分正在进行机械挖掘作业的场地未启用雾炮、喷淋等降尘设施,致使现场产生大量扬尘。

除施工方未落实责任外,相关部门亦丧失了应该兜底的监管作用。2020年12月以来,青浦区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曾39次发现该工地扬尘问题,但仅在2023年上海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期间,向城管执法部门移送了8起扬尘相关案件,其余均未移送。

接到移送的青浦区城管执法部门则对问题长期视而不见,2023年以来,先后29次通过“上海城管”软件上报现场检查情况,但均上报“无问题”。

督察还发现,黄浦江中上游堤防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六个标段,均存在场地裸露、不按要求设置围挡、未安装扬尘在线监测设备等问题;沪苏湖铁路松江南站项目倾倒建筑渣土、破碎拆除地面均未采取防尘措施。“工地车辆、地面甚至树叶上都积了厚厚的一层灰。”督察组成员说。

督察组暗查发现,沪苏湖铁路松江南站项目破碎拆除地面未采取防尘措施。

蓝天保卫战既是攻坚战又是持久战,然而上海市的相关部门及一些地方对此认识不够深刻,监管不到位、执法不严格、治理未下足力气,成为空气质量的波动反弹,治气“成绩”下滑的影响因素之一。位于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上海市应当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切实降低排放强度,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机构弄虚作假,空气质量反弹,上海一些地方大气污染防…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