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废旧手机、电脑,如何让人们不再担心数据安全问题?
更新时间:2025-02-07 09:37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丘焱伦
阅读:430
【谷腾环保网讯】消费电子产品更新迭代速度日益加快,报废的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数量越来越多。据报道,我国平均每年产生6亿至7亿部废旧手机,“十四五”时期,我国手机闲置总量将达到60亿部。废旧手机、电脑的储存器(硬盘)存储着大量个人信息,即使经一般数据删除或格式化处理后,仍有可能通过技术手段恢复。很多人因为担心数据安全问题,只好把废旧手机、电脑硬盘留在家中。
新一轮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正在如火如荼进行,随之产生的废旧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也将剧增。如何安全回收、妥善处理废旧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让老百姓更安心、更省心,既是资源环境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笔者建议,从多方面入手,消除信息安全隐患,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确保信息安全。废旧手机、电脑回收利用交易链条长、交易层级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发生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建议制定完善废旧手机、电脑回收利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回收机构责任,规范回收处置协议和违约条款,积极探索有效模式,切实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强化政府监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维护个人隐私和合法权益。
完善服务机制,畅通回收渠道。研发深度数据清除技术,彻底清除数据,保护数据安全,消除用户后顾之忧。实行保密回收方式,制作专门的回收袋(箱),用于封装废旧手机、电脑,当面交付,当面封签,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运用“互联网+”,在手机商场、电信运营商营业部、邮政快递或社区居委会等地设置回收点。强化线上线下协同,居民掏出手机,打开电商平台或回收机构微信小程序、APP,一键下单预约,上门服务。此外,还可采取邮寄等方式,让回收更加便捷。
完善反馈机制,让委托处理人安心。信息化手段为过程监控提供了可能,建议参考快递行业管理模式,实行以“一物一码”管理,实现数据可追溯性。委托处理人可通过信息平台实时查询了解状态信息,对回收、拆解、处置实施全程监控和管理。完成处置后,回收机构及时向委托处理人反馈信息,提交隐私清除和处置报告。
完善激励机制,倡导绿色低碳生活。规范定价标准,完善估价系统,价格公开透明,公平交易,推动废旧手机、电脑回收利用市场稳健发展。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和个人碳减排账户,实行个人碳足迹积分管理,每完成一件物品的回收利用,将据实赋分并记录在个人碳减排账户。碳积分可用于兑换普惠商品或服务,从而形成绿色低碳行为的正向引导机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