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水处理 > 解决方案 > 正文

MSBR系统的组成及运行方式

更新时间:2008-07-24 14:51 来源: 作者: 阅读:3150 网友评论0

        MSBR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水质和处理要求灵活地设置运行方式 ,笔者在中试中所采用的装置主要由6 个功能池组成 ,分别为厌氧池、缺氧池、主曝气池、泥水分离池和两个序批池( SBR1 和SBR2) 。MSBR系统的各功能池和运行示意见图。

        原污水经格栅、沉砂池等预处理设施处理后首先进入厌氧池 ,同回流污泥混合并完成微生物的释磷后 ,混合液进入主曝气池。主曝气池是连续曝气供氧 ,在好氧环境中 ,微生物进行过量吸磷 ,同时在主曝气池完成有机物的降解和氨氮的硝化。然后混合液分别进入两个序批池SBR1 和SBR2。SBR1 和SBR2交替地充当反应池和沉淀池而处于反应阶段和沉淀出水阶段。反应阶段可以设置为缺(厌)氧搅拌、好氧曝气和静止沉淀3 个过程 ,在此阶段完成脱氮过程。当SBR1 处于反应阶段的前两个过程时 ,开启回流泵 ,形成“主曝气池 - SBR1 - 泥水分离池缺氧池 - 厌氧池(泥水分离池的上清液回流到主曝气池)”的污泥回流 ,回流混合液流经SBR1 时 ,经历了缺氧搅拌和好氧曝气阶段 ,进行反硝化及进一步硝化 ,然后混合液进入缺氧区进一步反硝化 ,随后进入泥水分离池进行沉淀 ,经过泥水分离后 ,浓缩污泥进入厌氧池与原污水混合。而含硝酸盐氮的上清液被泵送入主曝气区。当SBR1 进行上述反应时 ,SBR2处于沉淀出水状态 ,主曝气池的混合液以进水流量进入SBR2 ,在 SBR2 中沉淀下来的污泥在池底形成一个污泥悬浮层 ,对污水混合液起到过滤的作用 ,污水经污泥层过滤后流出系统。

        两个序批池SBR1 和SBR2 的形状和结构都完全相同 ,两者交替地完成反应阶段和沉淀出水阶段为一个运行周期 ,一个运行周期的时间长度可根据进水水质和处理要求灵活确定 ,一般为4 h ,6 h ,8 h等 ,在反应阶段的运行方式也可根据需要设定。在中试运行中采用4 h 为一个运行周期 ,序批池的运行时间分配见表1。

        设置泥水分离池的原因主要是为了: ①避免上清液中的硝酸盐氮进入厌氧池而干扰聚磷菌在厌氧条件下对磷的释放。②混合液在序批池时 ,经过了缺氧-好氧-静止沉淀等反应过程。在这些过程中 ,一些被聚磷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吸收的磷会再次被释放到环境中去 ,经泥水分离池泥水分离后 ,含有被再次释放出的磷的上清液就可以被送到主曝气池再次进行磷的吸收。将厌氧池分为A ,B 两个区域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避免进水中的溶解氧和硝酸盐氮对聚磷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的释磷造成影响。原污水经提升计量后进入厌氧池A ,在厌氧池A中无论是分子态氧还是化合态氧很快被消耗殆尽,回流污泥中的硝酸盐氮也得到一定的去除,进入厌氧池B后溶解氧和硝酸盐氮对活性污泥中聚磷微生物释磷的影响就可以减少到最低程度。在序批池的底部安装有蝶板,当序批池处于沉淀出水状态时,混合液进入序批池遇到蝶板后均匀向上通过整个污泥层,泥水分离过程不仅有沉淀作用,还可通过污泥层实现过滤截留作用,这可大大降低出水中的悬浮物浓度。

        通过前面的介绍可以看出 ,在MSBR 系统的运行中各功能池的切换较为频繁 ,如果单纯靠人工操作 ,不仅会使运行管理十分复杂 ,还会影响到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随着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 ,使MSBR系统完全实现自动控制运行 ,已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如采用 PLC自动控制系统就是一个较好的方法。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MSBR系统的组成及运行方式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