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垃圾处理设施的现状及发展分析
1 海淀区垃圾处理设施现状及问题分析
垃圾处理设施是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关系到整个城市的环境卫生、公共利益和安全。目前海淀区的垃圾收集清运处理模式为混合收集、混合运输、填埋处理。主要垃圾处理设施有密闭式清洁站(俗称“垃圾楼”)、五路居垃圾转运站和六里屯垃圾填埋场。
1.1 密闭式清洁站
截止到2009年底,海淀区共有密闭式清洁站270座,建成区220座,北部新区50座。密闭式清洁站平均服务半径布局范围为1.5km,平均日清运垃圾10.7吨。
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随着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增加,部分地区的密闭式清洁站超负荷运转,产生了倾倒垃圾排队现象,影响周边交通和环境。2.部分密闭式清洁站内除臭降尘设施老化,易导致周边产生异味。3.有些密闭式清洁站建设年代较早,外观陈旧、设备老化,与周边的环境不协调,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4.随着城市的发展,部分地区尚缺密闭式清洁站,须加快建设。5.缺少设置垃圾分类设施,制约垃圾分类工作。6.分布不均衡,布局欠合理。
1.2 五路居垃圾转运站
五路居垃圾转运站位于海淀区玉渊潭乡五路居,距收集区平均距离是8公里,距六里屯垃圾卫生填埋场25公里,占地面积为1.93公顷。该转运站采用水平液压装置,设计转运能1500吨,利用大型压缩车运至六里屯填埋场。五路居垃圾转运站于1999年投入使用,是海淀区唯一的生活垃圾中转站,对保障全区生活垃圾正常处理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设施老化、车间密闭性下降,设备维修频率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运行。2.周边环境发生变化,转运站的运行与周边居民的生活存在一定矛盾。3.垃圾转运高峰时期有车辆排队现象,影响周边交通和环境。
1.3 六里屯垃圾卫生填埋场
六里屯垃圾卫生填埋场是海淀区唯一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总占地46.53公顷,填埋区占地35.79公顷,垃圾填埋总容积为:1245万立方米。该填埋场设计处理规模为:处理生活垃圾1500吨/日;使用年限18年。填埋区的建设分为一期和二期工程,一期工程于1999年投入使用并于2005年中期临时覆盖封场;二期工程于2005年投入使用。
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 随着海淀区经济、人口指标的不断增长,垃圾填埋量也不断增加(2009年六里屯垃圾卫生填埋场的日平均填埋量为2512吨),大大超过了设计能力。2. 近年来周边环境也发生较大变化,工作和生活的人数逐年增长,环境要求日益提高。3. 垃圾填埋量增加导致填埋场超负荷运行,产生了一系列问题,造成臭气散溢。
2 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难点及对策分析
由于垃圾处理设施的特殊性,群众对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比较敏感,因此在其建设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一些问题可能具有典型性,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将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如下,供大家参考借鉴。
2.1 缺少规划,选址困难
近年来,海淀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群众对环境卫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环卫设施的规划却赶不上城市建设发展的速度。很多环卫设施缺少规划,或者规划的环卫用地往往被其他设施所挤占,即使有规划也很难实施[1]。缺少规划,就造成了下一步的选址困难,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也就无从谈起。另外要严格执行区域规划,在一个垃圾处理设施的周围不要再开发一些商业、居住项目,否则必将造成矛盾。
对策:整体规划,预留用地,严格执行。要想让垃圾处理设施落地建设,做好环卫设施建设规划并严格执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垃圾处理设施选址困难的问题。
2.2 二次污染的问题
垃圾处理设施本身属于环保设施,处理城市生活垃圾。但是如果在建设和管理方面不够完善的话,垃圾处理设施就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并对周边居民造成一定影响。海淀区现存的一部分垃圾处理设施由于技术、资金或管理的问题,已经对环境的造成了二次污染。如果不能消除现存的垃圾处理设施对环境的影响,群众就会对政府的控制能力产生怀疑,以后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将越来越困难,将来就会垃圾困局。
对策:这些垃圾处理设施亟待加大投资改造硬件设施,加强管理、提升操作水平,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控制二次污染。
2.3 部分密闭式清洁站的建设手续办理困难
目前,海淀区的密闭式清洁站建设是由政府投资,环卫主管部门负责建设。土地产权是办理工程建设手续的基础。这就意味着在环卫主管部门只有自己的自有用地上,才能办理密闭式清洁站的工程建设手续。很多小区或者单位,都同意建设密闭式清洁站,但是都不同意办理土地转让手续,因此密闭式清洁站的建设手续就无法办理。
对策:制订专门的建设办法。笔者建议政府出台专门的环卫设施建设办法,解决此类环卫设施在建设手续上存在的困难。
2.4 协调周边群众
一方面是人们生活产生的垃圾需要及时的清运处理,居民对垃圾处理设施的刚性的、迫切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拟建地址周边群众的反对,不愿意将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在自己家的周边。这是笔者在工作中遇到的很大难题。
对策:做好宣传沟通工作,明确选址原则,严格执行。做好规划、做好防止二次污染的工作,保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协调周边群众的基础。
3 海淀区垃圾终端处理体系发展分析
目前海淀区的垃圾仅有填埋一种处理方式,环卫设施的建设明显滞后于城市建设的发展。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海淀区垃圾收集运输模式将向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方向发展[3]。垃圾处理设施的发展与垃圾清运收集模式的紧密相关,垃圾分类的目的是分类处理,多体系的终端处理设施是海淀区垃圾处理设施的发展方向,针对垃圾的种类,科学调整垃圾处理工艺比例,推进以填埋为主的垃圾处理方式向多元化处理方式的转变,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2]。
多元化的垃圾终端处理体系包括:
(1)物资回收单位
垃圾分类后,将可回收垃圾,如纸张、塑料、金属等可回收物运输至物资回收单位处理。此类物资回收单位无需新建,政府可以通过经济杠杆、规范管理、行业引导,利用社会现有企业。2009年海淀区已完成119个垃圾分类小区的试点工作,进一步规范加强了物质回收单位的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垃圾焚烧厂
垃圾焚烧发电厂的作用有:有效的对垃圾进行减容处理(体积压缩为原体积的10%~20%),消除原生垃圾进入填埋场,可以提高填埋场的使用年限;利用垃圾热值进行并网发电,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率。目前海淀区正在加紧垃圾焚烧厂的前期工作,力争早日进行建设。
(3)餐厨垃圾处理厂
为解决餐厨垃圾无序收运和处理的问题,建设餐厨垃圾处理厂已经迫在眉睫。垃圾分类后,将家庭、食堂和餐馆等产生的厨余垃圾送入厨余垃圾处理厂,经过分选、固液分离、油水分离和深度处理,进行资源化处理,转化成可利用的产品。海淀区拟在六里屯垃圾卫生填埋场周边建设固废循环经济产业园,计划将餐厨垃圾处理厂纳入其中。
(4)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
随着北京世界城市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建筑垃圾排放的高峰期已经到来。这些建筑垃圾绝大部分未经任何处理,便被建筑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野,进行填埋或露天堆放,带来了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十二五”时期海淀区将加快建设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将建筑渣土回收利用,筛分后将制砖,其余部分作为道路或者土坑的铺垫材料。
(5)六里屯垃圾卫生填埋场
土地资源为不可再生资源非常宝贵,今后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选择将越来越困难,尽量延长现有六里屯填埋场的使用年限,已经是目前必须面对和考虑的问题。这一方面需要加大垃圾分类的力度,减少垃圾产生量;另一方面需要加快多元化终端处理设施的建设,将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逐步减少原生垃圾的填埋量,直至消除。
(6)其他垃圾处理设施
绿植垃圾处理厂:负责处理园林绿化垃圾,将此类垃圾进行堆肥化处理,将肥料应用到园林绿化,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废旧家具回收厂:负责回收废旧家具,并在回收厂内设置展示区。将可使用的废旧家具在展示区展示销售,将无法利用废旧家具拆解处理后进行分类回收。
电子垃圾处理厂:由于电子类设备淘汰更新的速度快,导致目前电子垃圾的数量不断增多。目前并无规范的回收处理单位,很多私人将此类物资回收,把其中有用的金属类物资熔炼提取,将其余物资再次丢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因此,建设正规的电子垃圾处理厂将电子垃圾进行分解、回收利用,已十分必要。
4 建议
一方面,针对现状的垃圾处理设施,在硬件上改造现有设施,在软件上加强监督管理,降低垃圾处理设施的二次污染;同时协调政府各部门配合,对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工作进行整体规划,达到合理布局。
另一方面,将垃圾终端处理方式由单一的填埋处理向多元化处理转变,克服项目建设困难,加快多元化垃圾终端处理体系的建设工作,使设施迅速落地,解决垃圾处理的困境。
参考文献
[1] 林泉,宫渤海,于铭,庄颖;中小型城市垃圾处理设施的规划与建设[J];环境卫生工程;2005年02期
[2] 尧文元,雷泽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选址问题探讨——广州市番禺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规划介绍[J];环境卫生工程;2005年03期
[3] 温智玄,任绍娟,童金义;生活垃圾分类过程中各阶段的实施建议[J];环境卫生工程;2008年01期
收稿日期:2011-06-20
作者简介:温智玄(1983-),男,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卫设施建设管理。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