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称“水效”低下加剧中国水短缺
更新时间:2014-06-20 17:03
来源:
作者:
阅读:1892
能源效率即能效这一概念进入中国多年,政府和学界均接受了用能效作为重要指标来衡量经济发展质量。水也是一种资源,中国是一个特别缺水的国家,众多大中城市动辄上马数十亿、上百亿的调水工程,但却少有提到水资源利用效率问题。水效何时进入中国?
“中国城市水效管理”研讨会暨课题发布会日前在京举办,该课题围绕城市水资源管理体制、城市水务规划、污水处理回用、供水漏损控制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通过“以水效为抓手整合水资源管理政策”,以突破中国城市用水瓶颈。
水效宽泛定义为“一定数量的水投入带来的有用产出”,既包括用水效率,也包括供水效率。中国目前是全球13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100立方米左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中国城市水效管理”课题(下称“课题”)指出,中国水资源短缺不仅有自然禀赋、水资源质量恶化的原因,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也加剧了这一局面。
一方面,城市污水处理回用总体水平不高且城市供水整体漏损严重。课题认为管网漏损已成为中国供水行业普遍存在的严重现象。2011年中国657个城市的供水管网平均漏损率为15.7%,年供水漏损总量达66.8亿立方米。另一方面,城市用水效率低,“技术型缺水”不可忽视。资料显示,2009年中国每一万美元GDP用水量达到1197立方米,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7倍,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7.3倍、德国的12.3倍。
发布会上,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表示,提高城市用水效率是解决城市用水问题的主要手段。对此,课题突出强调遵循“节水-非常规水源-调水”的优先顺序,合理利用各类水源,指出节水是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必要措施,是根本;跨区域调水要在当地水源无论如何高效利用都难以满足发展需求的情况下再进行。以南水北调为例,资料显示,近年来中国南水北调工程成本一涨再涨,从原先估算的1240亿元涨到2082亿元。
此外,课题组还提出建立现代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加强城市供水绩效管理体系建设、推行漏损控制措施、提高污水处理水平、促进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等一系列建议,强调整合高度分割的水资源管理体系。
“中国城市水效管理”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于2013年6月启动,以“水效”这一新概念为核心,同环保部、水利部、城市科学研究会、清华大学、中国水网多位专家学者通力合作,历时一年完成。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起成立的一家非营利性组织,此前做过中国发展报告、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民生指数等一系列项目。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