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水处理 > 解决方案 > 正文

住宅小区中水处理

更新时间:2015-08-21 00:09 来源:论文网 作者: 阅读:1983 网友评论0

中水主要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其水质介于上水与下水之间,中水回用则是将城市污水进行处理后作为再生资源回用,中水来源主要集中在生活污水方面。如生活污水中除去冲洗厕所部分全部可用于中水回用,可以有效地利用和节约有限的、宝贵的淡水资源,又可以减少污、废水排放量,减少水环境的污染,还可以缓解城市下水道的超负荷现象,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1、住宅小区中水特点

优质杂排水,包括洗脸、洗手废水、浴室废水、冷却循环水(空调用水)、锅炉房废水。洗脸洗手废水占全楼废水量的10%-30%,因水质良好,回用时处于优先地位:饭店、旅馆等的浴室废水,其水质也适合于用作回用的原水,且用物理化学处理就可供再利用:空调冷却水基本上未受有机物的污染,只是受冷却蒸发的影响,溶解性盐类浓缩后浓度增加,故只需过滤、消毒后就可简单的再利用。杂排水是除前述几种优质杂排水以外,厨房排水为主要废水的排水。有BOD、COD为代表的有机物质,污染程度较高,且有油垢、表面活性剂等。在一般楼房内,污水和杂排水所占比例大致相同,各为50%左右。在回用作冲洗厕所用水时,多以杂排水为原水。

2、中水回用优势

在有水量较大,对水质要求相对较低的工业用水方面,中水回用有着相当的优势和乐观的前景。第一,可以节约大量的地下水和自来水,缓解城市用水压力。第二,中水水价低廉,虽然输水管网需要一次性投资,但每年节约的用水费用更加客观。第三,现在污水处理技术成熟,处理后的水质也相当稳定,完全可以满足工业用水的需求。住宅小区中水的处理水量是根据小区各使用点的中水用途确定的,中水用途主要为:绿地浇灌、地面冲洗、车辆冲洗等杂用水。

3、小区中水回用处理工艺

3.1关于选择

核心工艺的选择必须考虑面对特定的目标对象,因此其处理工艺必须具有较强的耐冲击负荷功能、且易于操作维护、处理稳定、产泥少和节能等特点。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一般都是以好氧生物处理方法作为核心工艺,好氧生物处理方法分为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两大类。传统的方法有接触氧化法、CASS、SBR及氧化沟等活性污泥法工艺。随着中水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又开发多种回用新技术,如膜分离(MF、UF、NF、OF)技术、膜生物反应器、曝气生物滤池、土壤生物系统、土壤毛吸处理利用系统(人工土地系统)。

3.2、处理工艺类型

中水处理工艺一般分为3种类型:物理处理法、物理化学法、生物处理法。

物理处理法:

膜滤法,

适用于水质变化大的情况。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被分离的溶液以一定的流速沿着滤膜表面流动,溶液中溶剂和低分子量物质、无机离子从高压侧透过滤膜进入低压侧,并作为滤液而排出;而溶液中高分子物质、胶体微粒及微生物等被超滤膜截留,溶液被浓缩并以浓缩形式排出。采用这种流程的特点是:装置紧凑,容易操作,以及受负荷变动的影响小。

物理化学法:

适用于污水水质变化较大的情况。一般采用的方法有:砂滤、活性炭吸附、浮选、混凝沉淀等。这种流程的特点是:采用中空纤维超滤器进行处理,技术先进,结构紧凑,占地少,系统间歇运行,管理简单。

生物处理法:

适用于有机物含量较高的污水。一般采用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法、生物转盘等生物处理方法。或是单独使用,或是几种生物处理方法组合使用,如接触氧化+生物滤池;生物滤池+活性炭吸附;转盘+砂滤等流程。这种流程具有适应水力负荷变动能力强、产生污泥量少、维护管理容易等优点。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住宅小区中水处理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