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带来黄浦江环境改善
黄浦江是长江口支流,始于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的淀山湖。黄浦江全长约113千米,河宽300米~700米,终年不冻,是上海重要的水道。1843年11月,上海开埠以后,杨树浦沿江地区开设了大量的工厂,同时还在浦东沿江地区建造了大量的仓库、堆栈和码头。一百多年来工业的发展,给这条母亲河带来的不仅是繁荣,还有黑臭的江水和备受污染的两岸环境。10年前,上海为了优化城市格局,美化浦江两岸环境,正式启动实施了黄浦江及两岸综合整治开发。围绕"百年大计、世纪精品"的要求,一场凝聚了上海历届市委、市政府集体智慧和市民共同心声的宏大工程,拉开了雄浑壮阔的大幕。
浦江两岸,曾经工厂林立,代表了新中国工业的发展。也曾商贾云集,见证了近代商业的繁华。江面上还曾千帆竞过,使上海成为世界重要港口城市之一。
由于航运业、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和空间布局转移,近年来,黄浦江在产业经济方面的原有优势逐步弱化,一些单位在码头趸船上盖起饭馆、小卖部、宿舍等,黄浦江面临着"垃圾扔下水,污水直排江"的尴尬。沿江两岸到处可见破旧的建筑、凌乱的广告牌,水面漂浮着白色垃圾,渣土卸点尘土飞扬。曾经风光一时的喧嚣老码头,成了桥吊林立、货物满地,一下雨就泥泞不堪的地方。饱受工业污染的黄浦江水,也开始呜咽哭泣。随着两岸产业结构调整和内港外迁进程加速,黄浦江及两岸综合整治开发成为了必然趋势。
2002年1月10日,上海市委、市政府为了重塑黄浦江两岸功能,宣布实施黄浦江及两岸综合整治开发,拉开了浦江两岸从传统工业型向现代服务型华丽转身的序幕。开发范围从吴淞口至徐浦大桥,总面积约74平方公里,涉及浦东、宝山、杨浦、虹口、黄浦、原卢湾和徐汇7个行政区。
"黄浦江及两岸综合整治开发,核心任务是将两岸功能由传统工业型转换为现代服务型。通过生活、工作、休闲、旅游等多元化融合,激发滨水区的活力。"上海市黄浦江两岸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新世纪第一个10年的开发重点集中在老企业的搬迁、基础设施改造以及滨江公共环境建设。
产业结构调整搬迁改造工业企业,向现代服务型转移
"转身"首先需要一个宽敞的腾挪空间。黄浦江及两岸综合整治开发之初,首先对原有工厂、仓库、码头进行搬迁改造。
上海水泥厂所在的徐汇滨江地带与对岸的耀华地块,曾是上海市最重要的建材工业基地,集中了玻璃厂、水泥厂等8家建材集团最重要的企业。为了配合产业结构调整,其中的"耀皮玻璃"离开黄埔江边,在常熟重生。宝钢集团完成浦钢公司的搬迁,集中到宝山发展。同期撤离的,还有浦钢公司、龙华机场等大中型企业。2003年~2009年,包括近1万名员工在内的这8家企业相继搬离了黄浦江畔,腾出了约14平方公里的滨江空间,建成了682万平方米的商办楼。动拆迁企业3400户,共完成土地收储1451公顷,出让土地205公顷。
闻名遐迩的江南造船厂整体搬迁黄浦江畔,是产业结构调整最经典的案例之一。江南造船厂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原本坐落于黄浦江畔的江南造船厂是拥有140多年历史的老船厂,然而伴随着造船厂发展而来的,还有对黄浦江两岸环境的污染。工厂烟囱冒出的浓烟,车间排出的污水,机器的强噪声都让黄浦江不堪重负。再加上黄浦江吃水太浅,造船厂只能造十几万吨的舰船。考虑到对黄浦江两岸的规划和江南造船厂自身的扩大再发展,2006年,江南造船厂开始从原址黄浦江市区南段整体搬迁到崇明的长兴岛上,2008年,江南造船厂完成整体搬迁。"整体搬迁既解决了重工业对黄浦江两岸污染的问题,又解决了自身在江边的局限性,在长兴岛拥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江南造船厂有关人士说。
如今,在原江南造船厂址的黄浦江畔面貌已是焕然一新,规划整齐的世博场馆,点缀其间的绿化景观,为江南造船厂的绿色转身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过去钢铁厂填埋钢渣的堆场,如今摇身一变,成为吴淞口炮台湾湿地公园。曾经的万人纺织厂,如今变身国际时尚中心。曾经"72家房客"的外滩源,如今成为各类世界大品牌竞相入驻的商业商务高地。外滩公共服务中心,曾经是集居民住宅、单位办公、商铺、车库的一座小楼。上海用了6年时间对其进行规划,终于使它和谐地融入外滩的风景。
基础设施改造整治河道,改善水质,注重保持浦江风貌
水是黄浦江的灵魂。世博会召开之前,位于上海市金山区的黄浦江上游17条河道就被列入河道整治范围,整治河道总长为2.126万米。整治内容包括河道两岸岸线整治、布置沿河截污管线、桥梁建设、河道疏浚以及沿河实施景观绿化。通过这一系列工程以及配合水资源调度措施,基本消除了河道黑臭,改善了沿岸景观,绿化美化了堤岸,全面提升了黄浦江上游水体质量。有监测数据表明,2009年起黄浦江总体水质状况有所好转。2011年上海市环境状况公报显示,黄浦江淀峰和松浦大桥两个断面水质控制标准为Ⅱ类,临江断面水质控制标准为Ⅲ类,南市水厂、杨浦大桥和吴淞口3个断面水质控制标准为Ⅳ类,黄浦江水重新焕发生机。
水质改善的同时,黄浦江沿岸环境整治也在随之进行。人们不会忘记,迎世博600天黄浦江沿岸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完成,累计完成荒滩整治1万平方米,码头区域整治1.6万平方米,趸船整治18艘,防汛墙整治1.6万平方米,滨江绿地建设20万平方米,建筑拆除23万平方米,使得浦江两岸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也使得黄浦江得到了全世界更多的关注。
随着两岸环境的整治,市政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人民路、西藏南路等16条隧道、多条桥梁,十六铺等交通枢纽建立,还新建了约102公里道路。大批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但方便了市民生活,更为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黄浦江沿线的货运功能也逐步弱化,中心段货运码头全部退出。工业岸线得到改造,以十六铺、北外滩、吴淞为代表的旅游功能初步形成。
在轰轰烈烈的改造中,黄浦江两岸并没有一味大拆大建,而是极其注重保持浦江的历史风貌,对沿岸的历史遗存进行了悉心呵护,共完成现有主要文物保护项目96处,完成修复保护修缮利用的文物项目及保留建筑改造利用项目33处。其中,不少项目在传承历史文脉的同时,也被赋予了新功能。黄浦江的杨浦段不仅保留了百年水厂等一批近代工业遗存,还成为现代服务业汇聚的新地标;位于十六铺地区的“老码头”,曾经的上海油脂公司,如今,老厂房犹在,内部却焕然一新,一家家别具风格的餐馆、酒吧在这里集聚,成一处海派时尚集聚地。
滨江公共环境建设让绿色重返浦江,让市民回归自然
一道外滩"情人墙",储存了多少老上海的浪漫回忆,而这里又何尝不是当年上海城市绿地公共空间紧缺的写照。
据上海市黄浦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长边铭介绍,外滩作为上海的地标性建筑群,是上海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如今的外滩"情人墙"全长约1700米。临江的一边有32个半圆形花饰铁栏的观景阳台,以及供游人休息的造型各异的人造大理石椅子。观光台西侧,有四季常青的绿化带,成了观光台绿色的栏墙,既保证了游人的安全,又使这里的景色赏心悦目。
同济大学有关专家认为,在浦江两岸规划开发工作中,最核心的要素就是还水于民,还岸于民,将黄浦江岸线由生产型转变为生活型,两岸土地由产业功能转变为公共功能,使两岸滨江真正成为公共开放空间。
2004年底,上海十六铺客运码头候船大楼和申客饭店被成功爆破,走过140多年历史的十六铺客运码头告别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先进的水上旅游中心和游艇停靠的码头。黄浦江沿岸的南码头,过去是水果和水产市场,危棚简屋集聚,以脏乱差著称。经过是综合开发整治,南码头旧貌换新颜,成为风景怡人的体育休闲园。
上海市浦江办有关负责人说,徐汇滨江曾经灰尘满天飞的地方,如今,3.6公里的岸线、14万平方米的公共绿地、1.4万平方米的亲水平台,成了老百姓休闲娱乐的家园。在徐汇滨江亲水平台游玩的李先生告诉记者:"过去这里到处是灰尘,每次经过这里都不想多停留一分钟。如今经过环境整治,亲水平台开放后,经常带家人在这里游玩,在绿色自然中放松身心。"
在新十六铺码头的设计中,亲水是最重要的一环。新十六铺码头工作人员表示,亲水平台是浦江两岸唯一能够近距离触摸到黄浦江水的地方。"涨潮时,只要扶着栏杆,弯下腰,伸出手臂就能摸到江水。"
据介绍,黄浦江两岸开发之前,沿岸仅有老外滩和小陆家嘴两处滨江公共岸线。但10年之后,滨江绿地和公共开发空间面积596.8万平方米,亲水岸线长度23公里,对公众开放的亲水岸线长达20.5公里。
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整治确定"让绿色重返浦江,让市民回归自然"的发展目标,要求浦江开发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外滩综合改造后,公共活动空间增加了40%。世博公园、徐汇滨江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并对公众开放。
相关报道
“十二五”黄浦江将实现重要转型
综合服务功能显著增强
中国环境报讯为了进一步优化黄浦江两岸空间布局,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上海市制定《黄浦江两岸地区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期限为2011年~2015年,展望至2020年。规划范围为吴淞口到闵浦二桥之间的黄浦江两岸流域,两侧岸线长度约119公里,规划控制面积约144平方公里。
根据规划目标,“十二五”期间,世博园区、外滩—陆家嘴地区和徐汇滨江等重点区域的标志性项目基本建成。同时,确保中部地区基础设施基本建成、滨江公共开放空间基本贯通,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使黄浦江两岸地区成为上海服务经济和综合服务功能的重要发展轴。
通过黄浦江两岸综合整治,将使综合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加快推进功能载体建设,新建公共建筑150万平方米。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重要核心功能区的地位进一步提高,金融、航运和各类总部机构进一步集聚。“三游”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专业服务、科技研发及高端配套服务实现较快发展。
根据规划,基础设施体系日益完善。加快滨江道路网络和越江交通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桥隧通车道数量约100条,重点区域初步建成便捷高效的沿江公共交通体系,中部地区基础设施和防汛墙改造基本完成。
此外,生态休闲环境也将更加优美。滨江绿地建设继续加速推进,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间的沿江绿地全面建成,新建滨江绿地180公顷、亲水岸线20公里。沿线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下降10%。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