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湿地资源介绍
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具有多种功能。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美化环境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因此,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 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气候多样,包括了《湿地公约》列出的全部湿地类型,提供了多种、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保护好湿地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然而,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人们对土地的不断扩张,对湿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对森林资源的过度砍伐以及过量获取湿地生物资源导致中国天然湿地日益减少,功能和效益下降;湿地生物多样性逐渐丧失;湿地水质碱化,湖泊萎缩;湿地水体污染,严重危及湿地生物的生存环境;水土流失加剧,江河湖泊泥沙淤积等等。我国湿地资源已遭受了严重破坏,其生态功能也严重受损。保护湿地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
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具体表述是:“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可包括邻接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湿地范围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超过6米的区域”。 根据湿地的广义定义,河流、湖泊、沼泽、珊瑚礁、都是湿地;此外湿地还包括人工湿地,如水库、鱼(虾)塘、盐池、水稻田等。据世界保护监测中心的估测,全球湿地面积约为570万平方千米,占地球陆地面积的6%,其中湖泊占2%,藓类沼泽占30%,草本沼泽占26%,森林沼泽占20%,洪泛平原占15%。
中国是世界上湿地资源丰富,面积大的国家。我国湿地类型多、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据最新统计,现有湿地面积约6594万公顷,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其中天然湿地约为2594万公顷,包括沼泽约1197万公顷,天然湖泊约910万公顷,潮间带滩涂约217万公顷,浅海水域270万公顷;人工湿地约4000万公顷,包括水库水面约200万公顷,稻田约3800万公顷。
中国的湿地生境类型众多,其间生长着多种多样的生物物种,不仅物种数量多,而且有很多是中国所特有,具有重大的科研价值和经济价值。
但是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围垦湿地、过度利用自然资源越发严重,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湿地面积锐减了50%以上,由于许多湿地功能退化,造成水土流失甚至出现沙化,另外工农业生产排放的废弃物,也使40%的湿地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总体上讲,中国湿地继续丧失和退化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此外,与湿地息息相关的一系列生态环境形势也不容乐观。从整体上看,中国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趋势也尚未完全控制住。中国目前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13个国家之一。中国的北部和西部的广大地区越来越频繁受到旱灾的影响。特别是黄河及其支流沿岸辽阔地带,北京周围的河北省已连续4年严重干旱,缺水8亿立方米。近十年来中国北方沙尘暴频发,大规模垦荒造田,过度放牧、乱采乱伐、草场严重退化是土地沙漠化和沙尘暴发的重要原因。据统计,近40年来,全国湖泊围垦面积已超过5大淡水湖面积之和,失去调蓄容积325亿立方米,每年损失淡水资源约350亿立方米;沿海湿地围垦近1/2;我国最大的沼泽集中分布区——三江平原,已有300万公顷湿地变为农田,目前仅有沼泽104万公顷,如果不加以控制,这些沼泽湿地将丧失殆尽。因水资源不合理利用,我国西部玛纳斯湖、罗布泊、居延海已变成盐碱荒漠。水污染更加重了湿地的破坏,全国1/3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在全国有监测的1200多条河流中已有850条受到污染,鱼虾绝迹的河道长达5322公里,90%以上城市水域污染严重,50%重点城镇水源地不符合饮用水标准,我国富营养化湖泊已占50%,不仅加重水资源紧张,而且对渔业、农业及人民的健康带来危害。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上过度的水土资源开发,湖泊湿地的消失和干涸,使湖底的盐土成为沙尘暴的重要来源。
以上情况说明,保护好现有湿地及其资源,恢复一些重要的湿地,充分发挥其功能和效益,是遏制环境继续恶化的根本措施之一。因此,加强湿地保护,综合利用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应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中国湿地保护的回顾及建议
2002年3月,江泽民同志在人口资源与环境会议上,特别提到了湿地问题,他强调:“……这里我要专门讲一下加强湿地保护的问题。……保护湿地,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进行环境保护的重点。中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多、面积大、分布广的国家之一。但是,中国湿地保护面临着严峻挑战。由于围湖造田、围海造地、滩涂开垦等,中国天然湿地日益减少。随着工业发展,大量污水涌入湿地,造成大批植被和水生生物死亡。加强湿地保护刻不容缓。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保护湿地重要性的认识。要严格控制湿地资源开发,在具备条件的地区要采取抢救性措施建立一批湿地保护区,同时要管护好已建立的湿地保护区。”
中国作为《湿地公约》的缔约方,为积极履行公约义务,保护好现有的湿地资源,近几年中国政府对湿地保护的关注是空前的,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1、 开展全国湿地资源调查
为期6年的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工作已经结束。湿地调查已基本摸清了中国湿地资源的底数,对开展全国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作,特别是对有序推进全国湿地保护工程的宏观决策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林业局等17个部委共同颁布实施《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提出了中国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明确了中国湿地保护的优先行动和重点项目,对最近几年的湿地保护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为了更具体、全面和有序地开展全国湿地保护工作,国务院11个部委正在开展《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重点突出了对天然湿地的保护和主要依靠生物措施恢复天然湿地等内容。次规划的编制表明了中国政府以工程措施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决心。
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水资源的综合管理
为了防治海洋和内陆水域污染,中国政府积极稳步地实施了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这包括:通过停止采伐天然林、开展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和加大山区综合治理等措施,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同时努力控制工业企业“三废”排放,减轻农药和化肥对湿地的污染以及防治船舶废弃物污染等方面都做了许多探索性工作。这些努力必将对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产生深远的影响。
加强水资源综合管理,将生态用水纳入水资源统一规划中,建立湿地生态环境用水的保障制度,是实现中国湿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3、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区建设及生物多样性保护
到2003年6月,中国已建各类湿地自然保护区近353处,保护区总面积近4000万公顷。
目前,中国已有21处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已经初步形成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民间团体共同参与湿地保护管理的轮廓。同时也加强了重要生态功能区的抢救性保护。
中国的许多天然湿地是世界上最重要和独特的类型,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政府已将33种水禽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对部分湿地珍稀濒危物种,开展了一系列人工繁殖工作,加强了对野生动植物的迁徙保护,建立了朱鹮、扬子鳄和中华鲟等多种野生动物繁育中心,为抢救性地保护这些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起到了重要作用。
4、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参与湿地保护工作
保护湿地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保护湿地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要真正保护好湿地资源,不仅是政府的工作,也需要民间的努力。
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是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重要内容。近几年,电视、广播、报纸和互联网等媒体加大了湿地保护的宣传工作。公众、民间环保社团和非政府环保组织参与湿地保护的意识明显提高,更多的公众与民间环保社团自发组织保护湿地、开展水鸟调查和观鸟等。
5、加强湿地科学研究与扩大国际合作
近几年,大力开展了国际合作,湿地的国际合作项目正在有序展开。例如中国湿地保护领域上获得的最大国际合作项目—“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项目总金额约1400多万美圆。国家也加强了湿地科学研究,加大了对湿地科学研究的投入。这些都表明了中国的湿地国际合作和科学研究工作都已经得到显著加强。
小结:虽然中国湿地保护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从中国湿地保护与管理的现状分析,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在中国尚属起步阶段,处在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较低参次,在业已初步形成的中国湿地利用管理格局上,构筑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管理的法律框架和管理秩序,其艰难程度不言而喻。实现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也就此使中国的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具有更多的创新内容,需要湿地保护者更多的去思考、去实践。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