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生态-生物方法水体修复技术

更新时间:2009-12-23 17:02 来源: 作者: 阅读:1246 网友评论0

一、概述

据2000年统计,我国河流水质在11.4万km评价河长中,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占评价河长的58.7%,比上年下降3.7%。在评价的24个湖泊中,9个湖泊水质符合或优于Ⅲ类水,4个湖泊部分水体受到污染,11个湖泊水严重污染。其中,太湖Ⅳ类水质断面占64%,V类水质断面占12%。滇池水质劣于V类,处于富营养状态。在评价的139座主要水库中,有118座达到Ⅱ、Ⅲ类水质标准,在未达到Ⅲ类水标准的水库中,有8座劣于V类。在对93座水库进行营养化程度评价时,处于中营养化状态的水库65座,处于富营养化状态的水库14座。这些情况说明我国江河湖库水体污染状况严重,且有明显恶化趋势。

对受污染的江河湖库水体进行治理修复是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的迫切需要。特别是南水北调东线沿线的治污工程,量大面广,需要的投资大,寻找先进实用、造价低廉的技术迫在眉睫。

我国的江河湖库水体污染主要包括氮磷等营养物和有机物污染两方面。另外,湖泊水库蓝藻及赤潮给水域生态、人体健康也造成了严重危害。对于富营养化的控制,发达国家以控制营养盐为主,大多采取“高强度治污-自然生态恢复”的技术路线,即控制外源磷污染负荷并配合生态恢复措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较大成效。

去除藻类与控制其生长是湖泊水库水体恢复与保护的难题,目前国际上采用的技术主要有三类:①化学方法:如加入化学药剂杀藻、加入铁盐促进磷的沉淀、加入石灰脱氮等,但是易造成二次污染;②物理方法:疏挖底泥、机械除藻、引水冲淤等,但往往治标不治本;③生态—生物方法:是国外近年来发展很快的一种新技术,水体生态—生物修复技术是按照自然界自身规律去恢复自然界的本来面貌,强化自然界自身的自净能力去治理被污染水体,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合乎逻辑的治污思路,也是一条创新的技术路线。

生态—生物污水处理技术,是利用培育的植物或培养、接种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作用,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的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工程造价相对较低、不需耗能或低耗能、运行成本低廉等优点。另外,这种处理技术不向水体投放药剂,不会形成二次污染。还可以与绿化环境及景观改善相结合,在治理区建设休闲和体育设施,创造人与自然相融合的优美环境。所以,这种廉价实用技术预计适用我国江河湖库大范围的污水治理。

二、主要处理工艺方法

生物处理技术包括好氧处理、厌氧处理、厌氧—好氧组合处理,利用细菌、藻类、微型动物的生物处理,利用湿地、土壤、河湖等自然净化能力处理等。以下重点介绍几种针对江河湖库污染大水体的修复技术。

1.生物膜法处理技术

生物膜法是指用天然材料(如卵石)、合成材料(如纤维)为载体,在其表面形成一种特殊的生物膜,生物膜表面积大,可为微生物提供较大的附着表面,有利于加强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其反应过程是:①基质向生物膜表面扩散,②在生物膜内部扩散,③微生物分泌的酵素与催化剂发生化学反应,④代谢生成物排出生物膜。

生物膜法主要工艺方法有生物廊道、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池等。生物膜法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对于受有机物及氨氮轻度污染水体有明显的效果。它的有机负荷较高,接触停留时间短,减少占地面积,节省投资。此外,运行管理时没有污泥膨胀和污泥回流问题,且耐冲击负荷。日本、韩国等都有对江河大水体修复的工程实例。

2.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的原理是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共同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这种湿地系统是在一定长宽比及底面有坡度的洼地中,由土壤和填料(如卵石等)混合组成填料床,污染水可以在床体的填料缝隙中曲折地流动,或在床体表面流动。在床体的表面种植具有处理性能好、成活率高的水生植物(如芦苇等),形成一个独特的动植物生态环境,对污染水进行处理。

人工湿地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其对有机污染物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废水中的不溶性有机物通过湿地的沉淀、过滤作用,可以很快地被截留进而被微生物利用;废水中可溶性有机物则可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生物代谢降解过程而被分解去除。随着处理过程的不断进行,湿地床中的微生物也繁殖生长,通过对湿地床填料的定期更换及对湿地植物的收割而将新生的有机体从系统中去除。由于这种处理系统的出水质量好,适合于处理饮用水源,或结合景观设计,种植观赏植物改善风景区的水质状况。其造价及运行费远低于常规处理技术。这种技术已经成为提高大型水体水质的有效方法。英、美、日、韩等国都已建成一批规模不等的人工湿地。

3.土地处理技术

土地处理技术是一种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水处理技术。它是以土地为处理设施,利用土壤—植物系统的吸附、过滤及净化作用和自我调控功能,达到某种程度对水的净化的目的。土地处理系统可分为快速渗滤、慢速渗滤、地表漫流、湿地处理等几种形式。国外的实践经验表明,土地处理系统对于有机化合物尤其是有机氯和氨氮等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德、法、荷等国均有成功的经验。

三、国外工程实例

1.日本坂川古崎净化场

位于日本江户川支流坂川古崎净化场,是采用生态—生物方法对河道大水体进行修复的典型工程,从1993年投入运行至今已有8年的运行历史,观测结果表明,河道污染水体的水质有了明显改善。

江户川是日本东京都和千叶县附近的主要河流,从河道中引出70m3/s的流量为该地区城市、农业、工业供水,其中城市供水占60%。靠江户川下游的金町、古崎和栗山三个水厂为630万人供水。坂川是江户川的一条支流,在金町等三个水厂上游附近汇入江户川。由于坂川河道治理不力,大量生活污水排入坂川,致使水质恶化,BOD等指标严重超标,同时浮游植物繁殖迅速。坂川水质恶化,直接对金町等三个水厂构成威胁,居民对饮用水味道不佳多有怨言。为治理坂川,采取工程设施将坂川改道,先流入古崎净化场。经过古崎净化场后,坂川的污染减少了60%~70%,处理过的河水流入称为松户川的新开人工渠道,然后注入江户川。

古崎净化场是利用卵石接触氧化法对水体进行净化。古崎净化场建在江户川的河滩地下,充分节省了土地,是地下廊道式的治污设施。净化场结构十分简单,主体结构是高4.5m、长28m的地下矩形廊道,内部放置直径15~40cm不等的卵石。用水泵将河水泵入栅形进水口,经导水结构后水流均匀平顺流入廊道。另外有若干进气管将空气通入廊道内。净化作用主要由以下三方面组成:①接触沉淀作用:污水经过卵石与卵石间的间隙,水中的漂浮物触到卵石即沉淀;②吸附作用:由于污染物自身的电子性质,或由于卵石表面生物膜的微生物群产生的黏性而产生吸附作用;③氧化分解作用:卵石表面形成一种生物膜,生物膜的微生物把污染物作为食物吞噬,然后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净化场后,水质明显提高,效果十分显著,见表1。其中BOD反映有机物的含量;SS反映浮游于水中的固体物,造成水体浑浊;2-MIB反映水中蓝藻类物质,蓝藻类异常繁殖是造成水体腐臭的主要原因。

坂川的河水经改道注入古崎净化场后,清洁的水流入新开的人工渠道——松户川。其设计理念颇有新意,它一改传统设计形式,不采用混凝土或块石衬砌的直线渠道,而以微弯曲的河道形态,岸坡间有大小卵石,植有繁茂的芦苇和其他植物,适于鲫鱼、鱼等鱼类生长,两岸种植树木,适于鸟类栖息。这种环境不但可以为居民提供一个与自然相融合的休闲环境,而且对水体也能起进一步的净化作用。松户川注入江户川后,大大缓解了江户川的环境压力。

2.日本渡良濑蓄水池的人工湿地

渡良濑蓄水池位于日本枥木县,是一座人工挖掘的平原水库,总库容2640万m3,水面面积4.5km2水深6.5m左右。平时为茨城县等6县市64万人口供水,日供水量21.6万m3。蓄水池周围是渡良濑川的滞洪区,汛期蓄水池能提供1000万m3的调洪库容。

随着近年来上游用水造成生活污水以及含氮、磷的水流入,渡良濑蓄水池出现霉臭等水质问题。为保护蓄水池的水质,自1993年起在蓄水池一侧滞洪洼地上建人工湿地,这是一座设有人工设施的芦苇荡。将蓄水池的水引到芦苇荡,通过吸附、沉淀及吸收作用,去除水中的氮、磷及浮游植物,达到对水体进行自然净化的目的。这种净化过程循环进行,确保蓄水池水质洁净,类似医学上的对病人血液体外透析处理。芦苇具有很好的净化功能,污染物与其茎部接触产生沉淀作用,芦苇的根部与茎部可吸收某些污染物。另外,附着在茎部上的微生物可对污染物产生吸附分解作用。

渡良濑人工湿地在蓄水池出水口建高3.5m、宽40m的充气式橡胶坝,用以控制出水口。水流经引水渠到达设于地下的泵站。其所以设于地下,是为满足景观的要求。泵站安装单机流量为1.25m3/s的两台水泵水体加压后流入箱形涵洞再流入芦苇荡。芦苇荡占地20hm2,最大净化水体能力为2.5m3/s。水流在芦苇荡中蜿蜒流动,以增加净化效果,遂从出口汇入集水池,再回到蓄水池,完成一次净化循环。人工湿地内主要种植芦苇,高2~3m。此外,还种植同属稻科的荻,高为1.0~2.5m。人工湿地建成后,不仅水质得到改善,动植物的生态系统也得以极大改善,生物多样性有所恢复,见表2。该人工湿地已经成为日本最大的芦苇荡,也成为对居民、儿童进行环保及爱水教育的场所。

为净化渡良濑蓄水池的水体,还在蓄水池中部建一批人工生态浮岛,种植芦苇等植物,其根系附着微生物,可提供充足氧气,并通过迁移、转化水中的氮、磷等物质,降解水中有机质。浮岛还设置为鱼类产卵用的产卵床,也为小鱼设有栖身地,水中的浮游植物成了鱼饵。人工生态浮岛保证了蓄水池水质的洁净。

3.韩国良才川水质生态—生物修复设施

良才川是汉江的一条支流,位于汉城的江南区。由于河流地处住宅区,加之治理不善,良才川的水质受到较大污染,也影响了汉江的水质。1995年起主要采用生态—生物方法治理良才川。

水质净化设施主体是设于河流一侧的地下生态—生物净化装置。采用卵石接触氧化法,即强化自然状态下河流中的沉淀、吸附及氧化分解现象,利用微生物的活动将污染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净化设施日处理能力为32000t。净化的工作流程如下:拦河橡胶坝(长18m、高1m)将河水拦截后引入带拦污栅的进水口,水流经过进水自动阀,经污物滤网进入污水管,污水管连接有4座污水孔墙,污水孔墙两侧各有一座接触氧化槽(长20m、宽13.6m、高14.8m),共有8座。污水从孔墙的孔中流入接触氧化槽,氧化槽中放置卵石,污水通过氧化槽得到净化后分别流入4座清水孔墙,再汇集到清水出水管中,由清水出口排入橡胶坝下游。污水在接触氧化槽内被净化产生的主要作用是:接触沉淀、吸附和氧化分解作用。与上述日本古崎净化场相比,这种净化装置的主要优点是几乎不耗能,运行成本很低。该设施建成至今已6年,治污效果显著,见表3。

除接触氧化槽以外,良才川的环境治理工程还包括恢复河流自然生态的方法,即用石块、木桩、芦苇、柳树等天然材料进行护岸,形成类似野生的自然环境,同时种植菖蒲等植物,恢复鱼类栖息环境,适于鳜鱼等鱼类生长,也为白鹭、野鸭等禽类群落生存创造条件,又开辟散步、骑自行车小路和木桥等,为居民提供与水亲近的自然环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生态-生物方法水体修复技术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