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废弃物清运作业机制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增长,城市废弃物的清运与人群关系越来越紧密。在当代城市发展中,城市废弃物的收集清运作业不仅成为一门基础性的社会服务产业,同时关系着城市整体规划建设与发展,也日益成为考证和衡量一个城市文明乃至生活水准的一项重要测评指数。
哲学证明:任何事物的存在本身具有利与弊的两面性,废弃物收集清运作业也如此。它以环境服务者而存在,同时也成为影响环境的瓶颈和障碍,因此,必然需要创新与拓展。笔者结合废弃物清运收集作业的实际,对城市废弃物清运作业在世博市容保障中和后世博长效管理中的创新发展情况作一些初步的思考。
一、城市废弃物清运作业的难题、困扰与瓶颈
1. 难题。城市废弃物清运作业的难题罗列有四:一是作业质量督查难。首先是督查覆盖难。清运作业面积广、跨距大、收集点多(在上海的长宁区垃圾收集点就有1500余处、粪便收集点3000余处),给督查带来一定的难处。其次是执行难。由于缺乏可信、可靠、有力的执法依据,就会存在“讲人情”、“卖关系”的不规范作业的情况。二是作业人员自律性差。清运作业是一项服务,但在实际中作业人员的“任务”意识过重,往往压倒“服务”意识。三是作业模式存在弊端。目前普遍采用的是社区(包括部分高档居住区)内设垃圾箱房,然后由垃圾车压缩转运,容易造成作业扰民。四是“一手清”履行不力。所谓“一手清”是行业术语。即:要求作业完毕后应及时清扫作业点及其附近的遗留垃圾物。作业人员因为任务量重、时间紧迫、缺乏随车作业工具或容器造成现场环境整洁度不如人意。
2. 困扰与瓶颈。收集过程中产生的作业扰民和衍生污染(又叫“两次污染”,也叫做“次生污染”,以及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差、作业车辆设计不合理所引发的“收集难、操作难、装卸难。这些,都是长期以来影响和阻碍着城市废弃物清运作业的一个难以化解的困惑和瓶颈。
二、城市废弃物清运作业的机制创新
城市废弃物清运作业是一项流动性强、作业范围广、与社会外界互动程度高、又随时有变化的一种不同于产品生产的工作和职业。同时,作为社会基础性行业,其作业模式必然要随着城市规划及基础设施的整体变动而变动。又由于居民对城市生活和居住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决定了废弃物清运作业的机制和模式必须要打破旧的,创立新的。这种打破与创新,必须适应城市居民的需要,适应社区群众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适应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变化。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清运作业是公益性的服务性行业,理所应当把城市居民的整体利益放在第一位。清运作业必须与人民群众和社会生活融为一体。比如:每天的交通道路,人们的上下班高峰,学生每年的高考、中考;夏令高温期间的作业,等等,这些环境空间和时间的变化,都要纳入清运作业机制创新的因素,都要对原有的清运作业模式加以调整,加以打破和创新。
三、城市废弃物清运作业在“世博保障”和“后世博管理”中的延续
1. 在“世博保障”中。为了更好地“服务世博”,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前夕长宁区启动了投资近4亿元的田度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工程(简称田度中心)建设,这是区政府一级重点工程。这个工程的启用,对废弃物清运作业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清运作业面积由22.18平方公里扩大为40.16平方公里,无论在运距上,还是在作业难度上,都是一次新的挑战。实践为长宁区的国际化、数字信息化和商务功能以及居住和交通展示了美丽上海的新形象。这是世博会的重大市容保障要求带来的新变化。同时,城市环境问题的日益被重视,低碳生态、绿色环保也成为上海这座城市的共同追求,政府部门和公众对环境卫生服务行业的重视以及清运作业企业的眼光和考核要求也得到了必然的提升,并演变成为一项刚性的工作指标。
2. 在“后世博管理”中。这是一个延续和发展的问题。作业设备设施的逐步改善和更新换代,尤其是自动称重控制报警系统及GPS远程定位等高新技术设备设施的试点和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作业装备的能级,也打破了传统的清运作业机制。这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决定了城市废弃物清运在应对和适应各种内在管理和外在的作业环境变化中,必须要拓展思路、创新机制,破除自身发展的障碍。
一是要科学调整作业模式。通过增加作业班次,更新作业车辆、新增作业人员进一步缓解因运距增加和额定日生产任务量交合所带来的作业压力,并按照“化整为零”、“停人不停车”和 “两班轮流作业”(从早5点至晚9点)模式以及“定额定量循序推进”法等措施,使所有新老作业人员平稳过渡与无缝磨合,以适应夜间作业和白天作业,最大容量地为2010上海世博会期间和世博会以后的日常管理,提供有力的市容保障。
二是要实行车长责任制,推行岗位自查。这种责任制,首次将岗位责任和奖惩机制结合起来,以车长岗位自查和责任意识改善清运作业过程中“作业自律性差”的问题,并开展作业质量的“日点评”,督查队员共同执行好当日运营车辆、作业质量的监督考核,以点评的形式消除作业行为上的盲点、减少作业扰民。
三是加强前锋作业与后方督查的一体化建设。其核心是调整作业督查结构,实现作业监管的全区覆盖。作业督查力量的跟进是加强管理的关键措施之一。将原中转码头上的原班人马整编成一支10人规模的流动作业巡察队伍,分配在7个街道服务区内流动巡察。将新的作业督查与原有的作业督查一起,形成了双线互补的督查结构,有力提升了清运作业督查质量,实现了作业质量监管的全区覆盖目标。
四是要完善作业条例,提供可行执的法规依据。参照相关的环境卫生标准、条例和规章,制订了《清运作业督查条例》、《清运作业人员奖惩条例》等系统的制度框架,并以此作为清运作业督查的“法律”和“法规”,从而提供了有说服力的、有可靠效力的执行依据。同时按照“精细化作业、规范化服务”的要求,实施“定人定车对口作业法”,以解决清运作业服务,确保垃圾“日产日清不过夜”、“粪便有序清运不满溢”,车容车貌管理实现精细化。
五是要打造人机一体化的作业水平。采用“人机一体化”是在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的同时,细化人力作业的一种处置方式。通过作业车辆的工艺改造实现作业人员在垃圾收集的同时及时清扫遗落、漂浮垃圾以保障周边地面的整洁度,解决生活垃圾“固液混合”、“渗滤液滴漏”、“臭味扰民、噪音扰民、运输撒落物扰民”等问题,打造生态化作业,延伸了垃圾收集的绿色环保化理念。
六是要跟踪、填补和服务,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按照“环卫设施绿色环保”的思路,在向社会免费发放环保型垃圾收集桶的同时,及时做好垃圾桶的维护和填补工作。分区、分块地派出专人,进行沿点的跟踪和统计,定期回收破损的或坏的桶和污染的脏桶并且及时填补,确保完好和风貌统一,方便居民的垃圾分类投放。
七是要强化质量管理体系,推进服务流程。清运作业企业的产品是服务,而服务质量需要有标准和程序便于检查考核。对此,参照ISO质量标准制定自成体系的废弃物收集清运作业流程控制程序,进一步推进清运作业服务流程的工艺化。以此,提高环卫作业人员“换位思考”意识,消除心理浮躁现象,促进由“要我作业”向“我要服务”的转变。
创新的实践和成效证明:应对变化拓展思路,结合实际创新机制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也是符合城市发展规律的。
俗话说“不破不立,大破大立”。拓展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拓展的继续。在后世博的市容保障中,清运作业的创新对行业发展、引入长效管理是必要和有益的,也是不断提升清运作业能级,实现行业新的发展的必然要求。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