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惠州西湖美景重现

更新时间:2008-07-09 09:03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邓慧玲 阅读:1575 网友评论0

  在珠江三角洲的东北端,有一湾美丽的湖泊——西湖,呈半月形镶嵌在广东省惠州市区的中心地带,形成“半城山色半城湖”之势,被人誉为“全国西湖三十六,唯有惠州追杭州”。

  然而从20世纪70年代起,西湖水质开始恶化,富营养化状态逐渐变高,生态系统趋于严重退化,每年一到春夏季节,便产生水华,湖水混浊,水色黄绿,大大影响西湖景观。

 

        问诊西湖引入生态修复概念

        “湖泊治理成功的例子国内少见,尤其是对富营养化的治理,还没有太多可借鉴的办法。”惠州市环保局环科所副所长陈青说。

  最初,西湖的治理也走了不少弯路。自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政府采取环湖截污、湖底污泥疏浚、引入清水等工程技术,投入了大量资金,虽然水质得到一定改善,但总体效果并不理想,湖底时常泛起黄泥,漂浮着微生物藻类,湖水反而更显浑浊。

  惠州西湖属于南方半人工型城市湿地,有其湖泊生态学方面的规律,在尚未深入认识其生态学机制的情况下,单靠传统的污染防治措施,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西湖的问题。

  当惠州市环保局环科所接过西湖治理任务时,所长李传红以其敏锐的专业眼光看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他意识到,惟有反思湖泊常规工程治理措施中的不足,结合西湖实际提出富营养化控制对策,西湖治理才有可能找到一条“生路”。

  此后,环科所向广东省科技厅申请“惠州西湖富营养化研究”课题,并获准立项。随即,他们对西湖展开了水环境质量、水生生物的全面调查。

  研究人员告诉记者:“通过调查,他们首次获得西湖一个完整年度的生态环境信息,得到有效数据近5000个,对其富营养化状况进行了多指标多体系评价。”

  研究人员说,根据调查发现,西湖外源污染控制不完善,底泥污染物再释放,湖水交换能力不强,水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下降,食物链单一。

  这些调查结果证实了李传红当初的猜想,也让惠州市环保局环科所备感压力。

  在与国内多位湖泊生态环保专家论证、交流和探讨后,西湖治理的基本思路初步形成了。那就是将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在加强环湖治污,增大清水补给的基础上,种植水生高等植物,结合鱼类、底栖动物调控,逐步恢复西湖的生态系统。这是西湖治理上第一次引入生态修复的概念。

  2004年,惠州市环保局环科所与暨南大学、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联手,共同完成《惠州西湖水生态系统构建与优化管理规划》的编制。

  推行示范工程初步成功


        工程施工单位在惠州元妙观前西湖宾馆旁,选择了一块水面面积近1.1万平方米的西湖湖体作为试点,开始了生态恢复示范工程。

  2004年底,湖底底质改造和鱼类清理完成,施工单位在西湖种上了20多种水生高等植物。自那以后,观察水生植物的生长情况成了工程师刘士玉每天的必备活动之一,西湖水每一点变化都牵动着他的心。

  刘士玉告诉记者,水草是“天然净化器”,它们能吸收、净化水体中的污染物质,防止湖底淤泥再悬浮,同时抑制藻类的生长,显著提高湖水的透明度和湖泊观赏价值。

  按照规划,要在西湖放养肉食性鱼类,如鳜鱼等,控制其它鱼类的密度。然而,李传红坦言,工程一度遇到了阻力。

  一直以来,西湖是养殖型湖泊,追求渔业产量是其主要目标之一。对西湖的鱼类群落进行调控,不仅要减少一些现有鱼类,而且投入的鱼类都是非经济类。很多人一时无法理解和接受,抵触情绪自然不小。

  “鱼类调控是整个湖泊水体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因素,要保护水质,渔业养殖就一定要服从水质管理的要求。”在这一点上,无论是环保局还是施工单位都没有做出让步。采访中,李传红就不止一次说到,“这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程,不是为了盈利,而是要让水变清,把生态修复好。”

  一年过去了,市民欣喜地发现,示范区水质变好了,水变清了,与示范区外的西湖形成鲜明对比。惠州老百姓不禁感慨,久违的西湖美景又回来了。

  3年过去了,分析结果显示,示范区保持良好,已经形成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组成的健康良性水生生态系统,水体透明度由修复前的小于35厘米提升到80厘米~90厘米,多种污染物指标显著下降,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景观娱乐用水B类标准。

  治理经验获国内外专家好评

        示范工程的成功为在西湖大面积开展生态修复积累了经验,也使得南湖湖泊生态修复中试工程提上了议程。2007年,南湖生态修复中试工程成为“十大美化西湖工程”之一,被列入市政府十大民心工程。

  南湖是西湖五大子湖之一,水面面积约12万平方米。

  据介绍,此次工程主要包括鱼类群落结构调控、底栖动物放养、岸带改造工程、沉水植物工程以及调整维护等。为此,惠州市政府投入300万元,计划3年内完成,包括两年建设期和1年维护调试期。

  项目于2007年5月15日开工,不到1年,便完成了南湖中试区湖面水体分割,湖面控鱼,清除野杂鱼类,制作、安装鱼簖,惠州一中侧岸带改造前期工程,中试区大部分湖区大型水生植物种植等。

  今年,当记者来到南湖,只见湖面如镜,阳光洒落水面,金光点点。

  驾一叶小舟驶进湖中,低头可见水底茂盛的水草正舞动着曼妙的身姿,畅游的鱼儿欢快地穿梭往来;放眼远眺,湖面漂浮的荷叶、香菱一派生机。

  南湖生态修复工程取得的成效,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不久前,丹麦著名国际湖沼学专家埃里克·杰皮森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刘正文教授等一行来到惠州西湖,考察南湖湖泊水质富营养化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看到南湖清澈见底,生机勃勃,湖面睡莲艳丽多姿的景象,教授们连连发出称赞之词。

  据市环保局环科所研究人员介绍,下一步的工作是放养河蚌、螺丝、蚬子等大型底栖动物,全湖区种植沉水植物以及岸带景观改造。

  李传红信心十足地告诉记者,工程实施后,南湖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将提高2倍~3倍,湖水营养盐磷将降低50%以上,氮下降20%以上,透明度将提高到80厘米以上,景观娱乐用水标准C类以上,植被覆盖率将达70%。

  刘正文指出,惠州西湖作为典型的南亚热带城市景观湖泊,其生态修复工程是目前国内少见的湖泊治理成功的例子,它不但具有创新性,在国际上也极具科学研究价值和实践价值。

  杰皮森称,这是他在国际上见到的一个较为成功的湖泊生态修复工程,他将在今年9月在南美乌拉圭召开的国际湖沼学大会上向国际同行介绍惠州西湖生态修复的成功经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惠州西湖美景重现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