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水利用,路在何方
中水是指城市污水经处理设施深度净化处理后的水,其水质介于自来水(上水)与排入管道内污水(下水)之间。中水利用一方面为城镇供水开辟了第二水源,可大幅度降低“上水”的消耗量;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下水”对水源的污染问题,从而起到保护水源、水量的作用。青岛是全国五个中水试点城市之一,近来水价上涨传闻不断,中水利用再引热议。
起步早,技术比较成熟
据青岛市供水管理处张国辉处长介绍,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青岛的中水利用就进入了研究起步阶段,目前全市主要分为集中再生水和单体再生水两种,集中再生水以污水处理厂的出水为主,而单体再生水主要是企业单位的自用水。1993年青岛市东部新城区的开发,岛城单体再生水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很多新建的大型供水单位如颐中皇冠假日酒店、香格里拉大酒店、银河大厦等都实现了单体再生水的循环利用。青岛市的中水利用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如团岛污水处理厂泽润中水有限公司的中水净化项目就采用美国的膜处理技术,水质已经达到很高的标准。目前青岛市中水集中日处理量为4.6万吨,其中海泊河处理量为4万吨,并且早在2001年就被列为全国五大示范工程,全市铺设中水管道达到30余公里,日用中水量为2万立方米。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目前,中水利用的运作模式还是政府引导、鼓励推广的现状,真正实现市场化运营还很难。青岛泽润中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栾淳刚向记者介绍:“中水利用这个项目,我们不求盈利,只是希望把它做成一个节能减排的社会性的、公益性的项目。”
当记者询问其发展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时,栾经理表示:“政府的政策性支持缺少较强的力度。”他拿出一叠文件对记者说,“你看,我手里有很多政府的法令、条文,但是都是草案或者是建议稿,都没有正式的颁布。”
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关于中水回用方面的法律或法规,缺乏法律强制性条款作为保障。张国辉表示:“我们处倒是有一些条文或者管理办法,另外还有一些如减免污水处理费等财税措施的出台,但这些文件在执行力度上远远不够。”实践证明,城市中水回用事业的发展需要国家强制性法律法规的支持和约束。
市场价格体系难建立
记者从市供水管理处了解到,青岛市居民自来水价格基本维持在2.5元每立方米的水平上,企业用自来水的价格在3元至4元每立方米的价位上,而目前中水的推广价格为1元每立方米,相对而言,在居民眼中,价格比较优势并不明显;但企业则趋之若鹜。
但实际上,1元每立方米的价格,并不是中水生产的市场价格,栾淳刚向记者介绍:“这一块钱对企业来说,是亏本的。目前,我国中水利用市场化做得最好的就是天津市,天津的中水价格可以达到一元每立方米。最近,国内又有人提出,中水价格应该是自来水的一半,形成一个浮动的市场价格。但如果真的实现,中水与自来水的价格比较优势将进一步缩小,从目前来看,条件还不成熟。”
近日,水价上涨的传闻甚嚣尘上,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今年中国将加速资源产品价格调整,其中也包括水价即将提高”的表态也引起中水企业的注意,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水价上涨可以拉大中水与自来水的价格比较优势,对于中水的推广将会起到利好效用,但从长期来看,建立中水市场价格体系势在必行。
其他困难仍然不少
中水利用的其他问题仍然不少,如管道配套设施的建设问题,由于市政建设之初,中水利用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市政管道网络中缺少中水管道,而如果重新安置,工程量浩大。此外,市供水管理处副处长周广安跟记者提到,规模化应用的缺失也是中水利用难以市场化推广的重要原因。由于环保等需要,城区的很多大型需水企业如纺织、化工等企业大量外迁,城区范围内的中水需求只能局限于居民区、城市绿化等途径,缺少规模化的中水消化能力。
另据记者了解,居民对中水的潜意识的排斥、中水利用项目远离农业区、企业自身的技术局限等也制约着中水利用的市场化应用。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