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湖泊治污首启"细菌战" 9湖泊水质明显好转
风平浪静的湖面下,数以亿计的细菌一刻也没闲着,争食水中的污染物……今年5月起,武汉城区的9个湖泊,首次“请来”细菌治理水质污染。
15日,武汉市水务局发布最新监测结果(监测时间为上月底),从监测点水质情况来看,9个湖泊水质均升了一个级别,7个升为“5类”水质,2个升为“4类”水质。这次别开生面的细菌治污试验,为武汉湖泊治理提供一个新途径。
西北湖率先试点 “细菌战”初显威力
15日上午,微风拂过江汉区西北湖湖面,泛起阵阵涟漪。记者在湖边走了一周,原来绿油油的水明显变清了,湖水也没有了以往的异味。
今年5月份,武汉市水务部门首次引进一种名为“微生物修复水体污染”的新技术,开始在江汉区西北湖“试点”,一系列菌剂投入发黑发臭的水中。
在北湖边开杂货店的余媛女士说,跟以前相比,湖水清亮多了。今年5月份,她看见有人往水里撒东西,一打听是细菌,当时还觉得挺纳闷:细菌也能改善水质?“现在看来,的确有效果。”
武汉市水务局最新监测结果证实,西北湖水质已从4个月前的“劣5类”净化为“5类”。如此明显的转变,正是缘于前几月投下的治污菌剂。
据介绍,这种修复技术由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制,获得国家专利,曾用于科技部“863水专项”科研项目——修复桂林桃花江,取得了显著效果。
在西北湖的试验中,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大学、市水务局、市环保局专家实地考察后认为,这种修复技术无二次污染,见效快,总体水平在国内领先,尤其适合治理城市湖泊、景观水等死水。
微生物水下“工作”四个月 9个试验湖泊水质全部好转
武汉市水务局排水处负责人介绍,大量污染物的进入导致湖泊富营养化,破坏了湖泊生态系统,水质也就越来越差。此次运用的微生物修复技术,目的在于恢复湖水自净能力,让湖水自然变清,逐渐重建湖水生态系统。具体来说,是将7大类20余种细菌组合在一起,每克菌剂中的细菌含量达500亿~1000亿株,分布在湖水的上、中、下3层,将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吃掉”,有利自然生态恢复。
技术人员表示,微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的特点,是利用生物科技减少湖泊中的氮、磷含量,恢复有机物与无机物之间相互转化。然后通过人为补充动、植物,最终实现湖泊生物在数量上的平衡,改善湖泊水质和底泥。生物菌投放周期一般为三个月,细菌“播撒”到水中后,让水中氮、磷等富营养物质的降解速度提高数倍。
今年6月份,在西北湖细菌治污试验的基础上,北湖、后襄河、机器凼子、菱角湖、莲花湖、紫阳湖、内沙湖、四美塘等湖泊也被列入试验队伍,使试验湖泊总数达到9个。
目前,经4个多月的试验,西北湖、后襄河、机器凼子、菱角湖、莲花湖、四美塘水质已由“劣5类”升为“4类”,内沙湖、紫阳湖水质由“5类”升为“4类”。从投放后的情况来看,9个湖泊水质异味削减,水体在观感上逐渐变清,造成湖泊富营养化的指标有所降低。目前,监测人员仍在跟踪监测水质。
湖泊治理无捷径 治污效果可能还有波动
虽然细菌治污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武汉市水务局人士说:“这一办法还处于试验阶段,效果可能还会有波动。”
提高湖泊治污速度,一直是武汉市苦苦探索的课题。
在月湖治污过程中,科研人员引入“人工生物浮岛”,种植美人蕉等水生植物,吸收水中多余的营养,以净化湖水。通过水生植物定植、湖滨人工湿地、藻类控制等手段,还对莲花湖和三角湖等多个汉阳湖泊进行了生态修复。
让人遗憾的是,治理之初,一些湖泊生态虽有所好转,但由于污水排放未得到彻底控制,水质并没得到根本扭转。
武汉市水务局办公室主任王赤兵表示,湖泊全方位生态修复,需要从截污、河底清淤、水生植物恢复、生态湿地及坡岸整治等多方面着手,才能最终奏效。作为一项颇有成效的试验,细菌治污的最终效果还需要其他环节的配合。
王赤兵说,治理湖泊污染没有任何“捷径”可走,不可能一蹴而就。由于受诸多外部条件的影响,细菌治污的效果还可能有一定反复。
细菌治污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用细菌治理湖泊污染,那些细菌本身会不会又对环境有影响?
相关技术人员表示,地球上微生物种类成千上万,多数是无害的。科学家筛选出具有极强降解污染能力的无害菌种,再进行培养和优化,构成了目前的生物菌剂。将这些微生物“培养激活”后投放到污水中,微生物以污水中的污染物为食物,通过代谢作用分解掉污染物,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水中的污染物大部分消除后,一些原来在高浓度污水中无法存活的水生植物等重新生长,进一步净化水质,恢复生态。同时,治污细菌则因缺乏食物而大量消亡。
因此,细菌治污不会造成二次污染,这也是微生物治污的一大优势。
微生物治污见效快 但多数湖泊暂不能应用
相对于换水、晒底泥等传统的湖泊治污方式,运用微生物技术治污往往节省投资,见效也更快。但“细菌治污并不适用于所有污染湖泊,引进时还必须符合一系列条件”。
武汉市水务局副总工程师项久华介绍,运用微生物技术的前提,是湖泊必须完全截污,水面也不宜太大。否则,即使投入再多菌种,也不会收到明显效果。武汉中心城区共有38个湖泊,但有的要么未完全截污,有的要么湖面太大,多数尚不适合使用这种细菌治污方法。
多种治理方法纷纷登场 武汉湖泊治污全面提速
武汉市水务局介绍,如果此次细菌治污试验效果得以巩固,水质不出现大的反弹。年内,中心城区13个“劣5类”湖泊将全部“摘帽”。
除了微生物治理外,水务部门还采用引江入湖、暴晒湖泥等多种方式进行湖泊治污。
今年7月底,月湖第二次换水,引入70万立方米汉江水。经过连续两年的换水,月湖生态正在恢复,湖中水草、鱼类明显增多。小南湖也将在近期引入地下水换水。月湖、小南湖以换水方式治污,水质也分别从“5类”、“劣5类”升为“4类”、“5类”。
晒湖的治理比较独特,将湖水基本抽干,进行暴晒,将底泥中的污染物释放出来,同时利用阳光消毒,杀死部分有害细菌……这13个相对面积较小的湖泊已经完成截污、清淤,并建成一湖一景的湖泊公园,基本消除外来污染源。
此外,武汉从2006年起计划用3年时间,对中心城区38个湖泊中尚未截污的20个湖泊、176个排污口实施截污工程。截至上月初,水务部门合计已完成截流排污口121个,湖水整体水质急速恶化的势头得到遏制。年内,还将再掐断59个排污口。武汉湖泊治污已全面提速
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成水平认为,长江流域乃至整个南方地区很多城区都有湖、河、塘、堰,武汉对湖泊治理方式的探索,有着示范意义。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