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击破污染企业“地道战”?
原本1.5万吨化工废水每天为何只有5000多吨进入污水处理厂?环保部门经过明察暗访,终于成功查封40根偷排暗管,江苏省泰兴市化工开发区化工废水污染毒瘤最终被铲除。
以强势出名的官新民在2004年走马上任担任江苏省泰兴市环保局局长后,在一次调研中发现了一个怪现象:紧靠长江干流下游北侧的泰兴化工开发区日处理3万吨污水处理厂,每天仅仅接纳了5000多吨化工废水,而按照环评报告,进区企业每天要产生1.2万吨~1.5万吨化工废水。多余的废水到底去了哪里?
面对化工废水这个“大漏斗”,官新民决定查个水落石出。击破化工废水“地道战”的工作由此展开。
化工产业畸形发展带来环境隐患
“东西南北中,到处办化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作为一个县级市,江苏省泰兴市有一定规模的化工企业达300多家。经过几年的发展,恶果终于显露了出来:全市15条骨干河道,水质基本都在Ⅳ类水以下,没有了Ⅲ类水。“进了泰兴城,胸闷辣眼嗓子痛”,老百姓怨声载道,泰兴市曾一度成为江苏省信访投诉的大户之一。
针对化工产业畸形发展所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泰兴市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采取了一系列捣毁、关闭、取缔、搬迁措施。后来又在长江干流北侧圈地3平方公里,建立省级化工经济开发区,专门迁移和引进姓“化”的企业进“巢”。这样不但可以集中供热、集中生产,各个企业所产生的化工废水在进行预处理后,还可以在园区污水处理厂内进行集中深化处理。
经过几年发展,泰兴化工开发区先后引进国内外化工企业68家,其中,有列入世界500强企业3家。同时,开发区又配套建起了日处理3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对各个企业预处理化工废水进行深度达标处理。
表面看,此时的泰兴化工开发区发展可谓一帆风顺:凭借与长江下游干流一堤之隔的区位优势,招商引资风风火火;开发区内“五通一平”也为各个化工企业“大干快上”提供了良好条件。很快,化工开发区的发展顺利步入了“快车道”,每年创造出来的GDP占到了泰兴市经济总量的l/3。
然而,红火与升腾的背后,却隐藏着令人吃惊的环境违法行为。
明察暗访彻底整治污染
在2004年发现了化工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的“大漏斗”问题后,为了查清真相,官新民委派副局长杨剑平率领12名精干的环境执法人员驻扎到了长江边,加上开发区管委会、环保分局人员等,每天24小时轮流在现场巡查每一个污染源,顺水追踪各股化工废水的去处。这一查,就是整整一个月。
开始的几天风平浪静。环境执法人员每当到排污企业现场检查时,看到预处理设施运转一切正常,操作工紧紧盯在现场,甚至在深夜连打磕睡的现象也没有;每当环境执法人员从市区赶往化工开发区去执法检查时,每家排污企业负责人都会在厂门口准时恭候执法人员的到来。
面对环境执法小分队“一无所获”的状况,官新民、杨剑平经过分析认为,开发区里肯定隐藏着更多的“猫腻”。
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明察暗防,终于真相大白:泰兴市区距离化工开发区约有8公里,排污企业为了逃避环境执法的突击检查,竟在距离5公里的路口,专门花钱雇了几名“盯梢暗哨”,并把市环保局几辆执法车辆的车号交给了“暗哨”。这些“暗哨”整天就守候在开往开发区的必经路口,随时把消息通报给相关的排污企业。
那些企业的污水预处理设施真的会开足马力吗?一天深夜,执法人员悄悄爬过围墙,突然出现在污水预处理现场,发现处理设施也同操作工一样,都在“睡大觉”。再到另一家企业突然检查,发现了同样的情景。
看到这种情景,执法人员惊呆了。他们下决心开始对每一家排污企业进行地毯式检查,很快便逮住了“猫腻”的现行:原来,这些排污企业为了便于与环境执法人员“打游击”,便偷偷在厂门口的传达室里做了手脚:有的暗地里安装了直控污水预处理设施的电路开关;有的安装了直通污水预处理的警铃,每当执法人员进门检查时,开关一按,就演出了“开足马力”的闹剧来。
在对种种“猫腻”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的同时,杨剑平率领的执法小分队对开发区存在的“大漏斗”现象调查还在继续。他们通过对每一家排污企业物料平衡计算、对每天产生的废水与输进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废水量核算,发现了更为严重、更加恶劣的违法排污行为。
经过整整一个月的明察暗防后,当官新民看到汇集来的一系列严重违法排污行为证据后,他异常地愤怒,桌子一拍:“这件事必须严查到底!”
一场火药味特别浓的会议迅速召开。化工开发区所有排污企业的老板都被通知必须参会。这次会议打破了常规,没有了开场白和客套话。会议一开始,就播放环境执法小分队一个月来明察暗访到的录像,种种违法排污行为,让在座的老板当场就坐不住了。
接下来,泰兴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沈惠彪和副市长高亚梓以及泰兴市检察院检察长分别宣读了处理决定:立即关闭5家污染严重企业,其中有一家投资达6000多万元的企业;对4家有严重违法行为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对12家企业进行停产整顿,全面完善治污设施。
这次会议还组织了现场点评:跻身世界500强的新加坡新浦化学公司,一整套环境管理制度和严厉的考核办法,让其他排污企业老总现场看了,直感到汗颜。
泰兴市纪委书记沈惠彪在会上直言:这次化工开发区的环境综合整治目标只有一个,如果整治不到位或者行动迟缓,坚决做到“既查事,又查人”。
泰兴市检察院检察长也开门见山: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精神,检察院有责任介入这场环境综合整治,凡是整治不力,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检察院会毫不客气追究企业负责人的刑事责任。
讲话声声有力,充满会场的震撼力,撞击着企业负责人的心灵。
过去多年,化工开发区也曾经历过多次大大小小的整治,但是治理的仅仅是表面。而这一次,泰兴市却要大动干戈,彻底整治开发区的“病根”了。恰在这时,江苏省首次公布了10起省级挂牌督察案件,而泰兴市化工开发区就名列其中。乘势借助这股动力,泰兴市开展了一场空前的围剿长江北岸化工废水的战役。
40根偷排暗管揭开漏斗真相
这场战役的第一步就是揭露化工开发区“大漏斗”的真相。
在泰兴市化工开发区紧靠长江下游的北岸,几十米宽的长江防洪大堤内有一条两公里长的曲内河,贯穿了整个化工开发区,并直通浩瀚的长江。官新民分析,开发区内的排污企业之所以存在“大漏斗”现象,不可能通过长江大堤埋设“地道”,而可能是依托曲内河把化工废水排到长江干流。要找出排污企业的“大漏斗”,必须先摸清曲内河底下隐藏的“猫腻”。
2006年11月,行动正式开始。经过3天3夜连续奋战,两公里长的曲内河河水被全部抽干。此时,站在曲内河大堤上的所有人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由排污企业偷偷埋设的直排废水暗管大大小小竟达40根,直径在0.80米~1米之间,更有的直径粗达2.5米。此时,化工开发区存在“大漏斗”的原由真相大白。
排污企业怎么能忍心把有毒有害的化工废水直排到长江?官新民一咬牙,在有110人的泰兴市环保局抽调了70名执法人员进驻到化工开发区,加上纪检检察等相关人员,共有150多人直接投入对违法排污企业的整治。这次大整治,历时整整9个月。
顺管查源,40根偷排暗管的主人很快被找到。官新民、杨剑平等亲自对每一个偷排肇事者进行分析定性,分别做出了立即停产、限期整改和按最高上限罚款的严厉经济处罚。
如何真正管住排污企业,让他们不再打“地道战”?经过仔细考虑,在挖出和切断40根曲内河暗管的基础上,官新民又一声令下,众多的施工人员也进驻开发区,他们在重点排污企业围墙周围挖地两米多深,全部浇灌了水泥混凝土,这些排污企业再想打通偷排的“地道”,已极其艰难。这次仅构筑防止偷排暗管的“铜墙铁壁”,就投入了2000多万元。
切断了偷排渠道,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每天进水量由不足5000吨猛增到了1.2万吨。
与此同时,这次开发区大整顿,还投入了4000多万元,对各排污企业的点源进行了全新整治。一些行动不力的企业受到严厉处罚,其中有7家企业被关闭。有一家生产淀蓝的化工企业,年产值达到了3亿多元,年利税超过了4000万元,但因每天产生的2000多吨高浓度废水长期达不到接管标准而被责令关门歇业。一批相关企业法人代表、违法排污肇事者,分别受到撤职、记过、党内严重警告、诫勉谈话等处理。
化工开发区污染痼疾终治愈
击破排污企业“地道战”初步告捷,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不再“饿肚皮”,泰兴市当年就投入4600多万元,对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扩容改造,并引进了国际上最先进的生物膜处理技术。政府行为的实施,有力地改变了化工废水屡次超标排污的状况。
此时的官新民仍然没有“告捷收兵”的意思,他脑海里始终还留存一个问号没有彻底消除。尽管排污企业想方设法挖掘的“地道”被捣毁,但经过对开发区里每一家排污企业物料平衡审计后,仍然发现至少还有8000吨化工废水没有进入污水处理厂。
经过再一次“拉网”检查,终于揭开了另一个“大漏斗”:原来各家排污企业都有雨水、污水、冷却水3根排放管道,一些企业趁机做下“手脚”:将未经处理的废水,通过雨水或者冷却水管道,直接排放到了外环境。
如何堵住开发区这个“大漏斗”?副局长杨剑平想到了一个新主意:先组织全体环境执法人员,对每家排污企业3根排水管道进行规范化整治,堵住了所有可以混排的排污口,使企业预处理的化工废水真正实现了“污水归槽走”。然后,在每一家排污企业的大门口,新挖了两个蓄水检查井,并与排放雨水、冷却水的两根管道相通。这样,企业排放的所有雨水与冷却水,必须要经过两个蓄水检查井。而两个蓄水检查井都增加了上锁的铁板密封盖,只有环境执法人员才可以开锁打开铁盖取水监测化验。如果企业再趁机偷排化工废水,就会很容易被执法人员抓了现行。
成功堵住了开发区这个“大漏斗”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每天进水量又上升到了两万吨,已完全与所有排污企业产生的化工废水相吻合。
经过整整9个月的集中整治,泰兴化工开发区所有污染痼疾已被清除。不久前,化工开发区环境整治成果率先通过了省级督办考核小组的正式考核验收,已成为江苏省十大环境污染督办挂牌案件的“摘牌”标杆。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