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碳信息披露:打开一扇市场之门

更新时间:2008-10-28 09:36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刘秀凤 阅读:1140 网友评论0

   “碳信息披露项目非常高兴能够与中国的企业合作,而且很多企业在调查中做出了很好的回应。很多投资者都希望能够了解企业在气候方面的风险以及相应的机遇。”这是碳信息披露项目(CDP)总裁保罗·狄金森在首份碳信息披露项目中国报告发布仪式上提到的。这一项目的目的是促进企业更理性地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为何17家企业明确拒绝参与?

  在此次调查中,有5家上市公司填写了问卷,20家上市公司提供了相关信息,总体回复率为25%。5家填写问卷的公司分别为: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富士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其中,华新和富士康是由其在海外或香港的母公司统一做出回复的。另外,包括蒙牛乳业、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17家企业拒绝参与,还有58家企业没有明确回应。兴业银行和中国投资公司作为联署投资者支持了2008年的CDP调查。

  据商道纵横总经理郭沛源介绍,此次被邀请参与调查的100家中国企业是由CDP办公室进行筛选的,包括在海内外上市且流通市值排名前100位的大型公司。其实在2002年第一次调查开始的时候,CDP的调查对象就涉及少数在境外上市的中国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中海油、工商银行(亚洲)、中国人寿等公司先后参与了2006年和2007年的调查。

  在今年1月份的时候,CDP伦敦办公室将CDP项目致函发到各大公司的董事长办公室,商道纵横于2月底开始联系各公司相关部门,信息收集工作于6月30日结束。在这个过程中,有17家企业明确拒绝参与,还有多家企业部门之间在“踢皮球”。很多企业认为应该负责这个项目的部门也是五花八门,有的是投资战略部,有的是公关部,还有将气候变化单一理解为“植树造林”的企业,甚至认为应该找工会。商道纵横副总经理陈颖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很多企业没有专门的部门负责气候变化议题,由于在调查过程中找不到合适的部门,问卷信息收集工作不能进行,我们就只能将其界定为没有回复。”

  记者注意到,此次被调查的100家企业覆盖了钢铁、石油和天然气、汽车、建筑材料、金融等。其中,企业样本数量最多的是运输和房地产两个行业,各有10家企业,其次为金属与采矿、交通基本设施,各有9家企业。房地产、银行金融、电力、运输各有3家企业回应了调查,包括信息提供和问卷回答的方式。记者同时也注意到,浙江东南发电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铝业有限公司、江西铜业有限公司等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行业企业拒绝参与调查,而大唐国际、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能源巨头没有回复。

  除了5家企业填写了问卷之外,还有20家企业向CDP提供了相关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在文字格式、内容详略程度上有较大差异,有的是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有的是企业的环境管理规定,而且篇幅不一。

  为何回复率只有25%?

  从2000年成立至今,经过8年的持续发展,CDP的调查范围已经扩展到21个国家的企业样本和两个行业的企业样本(电力和交通运输)。今年,超过1550家的企业回应了CDP调查,创下了历史新高。其中,绝大部分地区的回复率都在50%以上,包括同样是今年新增的拉美、荷兰和西班牙。中国25%的回复率是项目中最低的之一。类似的还有印度,200个企业样本中,39家企业填写了问卷,15家企业拒绝参与,155家企业没有回复。

  对此,报告认为,CDP近年来不断扩大,但也面临着很多挑战。新加入CDP的企业对CDP缺乏认识,在语言及文化方面存在障碍,以及气候变化相关法规不完善,造成了在这些地区企业参与不积极及问卷回答率相对较低。这一点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

  虽然与全球企业的参与程度相比,中国公司的问卷回复率还较低,但这已经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开始。在中国从事自然保护工作26年的世界自然基金会气候变化与能源项目主任陈冬梅对这个结果表示非常乐观,她认为,CDP在中国的推广需要一个过程,要面对的是那些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主流作用的企业,我们需要帮助这些企业来了解内部碳信息系统的建设方式,以及建立起来的系统对其未来运作的影响。而除了对未来的影响之外,如果把这个视为一个机遇,在未来业务的重组中,企业会考虑怎样应对所带来的新的机会。她说:“CDP今年仅仅是一个开始,将来还要继续做下去,我希望中国主流公司都能够明白,CDP给他们的是机遇,不是问题也不是压力。”

  在谈到如何提高企业的回复率时,中国企业家俱乐部道农研究所的施星辉认为,应该加强与企业高管的接触,让他们更多地了解CDP,同时也要加大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项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Dennis Pamlin也认为应该更多地与中国企业接触,他还提到不仅要关注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还应关注因此而获益的公司。

  中国企业怎样理解气候变化?

  这次的CDP调查报告显示,总体上,多数中国企业尽管已经在实际行动(如节能减排、新能源投资)中反映出其对气候变化的关注,但极少会战略地、系统地看待气候变化问题。调查结果显示,80%的回答者认为气候变化会涉及到法规风险,40%的回答者认为气候变化引起的现实灾害给企业运营带来了有形风险。同时,80%的回答者也表示气候变化能够为企业带来新的商业机遇。

  由于政策的推动,“节能减排”成为中国企业对气候变化最直接的理解。为了应对这一要求,大型企业逐步建立了内部管理体系,但数据搜集相对滞后,信息披露能力极其有限。事实上,节能是减缓气候变化的一种重要手段。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节能减排,客观上也提高了公司应对气候挑战的能力。只是多数公司采取的仍是被动的节能策略,没有看到气候变化与节能之间的关联,对气候变化、节能与市场之间的逻辑关系也缺乏认识。

  以电力行业为例,政府对温室气体排放的严格监管、因极端天气引起电力设施损坏的风险持续增加以及对清洁能源关注度提高等都将影响到行业的发展。在此次调查中,涉及到6家电力行业的企业,其中3家提供了相关信息。这其中提到的相关应对措施包括为火力发电机组安装脱硫装置,以降低排放;建设大容量、高标准的火力发电机组,以减少煤耗及提高发电效率;提高液化天然气、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在电源机构中的比例;实施固体垃圾焚烧处理和工业污水处理BOT项目。

  而面临着政府对排放更为严格的监管、化石燃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的汽车行业,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也采取了相关措施。国内汽车行业在实践中采用天然气作为动力能源,使用大型的过滤器,使污染物排放低于标准值。同时,企业研发电动汽车,加大力度发展小排量、环保型经济轿车,推出双燃料和混合动力型经济轿车。企业还规范环境管理体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完成事前环评,并对厂房设备进行排污监管,做到污染物源头控制。

  银行为何关注度高?

  这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上市公司关注气候变化的意识正在逐步形成,有的公司已经明确阐述了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策略,其中金融(主要是银行)和能源行业对气候变化关注度较高。

  绿色信贷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让银行开始关注企业的环境表现,防范因环境污染带来的风险。在此次被调查的6家银行中,工商银行填写了问卷,而中国银行和招商银行提供了相关信息。

  来自银行业的人士认为,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政策将促使银行重点支持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环保型企业和项目,从而惠及银行自身的良性发展。中国工商银行的于东智说:“工商银行将绿色信贷作为引领未来战略转型一个重要的动力。我们严格地应对高污染、高耗能行业信贷的投放,积极支持国内环保行业的发展,在分布信贷资源方面优先向环保、节能、低碳的产业方面发展。”他认为绿色信贷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就是要严格限制向高污染、高耗能不达标的企业放贷,第二就是在控制向这些高耗能行业放贷的同时,要给绿色产品企业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

  在绿色信贷的实践过程中,工商银行建立了一个企业环保名单,对所有的贷款项目和企业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同时,工商银行利用行业和政策信贷的手段加大再贷款投向选择和结构调整,坚决制止向这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发放项目贷款。为了更好地推行绿色信贷,工商银行在去年9月份对全部企业客户做了一个环保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发现违规的问题,及时纠正并且采取保全措施。这一专项检查要求工行的分支机构积极主动地与当地环保部门取得联系,全面调查了解所发放的贷款中,法人客户是不是有环境违法的情况。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了解客户在工商银行融资的情况,逐户分析他们是不是违反了国家环保政策的规定,对那些有违反的企业贷款立即采取纠正和制止。

  工商银行为了加强客户环保信息的动态的管理,参照环境保护部的标准和要求,在银行内部管理中,将全部的法人代表客户进行分类:第一类是环境友好型客户,第二类是环境合格客户,第三类是环境关注客户,第四类是环境潜在风险客户。银行要求在这次排查过程中,所有的分支机构严格按照总行确定的客户分类信息标准对全部的贷款客户在内部管理信息系统中给予标注,同时如果有违法事实,要将其受到的处罚和措施向总行说明。此外,银行还进一步完善了绿色信贷长效机制的建设,将环境风险防范工作纳入了工商银行全行的信贷管理日常的工作流程。

  有企业能与气候变化无关吗?

  在这份报告的附录部分,简要列出了气候变化对各行业所带来的影响,并从回复调查的25家公司所提供的信息中摘取部分内容,反映这些行业的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的实践。记者注意到,在报告所列出的14个行业分类中,有4个行业的被调查企业均未做出回应,分别是纸类与林业产品;饮料、烟草、食品生产及烟草、食品零售业;保险和再保险;制造业(机械与电器设备制造等)。

  以保险行业为例,气候变化可能会使市场对有效评估资产充足率和自然灾害风险的巨灾模型开发的需求不断增加,人类健康风险(温度承受能力、传染病和自然灾害)会因为气候变化而增加,而气候金融衍生品、巨灾债券等也可能因此而扩展等。因此,这样一个低碳行业的发展,也会受到气候变化的巨大影响。但是,包括中国人寿、中国人民财产保险、中国平安在内的国内保险公司没有对问卷做出回应。

  看似对气候变化影响很小或者没有影响的行业,真的就可以无视气候变化的存在吗?当然不是。美林亚太商品市场董事蒋洪波谈到了这样的例子,台湾地区的电子企业参加CDP调查非常积极。电子行业是低碳行业,他们为什么对碳减排这么积极呢?因为电子行业是全球联系最为紧密的一个行业,他们的采购商是摩托罗拉、惠普、苹果这样的企业,如果不能拿出碳减排的方案,就上不了这些企业的采购清单。

  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机遇在哪里?

  蒋洪波还谈到了另一个例子:《华尔街日报》在今年夏天报道,一个法国的化工企业在韩国做了一个非常大的化工生产投资,因为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减少一氧化二氮的排放,从而获得了超过了10亿美元的收入,这甚至超过了企业的主业收入。这样一个可观的经济效益,对企业来讲有点出乎意料。

  这份报告也反映出,一些企业开始抓住应对气候变化的机遇,新能源投资和CDM是国内气候金融的热点。但是,在国内股票市场上,除了节能减排所催生的概念股受到追捧外,气候变化并未受到足够关注。

  据统计,中国新能源投资持续升温,2007年中国有关新能源的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交易额达2.37亿美元、资产融资交易额达10.829亿美元、并购交易额达3.86亿美元。CDM项目在中国正如火如荼。世界银行2003年所做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全球碳市场中,中国有30亿~50亿美元的规模,占全球总额的近50%。截止到2007年10月,中国政府批准了大约900多个CDM项目,大部分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风电、生物质能等,约占70%,还有15%左右的项目关注节能和提高能效。

  回答问卷的公司中有两家表示已经参与或即将参与排放交易。随着近几年CDM项目在国内不断升温,大部分公司也开始考虑参与碳交易。此外,银行金融业回答者表示随着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快速发展,与碳交易相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将日益丰富。同时也亟待各级主管部门逐步理顺相关政策和机制,为推动适合中国国情的“碳金融”市场逐步兴起和蓬勃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曾说:“碳信息披露项目至关重要,我们每个人都要参与其中。气候变化是事关繁荣的问题,在投资决策中忽视这个问题并对相关工艺流程毫不监控,在过去也许可以,但对于将来是毫无道理的。”

  蒋洪波认为,投资者现在越来越多地把碳排放看成一个重要的因素。在气候问题日益被关注的情况下,无论接受投资,或者走出去对外投资的企业都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你投资的项目或者企业有没有因环境变化带来额外压力。比方说投资一个电厂,这种风险是否在新的投资过程中已经得到一个正确的评估,这些都是在现有的资产负债表之外的一个评估。蒋洪波说:“那些有明确气候变化战略,碳足迹在同行中相对较小的公司,一般来说都会有更为出色的整体发展战略。”

  虽然25%的回复率相对较低,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目前国内上市公司关注气候变化的意识正在逐步形成。而受到节能减排政策的推动,很多企业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正如报告在结论部分所提到的,未来几年,以节能减排为导向的气候变化问题可能会对市场带来更大的冲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碳信息披露:打开一扇市场之门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