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生态路越走越宽
早上去街心花园遛遛鸟,晚上和老伴去散散步,是张大爷每天的习惯。张大爷住在重庆市北碚区。因良好的生态环境,北碚区去年4月被命名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区。
![]() |
北碚区的良好环境质量并不是重庆市的个例。渝北区曾早于北碚区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区,大足县、巫山县创建为国家生态示范区,黔江区、南岸区建成市级环保模范区。
生态追求无止境。最近召开的中共重庆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提出了打造宜居重庆、森林重庆、建成节能环保模范城市以及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目标。这无疑给重庆环保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带来新压力和新挑战。
一系列环保硬功夫提升环境质量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重庆的蓝天、碧水与全市大力实施的一系列环保行动密不可分。
近年来,重庆市开展了蓝天行动、碧水行动、绿地行动和宁静行动。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好转,优良天数由2000年的187天增至2007年的289天。这增加的100多天对于山城重庆来说,来之不易。
重庆市不止因山城闻名,还因为它处于三峡上游备受瞩目。重庆市以饮用水源保护为重点,推进实施《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开展城镇生活污染整治、工业污染防治、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次级河流综合整治等工程。全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2%,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峡水库135米水位蓄水以来,库区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同时,重庆市还加大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噪声治理力度。目前全市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27%,绿化覆盖率达30%,人均公园绿地7.7平方米。新建环境噪声达标区99.29平方公里,着力解决了噪声扰民这一突出环境问题。
“环境是最大意义的公共品。四大环保行动的目的就是让人们的饮水更安全、呼吸的空气更清新、享受的生活更宁静。”重庆市环保局局长曹光辉对记者说。
与此同时,按照国家统一部署,重庆市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环境与经济高度融合的有效结合点,切实加大减排工作力度。重庆市制定出台了总量减排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将“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和年度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到各区县和各用能、排污大户,并将污染物减排与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结合起来,对未完成减排任务的区县(自治县)政府、市级部门和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对未完成总量减排任务的区县和行业,实行区域和行业限批。
一系列措施取得实效,重庆市有效遏制了全市污染物总量上升的势头。2007年,重庆市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两项污染物排放指标实现双下降,分别较2006年下降3.88%和4.81%。
加大投入,舍得关停,勇于拒绝
要搞好生态建设,就要加大投入。重庆市大足县逐年加大对环境的综合整治与投入力度。2006年,大足县全年共投入环保资金2.8亿元,环保投入占GDP的3.27%,其中财政环保投入4900余万元,占地方财政支出的4.42%。2007年财政环保投入增长幅度为372%。
大足县的做法只是重庆市加大环保投入的一个缩影。直辖以来,重庆不断加大对环保的投入,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近800亿元。2005~2007年,重庆市财政投入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资金达174亿元,每年递增100%以上。
重庆市委、市政府还决定,从2005年起,每年在排污费之外再安排5000万元,用于环境污染防治和环保监管能力建设,并以此为基数每年递增10%。
要做好环保工作,政府除了要加大投入,还要舍得关停。近5年,重庆全市区共完成43家主城区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重点企业搬迁改造,关停小煤矿、小钢铁、小水泥、小造纸、小火电企业2100家。曹光辉说,事实证明,坚决关停小企业,不仅没有影响经济发展,反而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发展质量。
投资项目再大,如果环保不过关,也绝对不能落户。这是重庆市对待招商引资项目的一致原则,也是重庆市勇于拒绝利益诱惑的一个明证。
企业要想在重庆市落户,必须经过考察、评估、终审“三关”。考察就是组织专家团深入企业看产品、看实力,评估就是由环保牵头对企业生产时的废气、废水、噪声、废渣等指数进行综合评估审核,终审是指由区级领导决策团根据环保评估和考察结果确定企业能否迁入。
不止重庆市认真遵循这一原则,重庆市所属40个区县也严把环保准入关。近4年来,北碚区共拒绝投资总额达60多亿元的污染项目落户,大足县仅去年一年就拒批近7亿元的项目。
建设森林城市和宜居城市
薄熙来去年底走马上任重庆市委书记。作为重庆市“一把手”,他这样描绘重庆市未来10年的发展蓝图:一个适合人们居住的宜居城市;一个交通便利、方便出游的畅通城市;一个节能、智能的城市;一个将在8万平方公里城郊区植树率达50% 以上的森林城市……
基于这样的定位,重庆正铆足了劲向目标迈进。
重庆将力争在5年内建成“森林城市”,使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8%,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7%。重庆主城各区植树造林将以绿化美化城市为重点,合理布局,提高种树种草的质量。其他区县要把森林建设与退耕还林、封山育林、荒山造林、三峡库区库周绿化结合起来,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竹木加工、苗圃苗木、森林旅游等。
提高森林和绿地覆盖率,是重庆和长江上游改善生态环境的治本之举,也是提高重庆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重庆市的高定位促使各区县在生态创建的路上越走越远。大足县没有满足于生态示范区这一成绩,正大踏步地向生态示范县冲刺;万盛区虽然是个以开采煤炭为主的资源型地区,但他们努力实现经济转型与环境保护双赢;北碚区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提出了将缙云山竹海引入新城,打造竹类绿化景观,建设竹海城市的构想……
只有真正优化环境,才能产生吸引力。良好的环境将为重庆提供深厚的发展底蕴。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