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实现水共享 上下游需共担环保成本
在“世界水日”到来之际,有关专家呼吁——实现水共享,上下游需共担环保成本。
3月22日,是第十七届“世界水日”。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跨界水———共享的水、共享的机遇”;我国宣传主题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保护水资源”。
“要共享水,共享机遇,首先应是合格的水。随着水污染情况的恶化,上下游为水资源发生的纠纷比比皆是。我国大江大河的上游都在西部地区,但西部地区又是相对贫困的地区,自身经济发展的巨大需求与环保,尤其是水资源保护之间形成了巨大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我国应在政府主导、企业和个人等利益相关方的多方参与下,逐步完善市场运行机制,也就是让流域的上、下游共同承担环保成本,进行生态补偿。”北京大学教授、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主任吕植今日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
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2008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长江、黄河和珠江等7大水系中,一类到三类水质断面比例为55%%,但完全丧失水功能的劣五类水比例为21%%;湖泊富营养化突出;饮用水源地取水仍有23.6%%超过三类标准,没有达标。
近年来,太湖蓝藻等威胁饮用水安全事件频发,河流下游地区对来水质量忧心忡忡,而上游地区对水资源保护成本问题叫苦不迭。贵州省环保局副局长瞿丽雅说:“为了涵养水源、保护水源地水质,贵州在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上付出了巨大努力。干净的水惠及整个流域,可无论是保护成本还是失去发展机会的损失,却只由贵州来承担,这既不公平,也不符合水源地持久保护的需要。”
陕西省政协副主席李冬玉说,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使得长距离甚至跨流域调水已成必然,但随之而来的是输出区面临的发展压力和保护压力越来越大。他以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水源涵养区陕南为例,2000年以来,当地林地覆盖率提高近5个百分点,年均输出二类以上优质淡水251亿立方米,但同期人均财政收入却急剧下降,从占全省人均财政收入的1/3降到1/10。
为喝到干净的水,生态保护成本究竟该由谁来承担?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淡水保护基金项目主任何毅说,在生态补偿的概念下,环境变成了一种有价的商品了,流域的上、下游应共同承担环保成本。但是由于原则上流域水资源属于国有,如果各地都在属地内利用水资源,上游排放污水造成损失,下游要求补偿;上游提供好水给下游,下游需对之进行补偿,不但在补偿范围上不好划定,其生态和经济效应金额究竟是多少,也很难量化。
中科院院士、原国家气象局局长秦大河建议说,应当在基础较好、需求紧迫、在国家生态保护总体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地区(比如三江源)先行试点,总结经验,边研究边实践,突出保护补偿、限制发展机会和发展权补偿,重点解决保护区民生重点问题。
何毅说,政府应当由目前生态服务的唯一买单者转变为支持者,建立和维持一个对个人、企业等都开放生态补偿市场,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市场补偿机制。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