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中国蓝星:“零排放”推进绿色化工

更新时间:2009-11-20 17:30 来源: 作者: 阅读:1200 网友评论0

中国蓝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蓝星)日前宣布,该公司与德国拜耳合作开发的氧气去极化阴极(简称ODC)电解装置,可直接降低30%用电量并间接降低等量二氧化碳的排放。

业内人士预计,目前,我国氯化钠电解氯气的年产量约为2100万吨,如果全部采用ODC工艺,每年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多达1500万吨。

致力降低电解槽能耗

氯气生产是高能耗的过程。而氯气生产过程中能耗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其核心制造设备——离子膜电解槽。20世纪70年代以前,全球氯碱行业的主要制造设备是水银法石墨电解槽,碱能耗为3200kWh/t。蓝星作为中国唯一的离子膜电解槽生产企业,从成立之初就一直致力于降低电解槽的能耗。通过技术进步,从最初的隔膜电解槽发展到离子膜电解槽,到2008年蓝星的膜极距电解槽,吨碱能耗已降低到2050kWh/t。

据了解,2008年初,中国化工集团总经理、中国蓝星集团董事长任建新正式对外宣布:在全行业内用3年至5年推行“零排放”管理,凡今后新上项目,按照“零排放”标准严格审批;凡今后技改项目,达不到“零排放”的要限制审批。

这个举措,无疑把“高耗能、重污染”的化工行业,主动推向了节能减排的风口浪尖。任建新认为,蓝星历经20多年发展,已经具备“零排放”管理的资金和技术条件。记者了解到,截止到2008年,蓝星资产总额和销售收入都超过400亿元;在全球拥有科研机构17家,其中国内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海外研发机构7个,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 30多项,专利1473项。

膜法水处理净化水质

1992年,中国蓝星与澳大利亚相关科研机构合作,逐步掌握了世界先进的膜处理技术。在此基础上,开发生产过面向家用的“蓝岛”水质净化仪。

蓝星环境工程公司率先开发应用了双膜法水处理工艺技术,在海水淡化、苦咸水处理等技术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是膜分离水处理设备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起草单位,先后承揽过国内钢铁业最大的反渗透膜法水处理工程——太钢集团净环水改造及软水站7.2万吨/日项目、国内最大的双膜法市政供水工程——杭州湾慈溪市开发区5万吨/日海滩涂微污染水处理厂项目、北京奥运国家体育场(鸟巢)雨洪水回用项目、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BDA)3万吨/日污水回用项目等上千个水处理工程。

致力消灭饹渣

铬是无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世界铬化工大国,年生产能力约31.8万吨。而铬渣的处理历来被认为是铬盐行业的世界难题,即使是为少数发达国家垄断的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铬盐生产工艺也没能彻底解决铬渣污染问题。

2007年9月24日,蓝星集团宣布,世界首套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的万吨铬盐项目在河南义马顺利投产,标志着制约世界铬盐工业的铬渣污染问题将得到根本解决。由中国蓝星与中科院合作建成的万吨级氧化铬绿清洁生产示范工程,已稳定运行并生产出批量合格的氧化铬绿和高效脱硫剂产品以及铬酸钾中间产品,并实现了铬渣和含铬粉尘的零排放。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中国蓝星:“零排放”推进绿色化工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