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以高科技手段为依托科学削减污染
作为首批命名的13个国家级示范区之一,近年来,北京市西城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近400项试点项目、示范工程,在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开发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面对城市快速发展给环境保护带来的压力,通过实施平房区“煤改电”清洁能源示范改造工程、开展环保扬尘覆盖剂的课题研究、建立大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综合治理什刹海水质等一系列治理措施,以高科技手段为依托科学削减污染。2009年9月,北京市西城区被评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
数学模型计算指导电煤置换
北京市西城区在拆除小煤炉的过程中,改变了传统游击式的执法手段,运用先进的数学模型计算及污染源地理信息查询系统,对全区近两万户平房居民实施电置换煤。这样也可以对采暖后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程度进行科学而量化的综合评估,评估结果对污染源的日常控制及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据北京市西城区环保局局长章卫介绍,自1998年以来,西域区对燃煤锅炉按阶段、分吨位逐一实施了改造,全区3669台燃煤大灶、809台茶炉和 1000多台单位用土暖气全部改用了清洁能源,1587台燃煤锅炉改用了天然气、热力、电力和轻柴油,实现了20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部使用清洁能源的目标。通过燃煤锅炉改用清洁能源、煤改电等主要工程,全区燃煤总量由1998年年底的60万吨减少到2008年的8.77万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2078 吨。
结合西城区平房多、人口密度大、冬季采暖用煤造成的低空面源污较为严重的现实,从2001年开始,西城区逐步实施了平房保护区居民冬季采暖清洁能源示范、改造工程。从2005年起,西城区与意大利专家及科研院所合作,对什刹海地区近40户平房居民进行了液化气及生物燃料置换小煤炉的研究与示范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截至2008年,有近5万户居民冬季采暖改用了清洁能源。
针对施工及道路扬尘日益突出的问题,西城区环保局联合有关单位开展了环保扬尘覆盖剂的研究课题,着重研究以秸秆为主要原料生产环保型覆盖剂,喷洒于建筑工地、拆迁工地等扬尘发生场所,对施工工地裸露地面进行了有效覆盖,在应用的基础上实现了成果产业化。既能有效控制扬尘污染,又不会造成空气、水及土壤二次污染。
示范成果助推什刹海水质提升
近年来,生活在什刹海附近的百姓重新享受到了碧波荡漾的什刹海美景。2001年,西城区环保局在后海部分水域开展了“利用物理及微生物法改善什刹海水体研究与示范”工程,实现了水生植被基地修复、水生生态重建和修复、除藻抑藻等恢复生态平衡的目标,成功遏制了水华的生成,实验区域内的水质有了明显改善。
2005年,西域区继续寻求先进的治污技术,与意大利环保部门合作,研究制定进一步改善什刹海水质的治理规划并实施水质改善工程。目前,中意合作水处理站(厂)已经开始试运行。通过几年的努力,什刹海水质由修复前的劣Ⅴ类提升至Ⅳ类并接近Ⅲ类。
西城区环保局等部门引进国外先进的废油脂收集技术和设备,在对部分餐饮业单位进行餐饮污水油脂处理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科技人员把引进的处理技术和设备与中餐污水排放结构相结合进行改造,提高了设备性能,有效地治理餐饮污水。同时积极协调有关企业对废油脂进行回收和加工再利用,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自动监控系统保障动态管理
西城区建立了固定及移动大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在施工工地安装了远程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对污染源的动态管理。通过这一系统,相关部门能够及时了解城区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及扩散特点,以做到在不同气象条件下对污染源及污染事故进行有效控制,并为大气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同时,西城区在污染场地安装远程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对重点环节和关键部位进行监控。通过这一系统,西城区环保局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现场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施工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大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由数据采集、实施分析、统计及CDMA无线数据传输组成,可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臭氧及气象参数进行实时监测,监测结果及视频图像经CDMA无线网络实时传送至城区环保局信息中心。
西城区环保局与北京市与劳动保护研究所及北京市城市建筑研究院共同承担了北京市科委“建筑施工噪声隔声屏研究与示范”课题,该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各建筑施工工地,较好地解决了噪声扰民问题。此外,西城区环保局还建立了4个噪声自动监测点,了解掌握不同功能街区环境噪声的分布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履行监管职责。与此同时,以科技为依托加强对群众关注的噪声污染治理。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