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郫县:吸收生活污水 庭院人工湿地保护农村水资源
5月9日,四川郫县园田村环境教育中心十分热闹,位于中心后院的庭院人工湿地正式开工。此次修建的庭院人工湿地将针对性地解决园田村活动中心、周边农户和村卫生院的生活污水排放问题。
村民们积极移栽湿地植物 | 农户庭院人工湿地效果展示 |
据悉,庭院人工湿地是通过形成一种“土壤—植物—微生物”的生态系统,利用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的共同作用,逐级过滤和吸收除人畜粪便以外的其它家庭 “灰水”,如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洗澡水、洗衣水、洗碗水等,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美化村民家园的效果。
在过去的半年中,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已经在园田村成功地示范修建了处理单户农家生活污水的小型庭院人工湿地。对示范户净水效果的监测显示,庭院人工湿地对于水体中氨氮、总磷、COD、BOD、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粪大肠菌群等的去除率均能达到90%以上,净水效果十分明显。同时,小型庭院人工湿地在农户家形成了独特的庭院景观,受到村民们的好评和喜爱。
在油子河自然功能恢复示范过程中,WWF和当地居民发现河岸边有一个常年向油子河排污的管道,污水来源于环教中心后院的一个化粪池,集中了中心周边约30户农户、村卫生院和村活动中心的污水,排污量约40立方米/天。根据今年1月的水质监测结果,虽然化粪池有一定的污水处理功能,但效果并不理想,处理后的水并未达到农田灌溉的水质标准,是造成油子河水质较差的原因之一。在小型庭院人工湿地成功示范的基础上,WWF创新性地提出在园田村环教中心尝试修建规模更大的庭院人工湿地,工程预计在今年6月完工,以期解决该村约200人次的污水排放问题,保护好村民们身边的河流,保护好成都的水源地。
自2008年起,WWF开始在园田村开展水资源综合保护和示范工作,包括启动油子河自然生态恢复示范项目、推广农村沼气池、实践环保农耕(社区支持农业)、示范庭院人工湿地等。 这是一种全新的农村水资源综合保护的模式,能应对和解决一系列河流面临的问题,如河流自然功能的退化、化肥农药形成的面源污染、人畜粪便的排放、家庭生活灰水等。这种水资源综合保护模式将在WWF和当地政府、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复制到更多的与河相邻的社区,逐步实现 “水清而鱼欢,鸟飞百姓乐”的美好愿景。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