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生态化”助力贵阳转变发展方式 整治污染
对污染企业关停拆迁、让废渣废气“变废为宝”,贵州省贵阳市以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为目标,大胆转变发展思路,谋篇布局“产业生态化”的大文章。空气越来越清新,环境越来越舒适,现在的贵阳,正在实践着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双赢。
今年的5月24日,是一个令贵阳市民难忘的日子,当天市长袁周宣布贵州水泥厂甘荫塘厂区停窑熄火,困扰贵阳市民半个多世纪的城区最大污染源正式远离了贵阳人的生活。水泥厂关停后,贵阳市区每年可以减少近千吨粉尘和400多吨二氧化硫的排放。今年,贵阳市相继搬迁、关停、取缔了一批污染大、能耗高、产能过剩的企业,贵阳人震惊于政府果断的举措。
市民:想不到!那么多年了政府还真拆了,真的是给了我们信心!
市民:现在肯定比以前好得太多了,空气比原来要新鲜多了。
环保是贵阳发展经济的前提,如何实现发展与环保两不耽误,产业生态化的考验摆在了贵阳面前。对公交车和出租车实行“油改气”改装,贵阳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与开磷集团合作建成国内首座自行研发的利用合成氨尾气生产液化天然气的工厂,让工厂生产排出的废气变废为宝,使之成为汽车的新型燃料,既减少了污染又方便了驾驶。贵阳2路车公交司机薛志强说,加一次液化气可够他在市区行驶一天半。
薛志强:烧气的这种车子啊对于我们来说比较好启动,对大气没有污染,市民的身心健康有保证。
走进变废为宝的开磷集团工业园区,曾经弥漫厂区的刺鼻气味已经不在,映入眼帘的是充满着生机的鱼塘水池和盛开在废渣上的玫瑰花园。园区所处的息烽县县委书记黄秋斌说,企业出钱搞循环经济,政府做好服务,形成了多赢局面。
黄秋斌:政府做好服务,跟企业共发展,实现双赢。他的产值占了我们工业产值的半壁江山,还解决了我们当地三四千人的就业。
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最严厉的措施保护环境,贵阳甩掉了“全球十大污染城市”和“全国三个酸雨污染最严重城市”的黑帽子。从贵阳母亲河的三年治理工程到污染企业的搬迁、关停;从全国首个环保法庭的建立到“依法治理两湖一库”专项行动的开展,贵阳市民是最大的受益者。如今,在“森林之城、避暑之都”贵阳清心洗肺,已经成了国内外游客观光度假的首选。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