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连发30多起重金属污染事件 拟出防治条例
重金属污染侵蚀中国
编者按
近日,又见"血铅"超标事件。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峰江街道168名村民被检测出"血铅"超标,罪魁祸首直指设在居民区的蓄电池公司。
据统计,从2009年至今,我国已连续发生30多起重特大重金属污染事件。
空气受到污染、水体受到污染、土壤受到污染,人的身体健康受到侵害……
重金属污染,这个"隐形杀手"不仅仅威胁着化工厂周边的人群,甚至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
我们和我们的后代,正在承受着牺牲环境、盲目发展经济带来的严重后果。
重金属污染防治告急!也由此成为了国家计划。
重金属污染程度仍是糊涂账
法治周末记者 戴蕾蕾
近期频频发生的"血铅超标事件"再次让涉铅企业经历一场风暴。
国内三大再生铅冶炼基地之一的安徽阜阳地区,多数再生铅冶炼厂因接受环保检查从2月28日起停工,至今尚未完全复产。
《法治周末》记者搜索发现,河南、山东等地也在开展重金属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对涉铅等重金属企业的污染情况进行深入排查和摸底。
在这当口,已经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的《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呼之欲出,该规划由环境保护部主持。
4月11日,《法治周末》记者向环保部发去采访提纲,截至截稿时,尚未能获得该规划更详细的内容。
今年年初爆发的安徽怀宁"血铅事件",被指直接加速了《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的出台。
3月18日,该《规划》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是中国第一个"十二五"国家级别的专项规划。
根据《规划》要求,"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重拳严惩重金属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到2015年,重点区域铅、汞、铬、镉和类金属砷等重金属污染物的排放,比2007年削减15%。今年将针对儿童"血铅"超标事件高发态势,着力打击铅蓄电池行业的违法企业和违法行为。
"重金属污染防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环境保护的头等大事。"在近日的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视频工作会议上,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对相关部委以及14个重点省份的负责人表示。
重金属污染防治研究成果未公开
重金属污染,其实学界对此早有研究,但研究成果并没有能够进入公众视野,也没有能够转化为立法成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高利红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曾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湘江现如今是中国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之一,而湘江流域则是中部地区最重要的有色金属和重化工业密集区之一。
1957年,湖南省卫生防疫部门对湘江进行监测,报告显示水质总体良好。但到1966年,湘江便监测到了铬、铅、锰、锌、砷等重金属。
1971年,湘江流域已出现部分江段饮用水重金属严重超标现象。
1978年,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给中央有关部门的报告分析指出,湘江已成为国内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之一。
1979年,湖南省颁发了国内第一部省级制定的水环境保护条例《湘江水系保护暂行条例》。
然而,湖南省环保局1981年至2000年湘江的水质监测数据却表明:湘江总体水质自上世纪90年代呈恶化趋势,主要污染源为工业污染和生活废水污染,工业污染中重金属污染明显,株洲、湘潭和长沙河段污染最为严重。
2005年,中科院院士谢学锦向湖南有关部门告知"湘江流域要出大问题了",结果未获重视。
2008年,湘江中下游农田土壤和蔬菜重金属污染调查实验结果全部出炉,结果证明,从衡阳到长沙段的湘江中下游沿岸,蔬菜中的砷、镉、镍、铅含 量与国家《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比较,超标率分别为95.8%、68.8%、10.4%和95.8%。论文中还提及,水田土壤中的砷、锌的含量还要高于 菜地。
但该结果仅作为科研成果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并未能在社会上公开以得到足够的重视。
之后,湘江流域相继发生了浏阳市湘和化工厂镉污染事件、原湖南铁合金厂非法转移铬渣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广西、广东以及贵州等有色金属矿藏富集的区域。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张景来告诉《法治周末》记者,重金属污染的防治,仅靠学界的呼声是不够的,需要全社会一起关注。
1998年,以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林玉锁研究员为首的研究团队曾经提出开展针对全国土壤环境的普查,最终未获同意。
2006年,由前环保总局与国土资源部共同承担的"全国土壤现状调查及污染防治项目"正式启动,但计划用3年半完成的该项目在完成150万平方公里的调查后曾一度中断,直至2008年才重启,至今也未发布任何结果。
2007年5月,中国启动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首次对中国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详细调查,涵盖了水体、大气和土壤。
仍然是"救火式治理"
对昔日的重金属污染防治,多位受访专家用"无序"、"救火式治理"来概括。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环境专家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到底重金属的污染有多严重到现在也没有调查清楚,不清楚的结果就是对重金属污染的防治不到位,发现一起治理一起,而"治"的难度远远大于"防"。
位于湘江河畔的水口山集团,有着113年的历史,正是这家赫赫有名的企业,由于过去在相当长时期内粗放式发展,成为了湘江重金属污染历史欠账" 大户"。在生产高峰期,企业二氧化硫年排放达两万吨以上,年产生工业废渣15万吨以上,日排放工业废水4000吨以上,重金属污染主要为铅、砷、锌等。
2006年,株洲霞湾港在清淤过程中由于水利施工不当,导致含镉严重超标的底泥和污水排入湘江,使得湘江株洲霞湾港至长沙江段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这起事故也把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推向了风口浪尖,2006年,湖南省开启湘江治理大幕。
2007年,湖南省关停洞庭湖畔234家造纸企业,洞庭湖恢复到三类水质。2008年,湘江流域660家造纸企业关停超过三分之二。
但是,历史欠账加上仍然存在的废水、废渣的偷排漏排情况使得湘江的污染雪上加霜。2009年3月,湖南省环保局在"长江环保执法行动"中对长 沙、株洲、湘潭等5个市300家企业进行督查,发现有偷排行为的企业共17家,环保设备部分停运的有9家,超排的有11家,偷排、漏排现象依然严重。
更为严重的是,重金属污染物在环境中逐渐累积,污染呈现愈演愈烈之势。
据环保部中国环境规划院介绍,2009年,由于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血铅"等重金属污染事件,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作出了多个重要批示。
当年11月,国务院还紧急出台了《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制定《重金属防治"十二五"规划》的要求。
"对于重金属的防治,有些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问题,要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的发生。"张景来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防""治"结合
高利红告诉《法治周末》记者,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成本及其高昂,她的课题组也实地考察了美国道朗公司的重金属污染治理,就方法而言,应该说技术难 度不大。对于已经污染的土壤来说,最好的办法是换土,而这一点,对我们国家来说,实在太难。预防环节,重点放在了非点源污染上,而不仅仅是控制企业的排 放。这些需要巨额的资金。
国务院提出制定《规划》后,环保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实施方案,并由环境规划院联合有关单位编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统筹污染源综合整治、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和环境修复试点示范等。
2010年2月,环境规划院在京举办了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编制技术培训会,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环保部门及其技术支持单位相关人员共120余人参加了培训。
同年6月17日,环保部在北京组织召开了《重金属防治"十二五"规划》专家评审会,评审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评审。
6月23日,环保部副部长张力(专栏)军主持召开部长专题会审议《重金属防治"十二五"规划》,要求对规划目标等进行修改完善后,充分吸收各部委和有关省市意见,形成规划报批稿,按程序提交重金属污染防治部际联席会议审议。
7月9日,在重金属污染防治部际联席会议上,原则通过了《重金属防治"十二五"规划》,决定经进一步修改后报国务院批准实施。
2011年2月《规划》获得批复,但是截至目前,《法治周末》记者仍未看到《规划》的详细内容。
对于当前的污染现状,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予以改善?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土壤研究室副主任杨俊诚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土壤污染,必须防治结合,首先严把入口,完善监管,尽量杜绝污染源,再有就是治理。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