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的改善是长期的,不仅仅是为了奥运
专访联合国副秘书长阿齐姆·施泰纳
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齐姆·施泰纳作为联合国的贵宾出席了北京2008奥运会开幕典礼,这是联合国环境署在全球支持绿色奥运工作的一部分。8月10日,在他离开中国的前一个小时,南方周末记者专访了他。
超越奥林匹克的遗产
南方周末:今天是奥运会第三天了,请谈一下到目前为止,你对北京奥运会的印象。
施泰纳:我认为可以有两种方式来评论奥运。一是7年来北京为奥运所做的准备,以及这些准备给北京这座城市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角度来说,我们的注意力很大程度上集中在环境的改善和相关技术上,北京所付出的努力给我以非常深刻的印象。
第二个方式就是开幕式以及使用的相关设施了,相当令人瞩目!北京的这些新窗口,例如奥运村和游泳馆等,也都十分壮观!我还参观了奥林匹克公园,我也必须说这是一个最伟大的试验,因为对北京人来说,它会在那里继续存在。
南方周末:你怎样评价北京兑现当初对绿色奥运的实现情况?
施泰纳:即便奥运结束,我们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这太不公平了,举例来说,奥运会还有十多天才结束。中国政府承诺,将让奥运保持国际水准。当然在这一总的指导方针下,还存在一些争论。联合国早就决定,在运动会后给北京6个月时间,我们将做一个评估,然后才能真正地根据经验,做一个表态。当然,就准备工作而言,北京已经兑现了所有的承诺。在从很多方面看见这些事实的时候,北京也兑现了所有的承诺,在一些方面,它已经做到了超越承诺。但是我们必须首先等运动会结束,然后我们就可以从中了解更多的情况,能够做一个充分的分析。
北京很早就给自己确立了绿色奥运的目标,我认为这一点很重要。在这一过程中,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早就同国际奥委会在合作。2007年,我们对此做了一个总结和评估报告,我们认为主办国和主办城市北京已经兑现了多数绿色奥运的承诺,在很多方面,已经给北京市和北京人民留下了超越奥林匹克的遗产。
要评论哪些方面获得了提高,可能很多方面都非常需要考虑到。很多媒体关注的问题对中国的多数城市来说仍然是挑战,包括北京这样大的城市。我仍然认为很重要的是,出行概念的变化。北京投资了150公里新的城市铁路运输网络,以及60公里长的快速公交运输线,还有新的巴士和出租车,所有这些都是长久发挥作用的,我认为它不仅能为奥运服务,也能更加方便北京居民出行,这就是最重要的遗产。
问题本身也是机会
南方周末:你如何评价奥运会在环境方面对于北京乃至中国的意义?
施泰纳:你知道,我也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执行主任,我经常和中国的环境等部门的领导们在一起,我必须公正地说,中国正在承受工业污染和环境恶化的痛苦,几十年来忽视环境已经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非常糟糕的遗产。但是奥运最美妙的事就是,它第一次提供了一个讲坛,使得这一切都可以说出来了,更重要的是北京已经展现出这一点了。如果这是政治承诺,我们就应该在技术上贯彻。所以从这个观点来说,我们必须诚实地说,污染在中国是个大问题,但是北京已经表明,环境问题能够被迅速解决。如果在中国各级政府机构的人们共同努力,就能够解决。我发现让人感到兴奋的是,北京在这届奥运会中表现出其大规模的技术能力,这也是中国的机会,因为这个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讲究环境和技术,我们正迈向绿色经济,它正在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所以我认为,中国有问题,但是问题本身也是机会——绿色经济的机会,这一经济正在世界上变得越来越重要。
媒体的角色不是搞政治或者公关
南方周末:据说你昨天在奥运会主新闻中心说,在环境问题上不要给中国太大的压力。怎样理解这句话?
施泰纳:我说的是有关绿色奥运,报道不应该仅仅聚焦在大气污染上,还有很多内容,包括北京奥委会的方面、主办城市的承诺,这对于运动员、北京市民都同样十分重要。北京的绿色奥运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包括整个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新的城市公园、城市公共交通。许多国际媒体只把焦点集中在一个方面,而对于这些将长期发挥作用的成就则被忽视了,事实上,这些成就才是奥运的遗产,对北京市民来说,这些成就重要得多。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很遗憾媒体没有付出更多努力,我曾经希望它们这样做的。
南方周末:对于北京的环境,你有哪些亲身体会?
施泰纳:我花了两天的时间去环保局。我参观了控制室和控制站,我去了公交公司的总部,我还亲自了解了交通污染,我看了环保部门检测汽车污染的产品。这一切并没有人为的操纵。我觉得媒体没有讲出很多的事实,因而让国际视听充满疑问。媒体的角色不是搞政治,或者公关,我们需要事实。
环境的改善是长期的,不仅仅是为了奥运
南方周末:看来,你认为北京奥运将改进今后北京的环保状况?
施泰纳:毫无疑问。我认为今天北京的空气质量就比10年前乃至7年前要好,事实上,北京市民今天就可以以一种7年前根本不可能的方式使用公共交通,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还有,北京把重点发展城市公交作为北京和其他地方面临的优先事务,这降低了城市交通价格的百分之二十。公共汽车以百分一二百的比例增加,这对经济会产生很多刺激,是很有吸引力的。我想,未来像北京这样城市的生活质量将取决于我们如何把个人生活和城市交通的便捷结合起来,或者取决于我们如何大力发展城市公交设施,以促使居民自动选择公共交通出行,这将是奥运结束后北京作出的最重要的改变之一。
另一个事例就是如何处理工业污染。
清洁生产不仅是奥运的事,因为环境的改善是长期的,不仅仅是为了奥运。
另一个有趣的事例是,环保局通过27个监督站搜集的环境监督数据实时在网上公布。这在以前从未发生。跟改善环境相关,还有更多的例子。
绿色奥运对第三世界就是机遇
南方周末:绿色奥运意味着清洁能源,这会提高主办奥运的成本,这会不会为奥运的提升设置障碍,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申办奥运?
施泰纳: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我认为,在申请主办奥运时,就是在允诺做一个大国才能做的事,我想每一个发展中国家都要在申请前仔细考虑,是否做好投资的准备了。中国的经济和资源已经足够大,可以主办奥运,可以在北京的投资上做一些转变和调整,这对于民众、对于北京和这个国家的经济将会带来长久的遗产。我想,举办一个清洁的、绿色的奥运的雄心事实上也会带来巨大的机会,因为在过去,奥运只会带来给人印象深刻的体育场。绿色奥运需要新的能源技术,发展生产环境友好型的新产业,这样你的产品就会在全球市场上有竞争力,因为你能够执行环保标准。
举个例子,我认为风能产业在奥运后能够得到很大的发展,在中国和国际市场都是如此。因此我认为,当你实行投资转型时,无论是投资技术转型还是经济转型,都存在一个投资时机的问题。经济就是投资和回报,所以,如果你想在未来做得更好,你就必须现在投资。如果一个国家想主办奥运,那绿色奥运就不是一个无法逾越的栏杆,当然这有更多的困难要处理。
南方周末:你来中国之前和很多环保组织接触过吧?
施泰纳:我把中国看成这样一个国家,一方面它在21世纪面临巨大的环境问题,但这个国家最初做出了伟大的承诺,要在21世纪建设知识经济和绿色经济。所以对我来说,中国不仅是一个存在环境问题的国家,也是一个改善环境的巨大机会,这就意味着要做很多工作。我在中国的同事有各级政府官员、科学家和各类非政府组织,我把他们一律看成是促进这种思想转型的积极的参与者。
在这个世界上,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都把工作焦点放在环境问题上的国家并不多。温家宝总理就是一个对整个环境问题清晰给出重要方向的领导人。中国正在从清洁环境和环境保护阶段,缓慢地走向环境经济。中国已经真实地意识到,从环境的承受能力来说,我们经济的发展正在消耗掉我们的未来,我认为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令人兴高采烈的时刻。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