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价上涨,消费者缘何不买账
■ 相关链接
1998年我国《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发布,确定了我国城市供水价格由供水成本、费用、税金和利润构成,明确了企业平均净资产利润率为8%—10%。这一规定奠定了中国成本加其他的供水水价原则和基础。既为供水企业留以一定合理利润的空间,又为政府监管的实施留有余地,同时也体现了公用事业的社会福利性,对目前我国的现状而言是比较适合的、可行的管理模式。
回到家,打开水龙头洗米做饭……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不同于首饰、汽车等生活品或者奢侈品,水是人们生存的必需品。今年以来,我国30多个城市召开水价上涨听证会,或酝酿水价上涨。
其实,水价一直在上涨,作为一个水资源比较紧缺的城市,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北京水价频频上涨。北京市水务公司的数据显示,从1991年至今,北京水价已上涨了9次,从0.12元/立方米上涨到了3.7元/立方米。北京水务部门表示,调整水价已列入今年工作日程,并已进行各项调研测算等工作,综合水价要达到6元/立方米。调整时间、听证会等工作还需发改委牵头进行。
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北京供水全部生产成本约为7元/立方米,加上南水北调工程的巨大费用,即使水价上调到6元/立方米,可能在不远的未来,北京还会再次经历水价的上涨。
——水价组成——
城市水价的四元结构
水价为什么要上涨?各地水务公司均表示,目前成本高而水价低,水厂普遍亏损,水价急需调价。那水价究竟由哪些部分组成,哪些部分需要上调呢?
早在2004年初,国务院就以文件形式明确了城市水价的四元结构组成,即水资源费、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城市供水价格以及污水处理费四部分。对应于水资源稀缺而产生的水价称为资源水价;将对应于环境修复和补偿而产生的水价称为环境水价;将对应于各种工程投资和服务提供的水价称为工程水价。
水资源费属于资源水价,一般以费的形式收取,以后会演化成水资源税,不需要按照价格进行听证和成本管理,最终进入政府财政。
城市供水服务价格以及部分城市具有的引水工程价格,属于工程水价,是以成本和服务为基础水价,也是其中真正属于“价格”的那部分,在公众支付的总价中约占50%,是目前价格和成本监管的重点。2007年7月,国家正式执行新的饮用水水质标准,新标准对饮用水水质的要求由原来的35项指标提高为2012年的106项指标,届时,对净水的要求更高,消毒等处理成本也将更大。
各种环境补偿性收费,包括污水处理费,则属于环境水价,环境水价一般是供水公司代收,之后进入了地方政府财政。世界银行高级环境专家谢剑说,目前,我国仅在极少数的城市对居民消费者征收了非象征性的、切实的污水处理费。据国家发改委数据,36个大中型城市的平均污水处理费为0.67元/立方米,仅相当于实际处理成本的2/3,目前有一半的县级市未开征污水处理费。
谢剑说,污水处理能力的不足是导致中国水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由于以前生活污水处理费普遍开征不足或未开征,这一部分成为目前水价上涨的重要部分。
——矛盾焦点——
供水成本不透明导致消费者不买账
相对于水务公司和部分专家关于“成本高而资源价格低,企业普遍亏损,资源急需上调”的说法,消费者普遍不买账,抱怨自己根本不知道成本高在哪里?
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说,现阶段,消费者对于水价上涨有很强烈的抵触情绪,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供水成本的不透明,以及对自来水公司服务水平(包括水质等)和成本约束机制的不满。
供水是公共服务,公众的充分参与在我国主要以听证会的形式进行。傅涛认为,目前听证会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专业人士都要花上很长时间,才能对水价的合理性作出判断,让一个外行的公民,在几天之内或一天之内对审计报表、成本监审全部了解,是不现实的。目前听证会材料也基本不对外公布,未能参与听证会的广大公众无从了解听证会的内容。其实也不需要把水价成本的全部细节都‘透明’给公众,因为再多的细节,不具备专业知识的公众也看不明白,但至少要有一些关键性的服务和成本指标。”傅涛说。
——水价和成本管理之痒——
供水公司人员臃肿却人均收入高
傅涛表示,为什么水价这个属于市政公共性质的行业这么难公开成本,是因为政府利益参加其中了。
“其实,水价背后有很多复杂因素,如由于垄断经营特点,在传统供水公司普遍存在人员臃肿现象,这些都计入城市供水的成本。但富余人员很大比例源于政府的社会安排和人情安排。调研发现,自来水公司人均收入比当地人员收入一般高出20%,部分中小城市,甚至更高。”
加速折旧主副业利益转移
“目前,大多数城市供水企业的财务状况并不好。很多企业虽然账面亏损,但是经营和福利仍然可以维系在较高的水平上。主要有两个方式实现这种不协调。一方面是供水企
业通过加速折旧,尤其是占供水资产50%的管网的加速折旧,得到充裕的自有现金,其中一部分用于主业相关设施维护建设,其他则用于支付各种费用,加速折旧使成本增加,一定程度造成账面亏损。另一方面,一些成本通过协议形式合法转移进入水务企业的副业公司,大部分水务企业得到副业的补贴,企业通过财务管理,进行合法的主副业相互调节。这些转移一定程度是由于没有形成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所造成的恶性循环。”
其他政策性支出计入成本
“我们调研发现,一些城市供水公司迫于地方政府建设的压力,为其他城市建设项目提供了贷款或担保,部分亦间接进入了水价成本;也有一些城市为了配合当地政府的引资政策,对定向企业减免了水费,如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一家企业,优惠条件之一是把其工业用水价从5元/立方米减少到3元/立方米,减少部分不可能由政府承担,摊入居民水价中;少量城市政府及事业机构少付水费等。这些因素导致的社会成本最终会体现在价格中。”傅涛告诉记者。
“在现行的政府架构下,不公开成本是很自然的。政府的哪个部门公开成本、费用了?都没有。”傅涛质疑道,水,电、天然气都是人们生活必需品,不同于所谓的商业机密,关键数据必须实施信息公开,让公众知道其中的“奥秘”,才能理解和接受、参与。
谢剑建议,应使利益相关者参与到水资源定价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并都有机会陈述自己的诉求。听证过程的透明化和足够的信息披露能使该过程更有效。水价改革应循序渐进,并应带来供水和污水处理服务质量以及范围的明显改善,避免“调价不调质”。
——被忽视的水质问题——
政府应该加大改善供水水质的投资
一些专家表示,即使上涨了,我国的水价比美国等发达国家要低很多,但网民也质疑道,美国等发达国家提供给公众的都是直饮水,而我国却是烧好后,有一股氯气味的水。据2005年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报告,我国不少城市饮用水源中检出数十种有机污染物,许多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对人体健康存在长期潜在危害。
傅涛提醒说,对有“水煮沸后再饮用”传统的中国人来说,煮沸能祛除了水中的大部分挥发性有机物并杀死病毒和细菌,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因为水质问题造成的伤害,但事实上,煮沸后的水并不能完全消除因环境污染而进入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
据国际健康医学研究,水中污染物是通过多种渠道进入人体的,人体所吸收的水中挥发性物质有1/3经过淋浴时由皮肤吸入,有1/3经口进入(包括饮水和食物),1/3在洗涤或洗浴时通过呼吸进入。因此,一旦自来水中存有污染物,对公众的健康影响可谓是无处可逃。
有关部门调查显示,目前我国90%以上城镇水域受到污染,大中城市自来水的源水合格率仅约70%,中小城市水源合格率则更低。
傅涛说,源水污染问题已对用水造成巨大威胁,供水系统中陈旧的管网也难以保障到户水龙头的出水水质,即使出水厂的水质达到了标准要求,而入户水龙头的水质状况却无人得知。因此,想获得真正健康而安全的供水,必须要有足够持续的资金支持。除水价上涨外,政府还需加大对供水行业的投资,但目前除了企业外,用于直接改善供水水质的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几乎没有。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