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湖泊污染之忧 失去一碧万顷安得春和景明?

更新时间:2009-10-28 09:43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阅读:773 网友评论0

湖泊是我国饮用水的重要来源,兼有防洪、航运、发电特别是维系流域生态平衡等重要功能。湖泊的生态状况,直接关系流域居民的生产生活和健康安全,关系区域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视察淮河时,从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高度,强调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恢复生机。这是统领我国新时期水污染防治的重要战略部署和重大战略举措。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指出,治理湖泊污染,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必须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湖泊治理与城乡建设、工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人类活动与自然活动的关系,处理好综合治理与分步骤治理的关系。遏制湖泊富营养化加重的趋势,逐步改善湖体水环境质量,努力形成流域生态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居环境。

罗布泊,如今是黄沙滚滚的无垠大漠。而著名探险家斯文·赫定上世纪30年代见到的罗布泊却是水草丰美,他在那部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8年》一书中这样赞誉:“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我乘舟而行……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仅仅40多年后,由于人类过度引水,浩瀚的罗布泊迅速缩小,最终完全消失。

罗布泊的故事似乎已经遥远,但2007年5月的太湖蓝藻事件,让人们突然强烈地意识到湖泊对于我们是多么重要而现实。如今的太湖,已经无力支撑起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人口剧增所带来的超负荷的压力。

不仅是太湖,位于中东部人口密集区的洞庭湖、巢湖、鄱阳湖等湖泊的生态系统也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湖泊面积萎缩,功能逐渐退化,水质遭受污染,湿地日趋减少。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江河湖泊70%被污染,7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不少湖泊已经不复存在。

星罗棋布的众多湖泊,滋养了一个个鱼米之乡,孕育了绵延不绝的灿烂文化,但是,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却面临着被污染甚至消亡的命运。

忧虑一: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对环境资源竭泽而渔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导致湖泊不堪污染重负,严重影响了民生。

湖泊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但是只索取不保护的发展却给湖泊带来致命伤。

太湖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面积达2400多平方公里的太湖不仅为江苏、上海提供了日常饮用水,也带来了太湖流域的繁荣,这块面积仅占全国0.4%、人口3%的土地,创造了占全国GDP的10%、财政收入16%的奇迹。

然而奇迹的背后却是整个湖泊水环境的恶化。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副所长秦伯强指出,经济高速度发展、工业污染强度增加、农业面源污染扩大、生活污水直接入湖和围网养殖规模压减不力是造成太湖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当遍布在太湖周边的几万家纺织印染、化工制造、食品加工等重污染企业在为GDP的增长贡献数字的时候,蓝藻也在急剧积累并最终引发一场震动社会的水危机。

高原明珠滇池孕育了昆明这座美丽的春城。“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那是昆明的骄傲。然而当城市人口迅猛增长,人们开始围湖造田、在湖边建起大量工厂之后,滇池面积在逐渐缩小,湖水水质逐渐恶化,成为继太湖、巢湖之后中国污染最为严重的高原湖泊。

“洞庭天下水。”曾经浩浩汤汤的洞庭湖,由于人们对其“先淤后围,先围后垦”,导致湖面进一步缩小,八百里洞庭的壮观景象已成记忆。周边大量造纸等企业污水直排入湖,导致“十五”期间,洞庭湖所设的10个监测断面监测结果均未达到Ⅲ类水质标准。2005年,各监测断面水质监测结果均为Ⅴ类。

更多不知名的湖泊,由于人为原因,则已经消失或到了濒临消失的边缘。以“千湖之省”湖北为例,由于长期开垦和围湖造田,全省湖泊从60年前的1066个减少到如今的326个,湖面缩小约6000平方公里,现有水面不足1949年的1/3。

严重的污染不仅仅给湖泊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而且给饮用水安全造成了威胁,影响了民生。如果人民群众连干净的水都喝不上,那么发展再快、财富再多又有什么意义?

忧虑二:污染加剧导致湖泊生态功能严重退化,严重影响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位于我国中东部地区的湖泊,无一不是当地人口聚集区,这一盆盆湖水,是当地居民的生命之水。许多城市因湖而兴、因湖而盛,而随着城市和经济的发展,许多湖泊的生态功能严重退化。

作为昆明人的母亲湖,滇池承担着保障昆明良好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然而当滇池沦为污染最严重的高原湖泊后,每年夏季疯长的蓝藻,却成为昆明人的一个噩梦、一块心病。有资料显示,1993年以来,国家和云南省相继投入污染治理的经费总共高达47亿元,但由于工业化、城市化速度加快,湖泊治理和保护仍存在很大的压力和难度。

作为中国污染较严重的淡水湖,巢湖和太湖、滇池并列为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湖”。在上世纪70年代以后,安徽省即开始了对巢湖的治理。但在上世纪90年代后,巢湖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并成为悬在合肥这座滨湖城市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沿湖而居的人们,不但需要忍受每年都要出现的蓝藻,而且由于污染,靠打鱼为生的渔民们打到的鱼也越来越少。今年3月,合肥市长吴存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如果我们不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未来巢湖的命运将不堪设想。”

太湖更是如此。有关资料显示,太湖流域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为978人,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倍;而人均创造的GDP,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5倍。太湖实在无力支撑超负荷的经济与人口带来的重负。有人评价说,2007年夏季蓝藻暴发,仿佛就像老者脸上出现的“老年斑”。甚至有生态专家预言:如不采取一系列拯救措施,再过若干年,美丽浩瀚的太湖,必将变成一片沼泽。

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但是,这种以大量消耗环境资源为特征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湖泊是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资源保障,湖泊污染加重,生态退化,将会使整个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失去动力。

忧虑三:湖泊生态的恶化,影响流域的整体发展,甚至对全国的饮用水安全、生态安全造成威胁。

湖泊不仅是一个点,更牵涉到一个面,这个面就是流域。当湖泊开始被污染、生态逐渐恶化之时,其流域的众多河流也不会例外。湖泊生态的恶化不仅局限于湖泊本身,还会影响到一个区域甚至流域的整体发展,甚至对全国的水安全也造成威胁。

太湖蓝藻暴发导致的水危机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如果这盆水如一些生态专家预言的那样,变成了沼泽,“长三角”这个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还能舞动起来吗?

不仅在经济发达的中东部地区,位于地广人稀的西部的许多湖泊,由于各种人为原因,也正面临着消亡的威胁,这些湖泊的衰退或者消失,对于生态脆弱的西部影响更为显著。

以位于黄河源头的玛多县为例,由于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频繁等因素的影响,这个地区植被破坏、草场退化,草原水涵养功能减弱,源头来水不断减少,截至2004年,4000多个湖泊的90%多已经消失,直接威胁到黄河水源补给。因为黄河水量不足,建成于2001年的玛多县河源水电站于2003年1月被迫一度停止发电。由于开始推行退牧还草工程和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玛多县的生态恶化步伐才得到初步遏制,湖泊数量也开始恢复。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呼伦湖,是中国第四大、北方最大的淡水湖,面积达到2300多平方公里,她孕育了肥沃的呼伦贝尔大草原。由于开垦田地,在草原上形成了3条不规则分布的沙带,面积达88万公顷。没了植被,没了草原植被蓄水,呼伦湖的水面开始缩小。如果呼伦湖逐渐萎缩,呼伦贝尔大草原这个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将受到破坏。

因为罗布泊,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出现了繁盛一时的楼兰城;因为“临广泽而带清流”,十六国时期匈奴人赫连勃勃在湖泊密布的毛乌素沙地中建起了统万城。然而当湖水干涸,所有的繁华都湮没于沙尘中了。

忧虑四:湖泊是一个区域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湖泊污染加剧,生态退化,历史文化传承也面临着断裂的危险。

在中国,湖泊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因素,也是区域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还是一个城市的人文符号。

对于杭州西湖来说,白居易和苏轼是无法绕过的历史人物,曾担任过杭州“一把手”的这两位大文豪,在任上不仅疏通河渠,引水灌田,整治西湖,留下了苏堤和白堤两条长长的生命堤坝,更因其留下的众多脍炙人口的描写西湖的诗句,使得杭州名扬天下。杭州的历史,是依附于承载了厚重历史文化内涵的西湖上的。

在工业时代,西湖也逃脱不了大多数湖泊的命运。在2000年前后,由于西湖边的居民区、工厂、单位不断侵占西湖的水域面积,私搭乱建,长年向湖中排放生活垃圾,使这个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的西湖丧失了生机与活力。到2003年,西湖的水质变成了劣Ⅴ类。西湖如果死掉,那么损失的就不仅仅是这一湖水,而是延续了上千年的西湖文化,杭州城市发展的历史根基也会动摇。好在杭州人意识到了这点,从2002年开始,一场拯救西湖的综合治理战役开始了,目前已经有所见效。

和西湖相比,八百里洞庭湖的历史一点也不逊色:舜帝曾南巡至此,屈原也在此徘徊,面对浩瀚的洞庭湖,孟浩然感叹“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壮观,范仲淹则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言。千古洞庭,因无数文人墨客,成为矗立在中华文化史上的一块丰碑。但随着洞庭湖面积的日益缩小,湖水污染的日益加重,不但浩瀚水面不见了,传承几千年的洞庭文化将面临断裂消失的危险。

湖泊见证了城市的成长、壮大,滋润了人的心灵精神,繁育了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

试想一下,失去了西湖的杭州将会变成什么模样?没有东湖的武汉还有那么大魅力吗?没了大明湖,济南和华北平原上的其他城市还有多大区别?然而当湖泊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人们不得不担忧:这些和城市血脉相连的湖泊,能否承载起城市文明发展的未来?

在农业时代哺育了灿烂中华文明的湖泊,在当今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的时代,如果不改变传统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发展模式,它们将濒临消亡,带来的后果也不堪设想。这,不是警告,而是必须面对的现实。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湖泊污染之忧 失去一碧万顷安得春和景明?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