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固碳能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月15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孟伟透露,成都每年的碳排放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固碳能力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他认为,“低碳成都”与“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应该从产业结构、能源利用率和机动车三大制约因素上入手。孟伟是在当天举行的“低碳成都”与“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学术报告会上作上述表示的。
孟伟透露,一项尚未结束的课题研究显示:成都每年碳排放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成都的固碳能力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据称,成都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工业、交通和固体废弃物处理三大方面,从整个成都区域的空间分布上看,则呈现出东南部的固碳能力高于西北部。固碳能力与当地的植被等因素有关。
孟伟认为,在“低碳成都”和“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中,成都还面临着三大制约因素:一是产业结构偏重,能源密集型企业很多,第三产业的占比不足。目前,成都的钢材、水泥等五大行业占整个碳排放的一半以上。二是能源利用效率低。目前,成都不仅能源消耗量增长迅速,而且能源对外依存度达到80%左右,风险很高。三是成都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成为低碳城市建设面临的难题,同时也是城市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
“首先要破解上述三大制约因素。”孟伟认为,成都要建设“低碳成都”和“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就要积极构建低碳工业体系、低碳交通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及引导绿色消费。
前不久,孟伟院士参加一位朋友的婚礼,签到时对方要求写明来参加婚礼的交通方式。原来新婚夫妇想计算自己婚礼所产生的碳排放,他们还承诺通过植树来补偿自己婚礼所产生的碳排放。“最后计算出要植150棵树。”孟伟说,像这样的绿色婚礼就是很好的绿色消费观念,这种观念要逐渐普及。
中国工程院院士金鉴明也指出,低碳经济包括了低碳生产、低碳产业、低碳产品、低碳生活等多个方面。他建议,在工业生产方面,要进行生态园区的打造,要求工业园区的入园必须提高环保绿色门槛和“绿色招商”,而不是企业原封不动地向园区集聚。要防止园区成为更大的纳污区,必须对园区进行结构调整,走循环经济的道路。
环保部科技司司长赵英民认为,成都提出的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目标,与正在推进的生态城市建设一脉相承。低碳城市就是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清洁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他说,现在我国许多城市都启动了低碳城市建设,这是今后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