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铁腕治污再开战
2010年年初,太原颁布了一道“禁煤令”,要求城区56条主要交通干线及紧邻街区必须全面禁止使用原煤、焦炭、型煤等产生煤烟污染较高的燃料,有关单位必须在规定时间自行拆除燃煤设施,否则,将由执法人员拆除并予以处罚。现在,一个力度更大的污染治理举措出台了,这就是《太原市燃煤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就此,记者近日采访了太原市环保局局长陈继光。
及早动手 调整结构
陈继光说,近年来,全市环保工作实施了战略转型,设定“绿色高压线”,关停取缔小污染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整治落后燃煤设施,调整燃料结构。但是,在我们进步的同时,别人也没有停顿。太原因煤而富,也因煤而忧,每年耗煤量在3000多万吨,带来的污染是非常大的。污染治理尽管在加快进行,城市发展也非常快。在经济建设上,我市大部分企业以燃煤作为动力源。在城市发展上,除了原有的建筑,全市每年新增建筑面积320多万平方米,这也就意味着,仅仅是供暖,我市每年都要新增大量的煤污染,因为资金等原因,集中供热的步伐没有同步跟上。还有,机动车在猛增,已从5年前的23万辆增加到现在的60万辆,机动车带来的污染循环往复充斥着城市生活的每一天。改善环境需要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而有些人在抱怨环境差的同时,却在破坏着环境。前不久,有关部门抽检了洁净型煤72个批次,合格率为零。这样,整治那些形形色色的型煤厂刻不容缓。
不信东风唤不回,激荡雄风今又是。陈继光指出,为治理煤污染这样一个顽疾,我们只有铁腕治污,实施更严格、更严厉的措施。在距离冬天还有半年的时候,我市及早动手,出台了《太原市燃煤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为的就是使有关单位在改造设施时有更大的空间。
源头治理 疏堵结合
《太原市燃煤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从技术和政策两个层面为解决我市现有的燃煤污染提供了可以借鉴、经济可行、环境有效的解决方案。陈继光说,要解决多年来没有解决好的老问题,就要努力做到从源头治理,疏堵结合。“堵”是治标,“疏”是治本,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作为引导、约束和协调行业、企事业单位和公众等经济、社会行为主体环境行为的技术原则和技术路线,势必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一把“利剑”。
“今后,我市将继续提高准入门槛,严禁在市区新建10吨以下各类燃煤锅炉、茶炉。”陈继光坚定地说。在这个原则下,餐饮娱乐服务业、食堂大灶、茶炉以及临街门面房、集中供热管网已覆盖区域禁止使用燃煤锅炉。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43.35平方公里的高污染燃料禁燃区、8个环境空气监测点周围一公里范围内、城市主要街道两侧100米范围内禁止新建燃煤设施。10吨以上锅炉(含10吨)须安装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并与环保部门联网。新建的燃煤锅炉和现有中小型锅炉房要求推广专业化运营模式。陈继光指出,就现有的型煤锅炉来说,必须加装脱硫装置,普通燃煤锅炉要推广使用布袋除尘器+湿式喷淋式脱硫塔装置,做到稳定达标排放。固废、废水、噪声:锅炉房灰、渣和脱硫产物应鼓励综合利用,不能综合利用的应按固体废物处理要求合理处置;锅炉房锅炉排污水、循环水排水应综合利用;设备应选用低噪声设备,采用室内布置方式并采取降噪和减震措施,鼓风机吸风口设置消声器。
在大力治理煤污染的同时,我市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陈继光说,在这方面,我市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就,去年,全市有186万平方米建筑应用了可再生能源,初步形成了以污水源、浅层水源、土壤源、深层高温地下水源的地源热泵应用技术和太阳能、光电、光热与建筑一体化的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格局。但是,做的还不够,应该走的更快。他说,事实上,我们在淘汰每一个污染环境项目的同时,也在千方百计推出一个新的替代项目,利用蓄热节能技术供应热源就是新推出来的。移动能源车将钢铁厂、热电厂原来白白放掉的余热,送至宾馆、洗浴店、学校、社区等用热单位,从而实现了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三丰收”。目前,我市已有单位在送热,有的单位已经用上了电厂的余热。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