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局公布首份“低碳成绩单”
百年圆梦的上海世博会大幕开启,力图全面阐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多样化低碳手段则成为重要看点。而世博会的这片“试验田”也担负着为上海寻求低碳经济突破的最佳平台。日前,上海市世博局、上海市环保局、上海市发改委、上海市科委联合发布了《低碳世博总体方案》,系统盘点了世博会筹办过程中各类“低碳实践”,寄望更多的低碳理念和创意能够转化为社会发展的动力。
世博园区低碳实践无处不在
在园区内,从中国国家馆33米平台的低碳展区,到城市最佳实践区的100多个城市案例;从川流不息的零排放公交车,到精彩纷呈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展馆,无不从各种角度诠释着“低碳”的主题。上海世博会是历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理念的世博会。太阳能、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T D -LT E应用、LED照明工程等一系列项目的示范应用,使得本次世博会成为探索低碳城市的“试验田”。
实际上,在之前科学技术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在世博科技行动计划的推进和实施中明确提出了科技支撑低碳世博的目标,即实现上海世博会园区的“低碳排放”,实现世博园区内客运交通工具“零排放”,以及园区内建筑和照明二氧化碳排放减少30%。此外,还要求实现上海世博园区生态和谐和资源综合利用。园区内雨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100%,雨污水综合利用率达到30%以上;工程废弃物和垃圾100%回收利用,资源化利用达到50%以上。
开园35天减排二氧化碳1.27万吨
世博会开幕一个多月,上海市环保局副局长孙建宣称,世博园区规划、建设、运营中碳减排措施已得到全面落实。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园区内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80%以上场馆采用屋顶绿化、立体绿化和室内绿化;老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占园区总建筑面积的1/5;60%以上的路面由建筑垃圾和钢渣制成;园区内已投用新能源汽车432辆;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达到50%以上。截至6月5日,园区内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累计达到120万千瓦时,江水源、地源热泵累计供冷量达到564万千瓦时,各类新能源技术的实际应用相比传统能源技术累计节能5152吨标煤,累计减排1.27万吨二氧化碳。
其中,世博会的场馆通过江水直接冷却水系统,直接从黄浦江取水,经加药控制微生物和藻类生长后,作为冷却用水供水源热泵机组使用,使用后的温热水排入黄浦江。采用江水源热泵技术,与燃气供热相比,年运行一次能耗可减少40%-60%,年运行费用可降低50%-70%,年运行能耗节省约5740兆瓦时,折合约1000吨标准煤,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600吨。而主题馆还建成了亚洲最大的垂直绿化墙,这些前瞻性的生态建筑技术,都会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或捕获二氧化碳发挥重要作用。
园区内,太阳能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中国馆、世博中心、主题馆和南市电厂,大量的太阳能电池将安装在屋顶、玻璃幕墙上,与建筑融为一体。建成后的太阳能发电系统总装机容量约4.6兆瓦,远大于历届世博会太阳能应用规模。据上海市科委总工程师陈杰计算,世博园区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年平均发电量408万千瓦时,在世博会期间可减排二氧化碳3330吨。
除此之外,世博自愿减排活动也开始逐渐得到园区内场馆的响应。伦敦零碳馆通过场馆设计及各类低碳技术应用努力实现零排放,比利时馆、葡萄牙馆等已自行抵消碳排放,联合国馆和万科馆将通过上海能源环境交易平台购买碳减排指标中和场馆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碳排放。记者获悉,上海世博会广东馆亦正在洽谈参与该活动事宜,并已进入实质性阶段。
“我们力争在世博会结束前抵消60%-70%的额外碳排放,并在世博会结束后4-5年内基本实现碳平衡。”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副局长黄健之表示。
上海借世博推进“低碳城市计划”
上海市相关部门明确表示,将总结借鉴低碳世博的有益经验,在崇明生态岛建设生态保护和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基地,在临港产业区建设低碳制造业示范基地,在虹桥商务区建设低碳服务业示范基地,并继续在工业园区、企业、社区等不同层面推动节能减排及循环经济示范,以点带面逐步推进低碳城市、低碳社会建设。
以园区内公共交通零排放承诺为例,为实现这一目标,各类新能源汽车的规模运用已超过1000辆,其中世博园区内以及相关接驳车辆包括零排放的超级电容车、燃料电池车、纯电动车总量约为500辆,园区周边包括混合动力车在内的低排放车辆约为500辆。这些规模化实践运营为电-电混合超级电容车、混合动力等电动汽车规模化生产及走向市场的重要平台和机遇。可以预期,通过针对示范发现问题的进一步优化和改进,在未来5-10年完全可以实现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化。
事实上,上海有关方面正在组织大量专业人士对世博会汇聚、展示的全球先进环保低碳理念和实践案例进行认真解读,希望将世博会环保低碳理念有机融入“十二五”城市发展规划,逐步推进低碳城市的发展。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