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真格,环境污染怎么可能治理得好?
谈到环保执法,许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期盼——让环保执法像钢铁一样硬,而不是像豆腐一样软。
如何体现环保执法的硬?拿起法律武器,严惩环境违法行为,让违法者痛得难受,让人们认识到这是“动真格”了,就可以说是硬。“福海生态园”案件的判决,正是环保执法硬起来的一个生动例证。
2006年召开的全国第六次环保大会明确提出,做好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关键是要加快实现三个转变。其中前两个转变强调转变观念、优化战略,第三个转变强调如何在操作层面作好保障,即“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水平”。强调运用多种手段解决环境问题,让执法者有了更多的选择。
然而,希望并不等于现实。别的不说,“三个转变”提出两年多了,全国有多少环境问题是通过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的?这个问题要想答得让大家满意,恐怕很难。因为许多人目睹的是:环境保护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对环境违法处罚力度不够,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看起来,在环保执法中,有的地方要么不想动真格,要么不敢动真格。
动真格,必须重拳出击,打到违法者的痛处,起到震慑作用。用法律手段解决环境问题时的动真格,就是体现法律的尊严,让违法者服罪,使受害者宽慰;用经济手段解决环境问题时的动真格,就是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提高违法成本,激励守法行为;用技术手段解决环境问题的动真格,就是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反过来说,解决环境问题能不能动真格,首先得看观念是不是真转变,即是不是“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其次是看战略是不是真转变,是不是“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努力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这两个转变动真格了,第三个转变动真格时决心就大,力度就强,点子就多,就能得到广泛的支持。
不动真格,环境污染怎么可能治理得好?
当前,无论城市还是农村、东部还是西部,凡是环境形势严峻之处,百姓无不期待政府和执法部门能够动真格。大家不求一夜之间解决所有问题,但求不要永远期待下去。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