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大户搬到哪里去
由于环保及当地“腾笼换鸟”的政策,全国印染大户东莞福安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年底前将彻底搬离东莞,结束其在当地长达20年的辉煌历史。
这无疑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好消息:一方面,长安镇决定牺牲短期利益,将该厂搬迁转移出去,优化环境发展第三产业,大处说可以“腾笼换鸟”,小处说让当地老百姓看得到环境的改善;另一方面,福安公司也算是地方经济的“摇钱树”,如此大户人家,落脚到其他任何地方(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都大大有益于政绩。问题是,福安公司不只是一个“GDP大户”的身份,还有“污染大户”的帽子。东莞的做法当然是拒绝饮鸩止渴式发展,那么,福安公司搬家落户的新地方是怎么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呢?这个问题无法规避。
还有一个值得玩味的现象。这几年,尤其是从珠三角开始,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日益加快,“腾笼换鸟”的说法甚嚣尘上,伴随着产业转型,一批“污染大户”横空出世——之所以说是横空出世,实在是因为在其转身离开之前,没有人敢给其定位为“污染大户”。尽管当地居民会投诉、尽管舆论会质疑、尽管看得见的空气土壤水质明显破坏,但某些官方给出的数据却是惊人的“安全”、“无污染”,现在,一旦要离开了,一下子就成了“污染大户”,惟恐避之而不及,环保意识瞬间飙升爆棚,可是,“污染大户”是一日成型的吗?
在技术改造、环保考核等信息披露不充分的当下,这样的“污染大户”一搬家(不是关门大吉),污染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恐怕这只是应了“朝三暮四”的故事而已,挪个屁股,继续污染下去。当然,按照某些地方政府的逻辑和做派,即便是“污染大户”,漂白其环保身份,也不是很难的事情。
坦白说,我很害怕看到类似“污染大户搬家”的喜人新闻。在环保机制不够刚性的语境下,地方政府的政绩冲动未必能得到很好地遏制,这个时候的产业调整或转移,某种意义上必然伴随着“污染转移”。不少经济学者认为这是“发展的代价”,似乎这是地方经济由穷到富的天然成本,然而,这个成本不是必然不可控制的,环保技术完全可以绿化污染大户,关键是体制机制有没有这份“心”。
污染企业简单搬迁是值得警惕的。污染大户搬到哪里去?这个问题也不难回答。起码,先净化再搬家,还是可以做到的。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