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安屯垃圾场何以引起非议
针对近期常营地区部分居民强烈反映的高安屯垃圾卫生填埋场臭味问题,朝阳区政府9月4日上午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当地居民道歉,同时表示力争20天实现明显好转。
随着朝阳市政管委的道歉和承诺,高安屯垃圾场“臭问题”可望带来转机。但是,回过头来审视这场纷争,有许多细节值得警思。
其一,规划制定有缺漏。早在1999年,当时的国家环保总局就批复高安屯垃圾场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但是该项目迟迟没有开工,在这期间建设方案又进行了一定调整,当2004年国家环保总局审批项目调整方案时,原先批准的高安屯垃圾场的周边环境状况已经发生了变化,大片土地被规划为住宅用地,周边居民成倍增加,不再是“西侧有少量工业用地,北侧为农业用地,东侧和南侧为绿地”的状况。既然垃圾场周边土地规划用途已发生变化,仍然继续上马,显然不够严谨。如果高安屯垃圾场在环境已经改变之后再次进行充分论证,如果在论证中依法充分尊重周边居民的意见,如果据此对垃圾场周围的住宅用地进行科学的规划,也许就能避免这种现象。
其二,环境信息缺乏透明。今年5月1日,《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正式施行,该《办法》要求环保部门应主动公开各类环境信息,以便于公众监督。具体到高安屯垃圾场,自运行以后,相关部门应积极公开各类环境信息,信息越详备越透明,才能释疑。正因为信息不对称,一些业主无奈之下,才自行进行记录。譬如,据《法制晚报》6月27日报道,去年,周边的几个小区的业主在网上开设“臭味专区”,并招募“臭味志愿者”,以帮助业主掌握更多“臭味真相”,汇总后向相关部门汇报。或者自行记录了从2007年8月3日到2008年6月25日闻到臭味的时间和次数。
其三、相关部门的回应迟缓。在2006年,北京市政府在《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的通知》中就指出,鼓励和引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应该说,最近几年,垃圾场周围的居民一直在反映问题,但遗憾的是,相关部门的答复语焉不详,或者未能及时答复,双方长期未能达成共识,以致引发很大争议。
总之,涉及公共利益的规划和建设项目都应该经过充分讨论和科学论证,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网站的主导作用,确保各类环境信息及时、准确发布,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才能减少纷争。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