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环境问题需找到政府治理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平衡点
随着奥运落幕,中国下一个吸引全球关注的国际盛事将是2010年世博会。届时,上海将接过北京的接力棒,代表中国向世界展示另一个不一样的城市,不一样的中国。然而,此次农药厂除草剂泄漏事件,暴露出上海在环境突发事件中尚缺乏必要的应对机制,治理环境问题还没有找到政府治理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平衡点。就此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复旦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全国环境科学计量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侯惠奇教授。
《中国经营报》:上海目前的整体环境状况怎样,目前的环境问题都是由工业和汽车尾气造成的吗?
侯惠奇:总体来说,这些年来上海的环境状况在全国来讲还是令人满意的。特别是大气环境,这几年公布的一些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市,上海都不在内。现在大气治理要求很高,抓废气、粉尘、恶臭污染,粉尘排放执行国家的标准严格到60mg/m3,新车要达到欧Ⅲ排放标准,外环线以内要建成“基本无燃煤区”,外环线以外全面建成“烟尘控制区”。
在固体废物污染方面,上海的环境污染主体已从生产型污染转为生活型污染,这也将成为上海环境建设和保护面临的新课题。目前上海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近两万吨,通常的处理方式有焚烧、粉碎、填埋等方法,还处于低级阶段。
在水环境方面,苏州河综合整治已经到了三期工程,目前对支流也在进行治理。河道里的淤泥很多,富营养化比较严重。除了严格处理工厂排污之外,还要对居民的环保意识进行教育,有的河道污染反弹有居民乱丢生活垃圾的缘故。工业废水顺着排污管道到白龙港、石洞口、竹园三处污水综合处理厂进行处理达标后才能排入长江。废水处理比较强调中水回用,可以用作工业补给水、园林用水等。
业内一些人在讨论现在的厨房油烟气污染,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废气来源。所以,我感觉环境污染不能完全怪工业,也不能完全怪汽车尾气,社会的每个人都有责任。
《中国经营报》:农药厂气体泄漏,环保部门派出环境检测车,称由于浓度较低,不明气体的性质无法确定。农药厂所在的村子据说是“癌症村”,有很多危险化工企业,你怎么看待这一解释?
侯惠奇:这是可能的。臭气很难测,技术上目前仪器不如鼻子灵敏。在我们的工作方法中,还有嗅袋法。对危险化工企业,环保设施应进行常年的检查。为预防环境事故,要有应急设施与措施。此次农药厂气体泄漏应该是没有进行应急处理,才蔓延到市区内。
当地一些污染企业问题可能是长期遗留下来的,环保规划不够,各级政府在落实环保政策方面,经济利益与居民的环保权利孰轻孰重,应该有长远的眼光,可持续发展才是正确的模式。目前强调环境保护问责制,我想这对环保工作有利。
《中国经营报》:上海目前的环境状况离2010年世博会的要求还有多大距离?
侯惠奇:据我了解,目前上海市环保投入基本保持在全市生产总值比值的3%。一些环境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污染物排放强度得到了降低,比如万元生产总值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降低了50%和42%。但是当前的环境状况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环境目标仍有差距。比如,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了环境承载能力,部分河流依然黑臭,主要空气质量指标仍明显劣于纽约、巴黎、首尔等国际大都市。
这次农药厂除草剂泄漏事件,给世博会的环境保护工作是个警示。提醒政府要建立健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对重大、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
《中国经营报》:对于一些危险性化工企业,北京奥运会的做法是关闭、迁移,上海办世博可否借鉴这样的经验?
侯惠奇:迁在更合适生产的地方是应该的。化学生产原料、制成品是现代生活必需的,但关、迁不是根本。应加强安全措施、环保措施的实施力度。
其实现在上海乃至全国在环保中最大的问题是中小企业,资金只有一两百万,如果要求8%的环保投入,10万元左右的费用根本做不了事,有时连买点检测仪器都不够,目前的技术来说至少50万元才行。所以有的中小企业做环保,处理废气直接用最简单最便宜的活性炭过滤,效果肯定不好,没有真正解决问题。现在应该特别重视中小企业的环保问题。很少有低投入、低运营成本适合中小企业的环保技术。所以,在废水处理上目前成本低的生物降解仍是主流。
《中国经营报》:环保事业有哪些创新的政策和手段?
侯惠奇:环保具有跨越学科的综合性,使得其自身具有开放性,能够自动向其他领域扩散,也接受其他领域的渗透。而目前国内环保产业的管理模式是延续计划经济时的模式,存在着条块分割和多头管理,缺乏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管理。
最开始环保政策是“政府买单”。政府出钱给企业建环保设施,政府负担重,并使得环保产业市场需求不足。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法》规定了“谁污染,谁治理”的大原则。在实际过程中,目前全国对废水排放的管理比较严格,有的企业因此只做处理废水,偷偷排放处理难度高又花钱的废气。
在环境费用方面,上海目前每年生活垃圾的运输费就达到了两亿元,现在也有关于征收生活垃圾处理费的讨论。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