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意识培养怎能就此停住?
北京市环保局近日提供的一份《绿色奥运专项调查项目研究报告》显示,绿色奥运理念在北京市民中有较为广泛的认知度,仅有0.5%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听说过这个词语。调查还显示,九成多的北京市民对于绿色奥运是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之一表示肯定,并且同意绿色奥运是我们向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绿色奥运不仅有助于提高北京的环境管理水平,并且倡导公众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
绿色奥运绿了北京,也绿了公众的心。在奥运会期间,为了北京的蓝天,北京市民积极支持机动车单双号限行等措施。而近几年,一系列以绿色奥运为契机组织的各项环保活动也深入人心。比如,北京市环保局和一些环保组织积极倡导的“每月少开一天车活动”、减少使用塑料袋、节约用水用电活动等。
毋庸置疑,绿色奥运对于公众环境意识的提升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奥运会绝对是公众环境意识提升的良好契机。但是,现在北京奥运会已经结束,一些以绿色奥运为主题和由头的环保活动也告一段落了。而同时,人们已经在奥运会期间感受到蓝天白云的美好,对于环境的关注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此时此刻,关于环境话题不应戛然而止,人们环境意识的培养不应就此打住。
那么,怎样在奥运会后继续让人们关注环境问题,有效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呢?
首先,要继续宣传奥运会留下来的环境成果。让绿色奥运成为一种经典的教材、固定手段,教育和感染人们。比如,很多场馆在建设过程中运用了环保材料和环境理念,但在奥运会期间,这些内容只是在一些媒体上偶有出现,在场馆里却没有这部分的介绍内容。据媒体消息,今年“十一”期间,奥林匹克中心区将成为北京旅游的热门景点,其中奥运场馆更是人们热衷参观的场所。如果人们在参观时,可以观看和了解到有关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理念在场馆和奥运会上的应用情况,既能满足人们对奥运会知识的需求,也能够提高人们对环保新技术的认知和兴趣。
记得几年前在韩国旅游的时候,旅行社就特别安排了奥林匹克中心的参观行程。当时除了参观场馆的设施以外,有一部分特别的文字和图片介绍区域引起了旅游者的驻足。这里既有汉城奥运会的盛况,也包括一些场馆的知识介绍。在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各个场馆里也可能安排这样的专门展示区域。如果能够在这些专门区域里介绍场馆的绿色理念,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绿色奥运是北京奥运会三大理念之一,安排专区介绍场馆环保性能等绿色奥运知识,既科学又合理。
其次,要继续调动公众的积极性,促进环境质量提升。为了建设绿色奥运,人们开展了多项环保活动。奥运会虽然结束了,这些活动的开展不应就此结束。应在已形成一定规模的良好基础上,做好做大环保活动。提出下一步的活动目标,制订下一步活动计划,组织召集更多人关心、参与环保活动,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
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近日表示,奥运会过后,北京不再继续采取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但人们已经意识到机动车排放是污染空气的主要因素。为此,北京市环保局将继续和环保组织合作,组织市民开展少开汽车的自愿活动。实际上,加大宣传力度,从提高人们环境意识上入手,让人们更加自觉自愿地减少汽车出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机动车污染问题。
同时,总结绿色奥运宣传中所得到的成功经验,分析不同媒体优势,继续开展多种方式、多渠道的环保宣传活动。《绿色奥运专项调查项目研究报告》显示,从北京市民获取绿色奥运的信息渠道来看,电视和报纸是最主要的绿色奥运信息宣传渠道,分别有97.3%和68.6%的北京市民通过以上两种渠道获得环保信息。而从不同渠道的实际传播效果来看,互联网浏览这一主动接受环保信息的渠道效果最佳,采用互联网获取环保信息的北京市民在绿色奥运的认知广度和理解深度都优于其他宣传渠道的效果。因此,世界自然基金会利用这一研究特点,针对8~12岁的学生开发了一款在线游戏,让孩子们可以在玩游戏的同时了解自然保护状况和学习环保知识。我们也可以借鉴这样的做法,增加环保网络宣传,利用新兴传播渠道,扩大环境问题的认知广度和深度。
北京奥运会虽然结束了,但它对于人们环境意识的影响和作用将持续下去。我们必须把握这个机会,促进人们的环境意识继续提高。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