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元治污水质仍差不意外
国家经6年时间,投入资金910亿元,中国“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整体水质依然较差。专家介绍环境治理的资金变成了“唐僧肉”,5亿多元的水污染防治资金被挪作他用、虚报多领,36亿多元的污水处理费及排污费被少征、挪用和截留。(《人民日报》11月11日)
我国这些年在治理水污染上投资力度不可谓不大,重视程度不可谓不高,然而实际治理效果却很不尽如人意,水质并没有明显改善,相反少数地方领导说出水黑代表经济发达的荒唐观点。虽然说国家花大钱没办成事很是遗憾,但是仔细思考下,其实我国花这么多钱治理不好水污染问题完全在人们的意料之内,公众对于千亿元治污水质仍然差的治污结果并不感到意外。
我国治污工作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局,之所以千亿元治污水质仍然没改善,根源在于我国当前治污体制上存在严重问题。首先,边治理边污染的经济发展道路和治污模式还没有完全彻底改变。虽然中央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问题,高度重视治理大江大河污染问题,甚至不少地方政府也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治理。但是,更应该看到各级政府在治理水污染的同时,更多的地方政府在盲目追求GDP的政绩观刺激下,批准大量污染环境的企业上马开工,这类高污染企业对水资源的污染力度不低于、甚至是高于当前治理力度,导致我国治污工作出现一边是政府在治理水污染,另一边是企业在污染水环境的局面。而环保部门在地方政府部门的压力下,不是不处理污染环境的企业,就是低额罚款了事,对污染企业起不到仍然的威慑作用,对治理水污染和保护环境起不到一点有效作用。
其次,国家投入的治污资金没有完全用于治理水污染上。由于国家在治理水污染工程投入大量资金,不少部门把其当成“唐僧肉”,都想分一块,结果本应用于治污的资金被消耗在治污部门的人头消费和公共开支上,甚至出现治污资金被挪用、被截留、被贪污的问题,事实上审计部门已经审计出这种现象。
最后,当前我国治污体制不顺。虽然说环保部门是治污的主体部门,但是涉及到治水的部门又是多个,而且大多数大江大河流经到多个省份,涉及到多个省份的治污部门。结果是各部门之间相互不协调,处理不好时就相互指责,相互推诿,而各个省之间又不能有效的合作起来共同治理同一条河流,下游身份才治理好,上游污染又下来。最后是各部门、各省份只管往治污工程上投钱,至于治理效果如何不问。
可以说,如果我国现有的治污体制不改革,即使投入再多的资金都无法达到效果,水质不会有明显改善,只会依然差,甚至是越来越差。笔者认为,首先对于流经多个省份或县市的河流治污工程,其共同的上级政府部门成立一个以环保部门为主的,多个涉水部门和各地方政府共同参与的专门治污机构。其次国家对于挪用、截留和贪污治污专项资金的部门及其领导必须严惩,检察机关应依法提起诉讼。再次各地在政绩考核制度中对环境保护和污染项目上实施一票否决制,凡是批准污染企业开工的当地政府领导全部采取一票否决,彻底杜绝走边治理边污染的老路。最后环保部门实施垂直管理体制,或者扩大权责,能够独立惩罚和处理污染环境的企业。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